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在贪便宜的冲动下买了一套公寓,几年下来,屡遭投诉。从买房的本质来分析买房的行为。我们想要得到的无非是两样东西:使用价值和投资价值。在这里,我就从这两个出发点来分析
当初在贪便宜的冲动下买了一套公寓,几年下来,屡遭投诉。从买房的本质来分析买房的行为。我们想要得到的无非是两样东西:使用价值和投资价值。在这里,我就从这两个出发点来分析一下,告诉你我为什么要抱怨。
从使用价值来看:
冲低价房过渡。初入社会打拼的年轻人,钱包里没有多少钱财,却也不愿居无定所和给房东打工,索性瞅个便宜的房子先稳定下来,给自己一份安全感。若作为过渡性房子而言,公寓还是适合的,毕竟价格比一般住宅优惠很多。然而,公寓房按商用水电收费,价格是民用水电的两三倍。每月薅一次羊毛我感觉不出来多疼,但月月被薅羊毛,积少成多啊。
2.为了提升居住体验。工作了一些年,手头有一些积蓄,希望家人能住上位置好、环境好、治安好的大房子,改善居住体验,所以公寓不适合。一般以此为目的买房的人,都是打算长期居住的。然而,公寓的产权只有40年。比如我25岁开始,65岁产权到期,然后就没有挣钱的能力了,所以我还有折腾的能力。此外,公寓的采光和结构设计普遍不如住宅,采光差、居住密集也影响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
3.为了孩子上学。虽然以后学区房会被禁止,但目前,学区房仍然是很多家长送孩子去理想学校的有力途径。当我买下那套公寓时,我还是单身,没有思想。谁知道,人比天还不如。不久,我结婚生子了。然后很悲哀的发现,这个公寓不能落户,也不是学区房。我没有资格优先选择就近的学校,只能另辟蹊径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折腾的事也不用一一细说了。
4.为了上下班方便。如果常住地在城市的另一端,或者在另一个城市,每天通勤太辛苦,工作比较稳定,不想租房子。在工作地点附近或者交通便利的地方买一套可以带着精装修手袋入住的公寓也是不错的选择。可惜换工作有点频繁,位置不合适...
就投资价值而言:
如果你想买公寓投资,其实是不可取的。三年前买公寓的时候单价8000+,周边房子单价12000+。当周边房子单价涨到3W+的时候,我的公寓单价勉强达到1W,考虑到通货膨胀,基本相当于零增长。
就算单价不能提高,交税也疼我。如果家庭只有一套房子,购买期限在5年以上,一般房子可以免税,但是公寓税不是个好东西,反正是20%。契税的话,一般住宅可以根据情况在1%-3%之间执行,公寓则按总房价的3%执行。交了税,发现这个公寓我留了好几年,连通货膨胀都没跑过。
从我的分享中,大家应该不难看出,无论从使用还是投资上来看,购买这套公寓都弊大于利。若你还在一般住宅和公寓之间举棋不定,我希望你读完后能理性地做出判断,莫让自己有后悔莫及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