人因工程是什么意思(人因工程对中国的影响)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迅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涉及许多学科,如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管理学、工程学、系统科学、劳动科学、安全科学、环境科学等。,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因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9 01:28:30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迅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涉及许多学科,如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管理学、工程学、系统科学、劳动科学、安全科学、环境科学等。,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因此,在这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各个学科、各个领域、各个国家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门学科进行了定义和命名,体现了不同的研究重点和应用领域,至今仍未统一。

1.概观

人因工程(HumanFactors Engineering),又称工效学或人机工程学,国内外没有统一的名称。人机工程学研究人、机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组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优化人的工作和生活为主要目标,从而达到使人安全、高效、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的目的。

在这个学科建立之初,人们就对人因工程学在各个行业中的重要作用有了充分的认识。然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人因工程一直发展缓慢。近年来,随着工程、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影响安全和制约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正逐渐从机器等工具转向人的因素。从十五到十三五,人机交互被列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随着人们的日益重视,近年来人因工程或人机工程技术在许多领域、不同地区、许多环境中的应用迅速增加,人因工程的应用也积极推动了这些行业的发展。

2.人因工程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

人因工程目前应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员的绩效(如提高工作速度、提高工作安全性、提高工作正确性),减少能力的浪费和疲劳,减少不必要的培训和培训费用,减少对特殊技能和能力的依赖,提高人力的利用率,减少人为失误造成的事故,减少时间和设备的损失,提高使用者或操作者的舒适度。

人因工程因其在人-机-环境系统中具有改善整个系统、减少人因失误的作用,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几个重要领域备受关注,其中载人航天、核电运维、医疗等应用广泛且具有代表性。

2.1航空航天人因工程

载人航天任务由于其系统的复杂性和任务的多样性,对航天员的安全性和操作可靠性要求非常高。

在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乘员、航天员、飞船和环境之间空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人-机-环境系统。

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和航天任务的相对不确定性,历史上载人航天任务发生过多次事故。在我国载人航天任务中,出现过返回舱着陆未能及时切伞、舱门打开不顺畅等一些危险情况。追根溯源,对人的因素考虑不充分往往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由于航天任务的实际应用需求,发展了航天人因工程学。

目前,航天人因工程研究的基础和核心是航天员的操作能力和表现。为了深入了解Tai 空中人的能力和局限性,本文重点研究了人体参数和生物力学特性、舱外操作能力、感官感知能力、心理和行为健康等。

其他主要研究热点集中在三个方面:航天器人机界面和人机交互、航天飞行中人的失误和人的因素的可靠性、人的系统综合设计与评估。人机界面和人机交互的研究为提高航天器人机交互效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人类智能系统协作主要面对人和智能机器人等团队协作中的人的因素。人因失误与人因可靠性通过对航天飞行中人因失误事件的分析和研究,可以识别人因失误的影响因素,认识和掌握人因失误的普遍特征和规律,深入研究其内在机理和机制。十年来,中国航天人机工程研究成果丰硕,成功助力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和空空间站建设。

面向未来,长期空飞行和载人深空探测是未来国际航天的主要任务,这对航天人因工程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在以下薄弱环节下功夫:针对载人航天系统人-系统集成普遍缺乏系统性,制定顶层标准和有组织的管理保障体系。借助工程部门、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不同研究特色,提高人因工程的研究广度和深度。由于任务“软”,人体工程学研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存在前期投入不足、经费来源等问题。

2.2人因工程在核电中的应用

在核电领域,人因工程在核工程设计中引入人作为重要因素,充分研究人机交互,以获得安全高效的工艺设备和稳定可靠的系统。

目前,世界上已投入运行的核电站大多是第二代核电站,但早期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核电站在设计和建造时并没有充分考虑人、机器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缺乏对人的因素的考虑,在核电厂的运行和发展中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和严重事故。从三里岛核事故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再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控制的福岛核事故,最终的调查结果表明,所有这些事故都会导致核电站各种问题的主要矛盾,指向人为因素的失效。

三里岛核事故后,人因工程开始进入核电安全研究者的视野。20世纪90年代,为了解决第二代核电站的安全隐患,各国核工业开始将人因工程引入核电的实际应用中,重点关注严重事故的预防和缓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第三代核电的标准,明确了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人因工程的要求。现在各国在建核电机组基本都采用第三代核电技术。

中国核电人因工程自2009年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初步应用、系统应用的发展历程。人因工程最初应用于秦山一期和恰希玛一期工程,2005年后开始系统应用于恰希玛二期工程。人造工程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中国核电的安全性和效率。目前,中国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发展核电,解决人的问题是核电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人因工程在保证我国核电积极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人因工程也对中国先进核电技术的引进吸收进而走出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中国自主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已经出口到英国,并且经历了非常严格的人为因素评估。采用先进的人因工程理念优化系统设计,提高人机交互效率,是中国核电走出去的重要保障。

2.3医学人因工程

医学是救死扶伤的科学,非常注重人。由于临床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疗事故非常重要,医疗效率也非常重要。因此,人们对医生和医疗器械的要求高于普通行业,从人因工程的角度考虑医疗的“人-机-环境”系统越来越重要。医疗中人因工程的探索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快速发展。

人因工程在中国的应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在医疗器械的可用性测试和评估方面,我国比较重视,也取得了不少成绩。我们在制造自己的产品时,需要根据中国人来测试使用性,但不能根据中国人的人体尺寸和特点来复制没有经过测试的国外设备。这样可以保证产品的人因特性,使产品更易使用,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消除心理恐惧。同时也可以解决医生在使用上的困难,减少长期使用带来的生理不适。比如在内窥镜方面,根据人体尺寸和中国人的特点进行了可用性测试,重新设计了器械的手柄。

在临床医学和人因工程的其他方面,我国多是探索和复制国外的研究方法和案例。主要领域包括医疗人为失误、医疗器械可靠性分析与安全性评价、医疗设备维护、医疗手术空室的设计与改进。

3.总结与展望

人因工程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制造业、服务业的设备和工作环境、公共和起居室空、消费产品设计、计算机软硬件、残疾人辅助设备、交通、电信、医疗系统、航空航天系统、国防武器系统等等。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即考虑人为因素的工程标准,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但是,当各种大型系统越来越自动化的时候,人与计算机交互中的各种问题也不容忽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随着人们对生活和工作质量要求的提高,人因工程发挥的关键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从产业着眼,中国人因的发展在工业安全与医疗卫生、工业设计与人际界面几个方面已有一定优势。未来中国人因在企业界仍将有相当的发展,工业安全、交互设计的重要性亦将与日俱增,工业安全运营维护也将持续受到重视。不过,中国的人因工程研究因其研究应用起步教晚,早期发展缓慢,许多具体的研究应用内容其他相关工业学科或者专业已经先一步开展或者已经掌握,人因工程想要在对应的应用领域抢夺话语权并不容易,这是未来中国人因工程发展的挑战。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