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指南】廉价快时尚品牌的渠道正在下沉,低端服装的主要市场份额被网购分享。在前有狼、后有虎的形势下,对于很多“80后”、“90后”的消费者来说,比荷卢、佐丹奴、马森等曾
【航海指南】廉价快时尚品牌的渠道正在下沉,低端服装的主要市场份额被网购分享。在前有狼、后有虎的形势下,对于很多“80后”、“90后”的消费者来说,比荷卢、佐丹奴、马森等曾经是青春时尚代名词的品牌,近年来在一二线城市的主流商圈已经很少见到了。他们现在怎么样了?他们真的走到尽头了吗?
廉价时尚品牌的渠道正在下沉,低端服装的主要市场份额被网购瓜分。在前有狼后有虎的形势下,对于很多“80后”、“90后”的消费者来说,班尼路、佐丹奴、马森等曾经是青年时尚代名词的品牌,近年来在一二线城市的主流商圈已经很少见到了。他们现在怎么样了?他们真的走到尽头了吗?
本尼赶不上行情,很孤独。
班尼路是以上几个品牌中最不满意的品牌。近年来,品牌业绩不断下滑。
截至2016年3月底,香港知名服装品牌公司班尼路控股股东Texwinca Holdings Ltd德永佳集团的纺织业务收入为47.41亿港元,较2014财年的47.18亿港元微增0.5%,占比50.7%。该分店毛利率持平于21.7%;截至2016年9月底,该业务中期收入暴跌28.4%至20.03亿港元,21.2%的中期毛利率暴跌130个基点。截至2017年3月31日的2016财年利润将下降约60%。
据了解,班尼路的起源地香港只有43家,上海有54家,北京有56家。虽然在广州会有更多的店,但是在今天的主流购物中心和商场里,这个品牌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街边的小店。
不得不说,本尼路现在已经远离了大众的视线。记者在班尼路天猫旗舰店看到,该店经营男装、女装、童装和配饰,价格从39-499元不等。有600多种商品出售,粉丝超过80万。无论是网上销售的产品数量还是受欢迎程度,都很难和美邦等苦苦挣扎的品牌相比。美邦旗舰店拥有超过600万的关注者,售出2428件商品。甚至不如网上名人里开的一些淘宝店。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市场品牌饱和的今天,单纯依靠低价策略已经行不通。某服装品牌负责人认为,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已经成为性价比的代名词。即使在三四线城市,班尼路也很难与美邦、马森和一些淘品牌竞争。在低端市场,Benny Road 空的生存也受到挤压。
达努和马森在谋生。
与班尼洛相比,佐丹奴和马森似乎在改革方面更有成效。
2017年上半年,佐丹奴实现销售额26.18亿港元,同比增长3.4%;净利润2.45亿元,同比增长20.1%。上半年可比门店毛利增长6.6%,可比门店销售额增长4.6%。毛利率提升0.2个百分点至59.8%,净利润率从8.1%提升至9.4%。
表明集团业绩的上升主要受其合理的商品组合和定价影响,其新推出的运动休闲系列和G-Motion系列产品也在市场上获得了积极的反响。
据记者了解,其在中国电商销售份额已超过16%。佐丹奴强调,未来将继续扩大电子商务的市场份额,今年上半年其电子商务业务增长了26.6%。
随着集团整体业务日趋稳定,集团决定加大营销投入,强化品牌形象。同时将加快现有门店的改造计划,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环境,提升品牌价值。
对于品牌发展的战略布局,佐丹奴的一线城市以ZARA、H &和m优衣库为主,集团表示将把扩张重点放在中国的三四线城市,但一二线城市的店铺如果还有利润空就不会关门。同时,佐丹奴将继续拓展东南亚市场。
对于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佐丹奴表示对中国内地的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电子商务仍然是集团业务扩张的重要组成部分。线上线下物流中心合并提高库存效率后,管理层将继续投资电子商务,预计该部分将取得高于集团平均水平的业绩。
和佐丹奴一样,马森这两年的发展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看好。马森创始人、公司董事长秋光也表示,2021年,马森的零售目标要接近800亿,市值1000亿,营收500亿。为何有如此远大的抱负,与马森最近的积极表现不无关系。
