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创新纪元吉利德科学公司是一家生物制药公司,以其抗病毒药物而闻名。在过去的20年里,吉利德上市了多种抗艾滋病病毒和丙肝病毒的药物,抗流感药物达菲也是吉利德生产的。2015
1.开创新纪元
吉利德科学公司是一家生物制药公司,以其抗病毒药物而闻名。在过去的20年里,吉利德上市了多种抗艾滋病病毒和丙肝病毒的药物,抗流感药物达菲也是吉利德生产的。2015年是吉利德最美的一年,收入首次突破320亿美元,成功挤进全球药企销售额前十。尽管如此,吉利德仍然是一家非常年轻的公司,只有30年的历史,也是一家非常传奇的公司。当年的掌门人拉姆斯菲尔德突然成了美国的国防部长...
吉利的创始人是迈克尔·赖尔登,他是一个玩弄风险投资的天才。他可以一劳永逸地筹集风险投资来维持公司的早期运营,也可以让一个不盈利的公司成功上市。年轻的奥登就读于华盛顿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别获得化学学士学位和医学博士学位。后来去哈佛商学院深造,拿到了MBA学位。毕业后,Odan来到了Menlo Ventures。经过一年的工作经历,Odan摸清了风险投资的运作套路,这为他成功创办Gilead奠定了基础。
迈克尔.奥丹迈克尔·奥登
吉利成立于1987年6月。以前叫Oligogen Inc,当时奥丹才29岁。“基列”一词来源于中东一个古老的地名。它是以当地一种名为Gilead的丰富膏方命名的,这种膏方通常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真正的药物。吉利选择抗病毒领域作为发展方向和奥丹的爱好有关,他本人也感染过登革热。丹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除了玩资本,他还能成功请到著名的政治家来帮他。吉利德创立之初,就邀请政治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知名律师和经济学家加入董事会,为吉利德造势。他甚至写信邀请巴菲特成为股东,但遭到拒绝。
2.八年创业。
Gilead成立后的第二年,Audan成功筹集了2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随后Audan将公司搬到了加州的福斯特城。在最初的几年里,Gilead更像一个CRO,主要依靠合同研究项目来获得收入。1989年,奥丹又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1990年,Gilead从GSK获得了一份反义药物的研发合同,由Mark Matteucci博士领导。所谓反义药物,就是一些小链DNA(寡聚体),可以阻断疾病基因的表达。
虽然奥丹多次获得风险投资,但基列德在最初几年一直没有任何收入。直到1991年3月,基列第一次获得了130万美元的合作资金。然而,第一桶金不足以弥补高达400万美元的损失。同年,奥丹与欧洲一所大学实验室签署协议,获得一组核苷酸化合物的开发权,由此开始了吉利德抗病毒药物的研究。9月,澳丹又获得了2000万美元的投资,公司随即增加了在R&D的投资。1992年1月,基列首次公开募股筹资4200万美元,1月底,基列股票公开发行,成功筹资8625万美元。同年,吉利德的第一个药物西多福韦向FDA提交了IND。
在基列建立的前十年,基列的财务状况可以用“惨淡”来形容。尽管1992年成功上市,奥丹仍然拿不出产品向投资者交代。直到1995年,吉利德的收入仍然只有项目合作,是GSK的合作收入490万美元。然而,经过八年的艰苦创业,吉利德已经积累了1.67亿美元的资产,持有的现金、货币等价物和短期投资达1.56亿美元。
3、第一缕曙光
1995年10月,Gilead的第一种新药Vistide投放市场。为了这一刻,基列已经努力了8年。为了这个产品,吉利德已经烧掉了9330万美元。如果获得FDA批准,吉利德有望获得1.5亿美元的年收入。相反,基列的未来将被阴影所笼罩。1995年12月,吉利德向EMA提交上市申请,1996年,吉利德将海外市场销售权授予Famasiapuqiang。
根据当时吉利德的宣传,与当时的膦甲酸钠和更昔洛韦的商业产品相比,伟世德有了质的飞跃。前两种产品需要手术插管,而Vistide只需要静脉注射。药物使用的巨大优势将迅速扩大CMV视网膜炎的市场规模。随着西多福韦获批时间的临近,吉利德以产品上市推广为由,启动了新一轮融资。在1995年成功筹资9420万美元后,1996年2月,该公司第四次公开发行400万股股票,获利1.625亿美元。
1996年6月,Vistide终于获得了FDA的批准,早已做好上市准备的Gilead在拿到批文后迅速向各大经销商发货。1996年,吉利德的营收首次突破1000万美元,达到2494万美元,其中848万来自刚刚上市的伟世德的贡献。
4.当花开的时候
