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买零食的时候,会比较在意一种成分的含量,那就是反式脂肪酸。有时候我们看某一种食物的配料表,明明用的是植脂末,反式脂肪含量却说“0”。这是怎么回事?今天,我就带大家
相信大家在买零食的时候,会比较在意一种成分的含量,那就是反式脂肪酸。有时候我们看某一种食物的配料表,明明用的是植脂末,反式脂肪含量却说“0”。这是怎么回事?今天,我就带大家回过头来认识一下“反式脂肪酸”。
研究表明,反式脂肪与心血管疾病明显相关,可增加血液中“坏”胆固醇的含量,降低“好”胆固醇的含量。研究还表明,长期过量摄入反式脂肪可能会增加患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风险;婴儿摄入反式脂肪酸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反式脂肪的日供能比应控制在1%以下,约为2.2g
食物中的反式脂肪一般分为两种:天然产生的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天然反式脂肪主要来源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肉、脂肪和奶。它由不饱和脂肪酸的细菌发酵产生,广泛存在于奶油、黄油、牛奶和肉类中。另外,母乳中或多或少会有少量的反式脂肪。人造反式脂肪包括:高温蒸煮后的食用油、植物油精炼、氢化产生的不饱和脂肪。
一般来说,食物中的反式脂肪主要是由不饱和脂肪氢化产生的。为了更好的满足工艺和口感的要求,更有利于保存和保鲜。在蛋黄酥、奶茶等食品的制作过程中,商家往往会在不饱和碳键上加氢,使其转化为饱和脂肪酸。氢化又分为完全氢化和部分氢化。部分氢化时容易出现反式脂肪酸,但如果已经完全氢化,所有不饱和脂肪都会变成饱和脂肪,就不会有反式脂肪了。
一般来说,当食品配料中含有氢化和部分氢化油脂时,营养成分表中也应注明反式脂肪的含量。我们知道,奶精又称植脂末,经过了部分氢化的过程,所以会有反式脂肪的问题。得益于技术和监管的提升,市面上很多奶油奶茶和速溶咖啡饮料已经可以做到“0反式脂肪”。
虽然很多食物都打着“0反式脂肪”的旗号,但并不代表就是“0脂肪”的健康食品。仔细看看营养成分表,这些食物大多是高糖、高脂肪、低营养价值的。而且完全氢化会产生饱和脂肪,对人体也有负面影响。只要原料中有大量的黄油、奶油,或者油炸食品,就可能含有较多的反式脂肪酸。另外,如果食品包装上没有标明不含反式脂肪,不代表没有。仅仅是因为原料中不含氢化油,所以不需要标注,或者没有营养标签的食品很难标注,比如蛋糕、餐厅食品。
我们在选择食物时,还是要考虑整体的营养成分;参考营养标签,均衡飲食;少吃油炸及高脂肪的食物,控制进食份量,调节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摄入量;合理烹饪,减少用油,选择植物油烹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