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新冠肺炎的阴影笼罩全球,但大企业已经天翻地覆,表现出“史上最强吸金能力”。以营业收入为主要评价依据,考核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总生产效率等指标。,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
虽然新冠肺炎的阴影笼罩全球,但大企业已经天翻地覆,表现出“史上最强吸金能力”。
以营业收入为主要评价依据,考核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总生产效率等指标。,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被视为了解世界大企业发展趋势和动向的风向标之一。
近日,财富500强榜单发布。今年,上市公司的总营业收入高达37.8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2/5,接近中美两国GDP之和,较去年增长19.2%,创下该榜单历史最高增幅纪录。
在这些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军团总部高度集中,分布广泛。
选址960发现,北京500强企业数量相当于东京和纽约的总和,不仅国内最强,世界领先;与去年相比,今年长沙、长治、高雄上榜,南京、阳泉失去位置。在城市群方面,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形成了“一超两强”的格局,共有106家上市企业。同时,位于东部沿海的山东省和福建省也分别录得6家和5家上市企业;然而,在广大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世界500强企业只有19家。
除了这些,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天津、重庆、合肥、郑州等GDP超万亿的大城市。相反,一些默默无闻的城市,如铜陵和贵溪,能够取得一些进展。
那么,问题来了,世界500强的数量能真实反映企业和城市的实力吗?
分布在39个城市,其中三分之一在北京。
今年,中国共有145家企业上榜,占总收入的31%,数量和规模均排名第一,其中前三名分别是国家电网(第3)、中国石油(第4)、中国石化(第5)。
去年未上榜但今年上榜的公司有中国中化、苏商建设、杭钢股份、蜀道投资、中航油材、湖南钢铁、潞安化工、新疆中泰、比亚迪控股、顺丰控股、山东高速、成都兴城投资、上海德龙钢铁、台湾中油。
网站选择960显示,上榜的145家中国企业分布在39个城市。
央企林立的北京垄断了54家上市企业,总数比上海、广州、深圳加上台北、香港还多,占三分之一以上。北京不仅称霸中国,还是世界500强企业最集中的城市,而且遥遥领先。
接下来,上海12家,深圳10家,分列二三位;其次是杭州8个,香港7个,台北5个,广州4个。成都、济南、厦门、乌鲁木齐和苏州各有三家企业上榜,佛山、石家庄和Xi各有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上榜。
其余24家世界500强企业分布在鞍山、滨州、大同、福州、高雄、贵溪、金昌、昆明、龙岩、南宁、青岛、太原、桃园、铜陵、潍坊、温州、芜湖、武汉、新北、新竹、长春、长沙、长治、珠海。
从城市分布来看,世界500强企业高度集中。只有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个一线城市获得了80家世界500强企业,占比55%。
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世界500强企业也更青睐一线和强二线城市,北京、东京、纽约、伦敦和首尔的上市公司数量接近上市公司总数的三分之一。
从这个角度来说,能拿下世界500强的三四线城市,完全有资格称自己为城市中的卧龙,城市中的凤雏。
引领东部,长三角与大湾区“并立”
按照城市群来看,在京津冀的带动下,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表现亮眼。
具体来看,京津冀56家,其中北京54家,河北2家;长三角26家,其中上海12家,浙江9家,江苏3家,安徽2家;粤港澳大湾区有24个,其中广东17个,香港7个。
在粤港澳大湾区,共有17家粤企入围,分别是:平安保险、郑伟国际、南方电网、华为投资、腾讯、碧桂园、招行、万科、广汽、美的、中国电子、广建、深投控、比亚迪、顺丰、广药集团、格力;香港7家公司分别是:中国华润、招商局、联想、友邦、中国太平保险、长江和吉时、怡和集团。
其中比亚迪和顺丰是首次上榜。央企中电集团去年年底将总部从北京迁至深圳,恒大集团则从名单中落榜。