1996年后,吉利德的营收迎来了转折点,但推动因素并不是期待已久的新药Vistide。虽然吉利德声称伟世德在当时的治疗上有了质的飞跃,但该产品在2002年后就从吉利德的年报中消失了,所有年报中报告的销售额几乎没有超过1000万美元。根据Gilead报告的数据,Vistide R&D花费的9330万美元能否收回值得怀疑。尽管如此,伟世德对基列来说意义重大。吉利德以Vistide上市为名融资近2.5亿美元,为后期营收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7年,吉利德的收入首次超过4000万美元,但仍亏损2800万美元。1999年3月,吉利德宣布将以5.5亿美元收购年销售额为1.3亿美元的NeXstar pharma。通过零食,吉利德获得了两种脂质体产品,安必素和柔红霉素。次年,吉利德收入首次突破1亿美元,达到1.69亿美元,主要收入来源首次由合作资金转为销售,其中AmBisome、Vistide和DaunoXome分别贡献1.29亿美元、594万美元和478万美元。
为了致力于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吉利德将研究多年的反义疗法出售给Ionis pharma,将肿瘤业务出售给OSI pharma。2001年,吉利德的第一个抗艾滋病药物富马酸替诺福韦酯获得FDA批准,该产品成为吉利德发展壮大的主要资金来源。2002年,吉利德宣布以4 . 64亿美元收购三角制药公司。通过这次收购,吉利德的抗病毒药物渠道得到了极大的加强。2003年,FDA批准了4 . 64亿美元的恩曲他滨收购的初步回报。
因为抗HIV治疗需要长期用药,所以治疗方案的简单性对营销极其重要。在获得两个新的分子实体后,Gilead的策略是倡导每天一片的联合治疗。Truvada(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恩曲他滨)于2004年问世,这是第一个每天一片的联合疗法。2006年,吉利德再次推出首个三联疗法Atripla(恩曲他滨/依法韦仑/替诺福韦酯富马酸盐)。在看到“组合拳”的威力后,吉利先后推出了Complera(恩曲他滨/利巴韦林/富马酸替诺福韦酯)、Stribild(礼仪/考比司坦/恩曲他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Genvoya(礼仪/考比司坦/恩曲他滨/替诺福韦酯)和Odefsey(利巴韦林/恩曲他滨/替诺福韦酯)2017年,吉利的HIV药物总销售额首次突破140亿美元,
图1 2008-2017年全球艾滋病市场主要公司销售额
来源:公司年度报告。
除了艾滋病,吉利德也是丙肝市场的领导者。2011年11月,吉利德以112亿美元收购了Pharmasset,获得了Sofibuvir。2013年12月,sofebuvir获批,迅速引爆丙肝治疗市场。与当时的丙肝治疗相比,索非布韦首次摆脱了干扰素的限制,治愈率从50%提高到80%,治疗周期缩短了一半。2014年,苏富比以103亿美元的价格录得吉利德。借鉴多年的HIV市场经验,吉利德在HCV市场也打出了组合拳。在sofebuvir的基础上,吉利德又相继推出了Harvoni、Epclusa、Vosevi,将丙肝治愈率全面提升至90%以上。虽然竞争对手在不断更新产品,但吉利德在丙肝治疗领域一直保持着绝对的优势地位。
图2 2013-2017年吉利德HCV业务变化
资料来源:吉利德公司年度报告。
从1996年营收扭亏为盈,到2015年销售额达到330亿美元。20年,基列的营收翻了1000倍,这是传奇中的传奇。2017年,吉利德成立的第三十个年头,吉利德的总资产达到702.8亿美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到366.9亿美元,是全球“最富有”的制药公司之一。
图3吉列总收入和丙肝业务收入变化
资料来源:吉利德公司年度报告。
5.一花一世界。
吉利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专注,这也是它擅长的原因。擅长it可以最大化吉利的R&D效率和销售效率,最小化其运营成本。吉利德成立之初,奥丹的核心定位是抗病毒治疗。为了做好抗病毒药物,奥丹忍痛割爱,卖掉了其他治疗领域的生意。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艾滋病的日益流行,这为基列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但是,机遇并不是其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默沙东、艾伯维、BMS、GSK、强生等众多医药巨头都有抗病毒药物管道,但吉利德这个“小公司”能在巨头中脱颖而出,足以体现其硬实力。
