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人羡慕有的老人缴费年限一样,觉得不缴费也能领养老金。但是谁会有同样的缴费年限呢?养老金怎么算?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吧。视同缴费年限如何计算?事实上,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建
很多老人羡慕有的老人缴费年限一样,觉得不缴费也能领养老金。但是谁会有同样的缴费年限呢?养老金怎么算?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吧。
视同缴费年限如何计算?
事实上,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时间并不长。1991年,国家发布《关于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随后我国全面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国企原固定制职工会有相应的缴费年限。
视同缴费年限的确定以职工档案为依据,实际包括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下乡时间和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军龄。《社会保险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缴费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所以认为缴费年限不是不缴费,只是个人不需要缴费。
同一缴费期间的养老金是如何计算的?
按照现行的养老金计算公式,是2005年国发38号文件确定的。养老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
我们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一开始统筹层次比较低,是各地自己设立的统筹地区。直到2020年底,才实现了全面的省级统筹。1997年,国家全面实行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
由于缴费年限,肯定是没有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的,所以会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来补偿。中国每个省市都有自己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有的是与社会平均工资挂钩,有的是计算当时的个人账户余额。上海和广东是先计算个人账户余额,再经过改革形成现在的计算公式。另外,还有一个过渡系数,一般在1%-1.4%之间。
山东省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退休后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建立个人账户前的缴费年限×1.3%×平均缴费指数。
其中,平均缴费指数按照实际缴费年限的缴费指数计算。缴费指数类似于平均缴费档次,实际上是当期缴费基数和当期社会缴费基数的平均值。
但这个答案并不绝对。比如北京和上海,在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时,按照当地退休情况计算,使用的视同缴费指数作为缴费年限,统一按照1计算。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被平等对待。事实上,北京市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分为两个时期:1992年10月以前和1992年10月至1998年6月。在第二阶段,使用实际缴费指数计算过渡性养老金。
实际上,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待遇,并不仅仅有过渡性养老金,也是计算基础养老金的。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实际上在2005年国发38号文件中有明确的规定。基础养老金月标准等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每缴费满一年发给1%。缴费年限包含了视同缴费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