在长三角,上海、浙江、江苏、安徽都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其中,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有9家企业入围,分别是:阿里巴巴、仲达地产、荣盛、吉利、恒逸、角头、杭钢、梁海集团、青山控股。经济强省江苏有三家企业上榜,分别是恒力集团、洪升集团和沙钢集团。安徽海螺集团、铜陵有色两家省属企业连续四年上榜。
有意思的是,江浙地区的500强企业非常集中在核心城市。浙江省9家500强企业中有8家位于杭州,江苏有3家企业全部位于苏州(其中张家港1家)。
入围的12家上海企业分别是中国宝武钢铁、SAIC、绿地控股、中远海运、交通银行、中国太保、浦发银行、中海集团、苏商建设、上海建工、上海医药、德龙钢铁集团。其中,苏商建设和德龙钢铁集团首次上榜,中船集团2021年将总部从北京迁至上海,为第二年上榜。
上述三个区域共有106家上市企业,占总数的73%,是一个坚实的黄金城市圈。
此外,东部沿海省份中,山东省有6家企业上榜,分别是:山东能源、魏桥集团、山东钢铁、海尔智家、潍柴动力、山东高速;福建有5家企业上榜:建发集团、厦门国贸、象屿集团、兴业银行、紫金矿业。
同时,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共有17家世界500强企业上市;东北有两家企业,中国一汽和鞍钢集团。
一批经济强市零挂钩,世界500强不香?
总的来说,世界500强的分布与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但我们也看到,一些GDP上万亿的大城市——冰,并没有出现在榜单上。
比如重庆和天津是两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经济强市如南京、合肥、郑州、宁波、无锡、东莞都没能拥有自己的世界500强。相反,一些不太突出的城市,如江西贵溪、甘肃金川,都有500强榜单。有什么玄机?
首先,世界500强其实应该叫“世界500强”,因为它最硬的门槛是收入规模。基于此,500强具有明显的行业集群性,电力、石油、银行几乎是榜单中的“钉子户”。以今年的榜单为例。上榜公司最多的行业是保险业(51家)、银行业(44家)、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33家)、炼油业(30家)和金属业(27家)。因此,在上述行业具有优势的城市更容易在榜单上占据一席之地。
在这个“铁打”基本盘之外,有点事过境迁的意思。比如雷霆万钧的恒大,一度是榜单常客,房企也一度榜上有名。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放缓,今年仅有5家房企入围,榜单的“住房含量”明显下降。与此同时,大型互联网公司排名上升,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崛起。
因此,单方面或静态地以500强的数量来评价地区经济实力是不合理的。每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产业优势,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另外,对于企业来说,能上500强榜单是阶段性的成绩,能保持“跟得上”就是“强”的表现。榜单显示,中国500强企业虽然数量多、规模大,但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从行业来看,中国有19家上市金属制品企业,平均利润11亿美元;在美国,只有Newco是这一分类下的钢铁公司,但其利润却高达70亿美元。在ICT(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企业)领域,美国有19家上市公司,平均营收1262亿美元,平均利润237亿美元。中国12家ICT公司上榜,平均收入787亿美元,利润77亿美元。
在利润方面,中国公司的平均利润为41亿美元,但在同一时期,500强公司的平均利润已上升至62亿美元。以一些国家为对比对象,上榜的德国公司平均利润为44亿美元,英国公司为69.6亿美元,加拿大公司为47.5亿美元,法国公司为48.5亿美元,巴西公司为84.8亿美元,美国公司高达100.5亿美元。
“世界级企业往往拥有或主导一个全球价值链或产业链,而中国上市企业很少能建立、拥有和主导这样一个全球价值链。”《财富》在2020年的榜单中明确表示。如今,随着全球产业链的重组和企业竞争规则的变化,中国的大公司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所以,做大是第一步,盈利能力、国际竞争力、行业话语权才是做大后更重要的追求。就像今年新上市的比亚迪提出的“产业不只是汽车,业务不只是中国”。我相信只有这样的企业多了,500强的质量才会越来越好。
同样,对城市来说,也不应倒果为因让500强的数量成为指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