10年前,GSK在艾滋病治疗领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仅仅10年,GSK就被吉利德打败了。虽然GSK手里有很多抗艾滋病的药物,但在过去的20年里,GSK只上市了5种联合疗法。吉利德虽然是后起之秀,但运作模式非常灵活。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推出了8个联合疗法,这8个联合疗法中的7个新分子实体大部分都是从外地“借用”过来的(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由欧洲高校授权,恩曲他滨由收购Triangle获得,利巴韦林由让桑授权,韦仑由BMS依法授权。不过Aitigway是日本烟草公司授权的)。因为吉利德巧妙地利用了别人的资源,节省了大量的研发经费。通过制作鸡尾酒,它在疗效上击败了竞争对手。
因为抗艾滋病毒治疗需要长期药物治疗,Gilead是第一家关注简单给药方案的公司。为了实现一片含艾替格韦鸡尾酒的日剂量,吉利德还专门研发了肝脏药物酶抑制剂Kirestat。相反,GSK早期的鸡尾酒会产品Combivir(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和Trizivir(齐多夫定/拉米夫定/阿巴卡韦)需要每天给药两次,根本没有竞争力。虽然Triumeq和Juluca都可以实现一片一片的日常给药,但是他们的节奏明显比Gilead落后一拍。
由于其长期的专注和灵活的模式,吉利德逐渐主导了艾滋病治疗市场。在2017年全球250亿的艾滋病毒市场中,吉利德的市场份额达到56%。随着Biktarvy的大卖,Gilead的HIV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增加。
6.爱情“赌”会赢。
迈克尔·奥登真的是一个玩弄资本的天才。公司成立之初,他能够一次又一次的筹集风险资金,让公司一个个渡过难关,一个没有盈利的公司也能成功上市。公司上市后,他能够用自己的资本玩转风险投资,通过几次大的押注,在短短20年内成功将一家小公司转化为制药巨头。丹的第一次赌博是公司下定决心制造创新药物。众所周知,玩创新药本身就是一项高风险投资,投入高,周期长。那时候,丹的公司刚刚成立,他才29岁。但事实证明,Odan的豪赌非常成功,第一个药物从研发到上市仅花费了9330万美元。此外,当时奥丹还把自己几乎所有的前途都押在了艾滋病治疗上。但是,由于他的专注,基列尔·R&D的效率很高。截至目前,吉利德在R&D共投资250.2亿美元,但回报却高达1750亿美元,而且这还不是在研产品的价值。图4 R&D投资和基列收入的变化
数据来源:Pharmaceutical Executive奥丹的第二次豪赌在于收购NeXstar。奥丹初次接触NeXstar在1997年,那个时候吉利德的营收只有4000万美元,基本没有利润,总资产也只有3.52亿美元,但是吉利德居然敢开出5.5亿美元的筹码收购NeXstar,完全摆出了一种不倾家荡产不罢休的姿态去豪赌。然而结果证明吉利德开到一副好牌,次年就让奥丹获得回报,而且让吉利德从一家”CRO”的公司变成了真正的”药厂”。奥丹的第三次豪赌是2003年收购Triangle,为了这一笔收购,吉利德要花掉前三年的全部营收,也就是说,如果赌局失败,吉利德要不吃不喝白干三年。但这一次幸运的女神还是降临到吉利德,这一次收购,吉利德获得了恩曲他滨,而恩曲他滨也是吉利德以后十年的财源之一。吉利德的第四豪赌在于收购Pharmasset。按照当时业内的评价是吉利德用自己1/3的企业价值,去追求一个有临床试验失败风险的公司,而且还是一个只有82名员工,净亏损达9120万美元的公司,这是一种非常疯狂的行为。但是疯狂最后变成了狂欢,吉利德获得了数百亿美元的回报。吉利德的第五次豪赌是收购Kite pharma,这是一个成立于2009年的公司,Morningstar的数据显示,该公司2015和2016两年的营收分别仅为1700万美元和2200万美元,净亏损则分别高达1.02亿美元和2.67亿美元。从财务看,Kite Pharma与当年收购的Pharmasset不相上下,但收购Pharmasset在短短5年内为吉利德带来数百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而此次收购尽管获得CAR-T管线,但是Yescarta上市半年来,吉利德始终没有报告相关的收益,CAR-T的未来是怎样,还充满着未知数。不过119亿美元对此时的吉利德而言,已经不能算是豪赌了,因为在收购Kite之后,吉利德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还有300多亿美元,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吉利德还将发起一笔上百亿美元的大收购来丰富自己的产品线,以弥补丙肝市场下滑带来的销售额损失。尽管吉利德的前几次豪赌都比较成功,但风险投资始终存在风险,天才资本家只能把风险尽量降低,但也不能完全规避风险。在吉利德30年发家史里,同样存在着很多投资失败的案例,比如说2006年的巨额投资就几乎等同于石沉大海。但是无论如何,通过一次次的收购,吉利德成功兑变了,原料问题解决了,产品线和研发管线也丰富起来了,”巨头范”也渐渐地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