马森这两年可以说是逆势而上。年报显示,2016年,其营收107.03亿,同比增长13.21%;净利润14.27亿元,同比增长5.78%。
今年4月26日发布的一季报显示,期内营收20.67亿元,同比增长7.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2亿元,同比增长3.16%。
马森的一枝独秀其实令人惊讶,这与马森的积极转型有很大关系。避免与国外快时尚品牌正面竞争的马森,在电商和童装领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马森电子商务成立于2012年,五年内发展迅速,成为马森服装业绩的新增长点。2016年,马森服装电商业务同比增长超过80%,电商零售收入超过32亿元。
至于对电子商务的理解,马森认为,它不仅是马森服装两个品牌的渠道,也是电子商务的平台。未来将与设计师、网络名人等合作。通过发展时尚合作伙伴业务,利用马森服装的流量优势和客户资源,推出更多的产品和品牌。
去年9月,马森电子商务创新性地推出了时尚合作伙伴计划,轰动了行业内外。在马森时尚合伙人计划中,明星不再仅仅是品牌代言人,而是更深入地参与时尚设计、品牌活动策划和粉丝互动,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这种“品牌+合伙人”的商业模式,开启了马森电商内容营销的新模式,与明星合伙人一起打造优质内容,服务粉丝并最终转化为销售,实现“用时尚赞美生活”的使命。
在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马森时尚合伙人创新商业模式的成功,标志着马森电商品牌运营、营销、客户体验、商品供应链的全方位战略升级初见成效。
马森也开始在童装市场发力。从2011年到2016年,马森的童装业务增长了一倍多,规模接近成人服装。其品牌Bala Bala的市场份额为4%,成为行业第一品牌。
对于外界来说,马森童装业务更是令人赞赏。信达证券研究所认为,由于巴拉巴拉强大的品牌力和线下市场的领先地位,当巴拉巴拉大力拓展线上销售时,渠道商仍能盈利,并愿意跟随其发展。在稳固线下竞争地位的同时,巴拉巴拉的产品研发、供应链能力、品牌知名度都强于线上品牌,是线上线下竞争中唯一成功的国产品牌。
如何转型创新,值得研究。
无论是早期的国内时尚品牌,还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些国外时尚品牌,都没能避免品牌影响力的下降。
对于品牌管理的劣势,马森曾经总结过产品销量下滑的原因:除了网购的冲击,来自国外品牌的冲击同样巨大。近年来,国外快时尚品牌优衣库、Zara、H & M纷纷进入国内发展。除了设计和品牌的软实力,这些品牌远超国内品牌,供应链体系的硬实力也远超国内同行。马森和美邦的国内供应链体系处于领先地位,其提前期(从产品设计到销售的时间跨度)约为2-3个月,而Zara和H &的提前期仅为2周。
业内人士也表示,这些品牌大多起步较早,凭借早期建立的优势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现在品牌老化现象严重,营销战术单一,在宣传和与消费者沟通方面投入很少。在越来越快的互联网时代,这些品牌的更新速度和节奏已经脱离了快时尚的主流梯队。
如今,快时尚品牌正在加快二三线城市的布局,继续加强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和竞争力。业界预测,未来快时尚在中国的产品线扩张速度会越来越快。快时尚品牌已经成为当今年轻人的宠儿,它们以新颖的风格迅速发展。这与班尼路、佐丹奴等老派服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们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了。
除了快时尚品牌,互联网催生了淘品牌的崛起,消费者的服装购买渠道和品牌筛选变得丰富多元,也挤压了班尼路空等传统休闲品牌的存在。老字号所采用的“加盟”模式、联合品牌设计、集体门店的概念,在品牌的相互模仿中逐渐被淹没。
在老字号中,脱颖而出的品牌还是有值得学习的地方。马森有创新和变革的亮点,从电商囤货,到线上新品,再到电商跨界营销,甚至将电商定位为聚合各方资源的平台。从马森的营销故事中,我们也可以得到启示。企业的营销思路必须改变,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追求新奇的消费心理。
但是如果比较行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甚至比前几年更艰难。就连国际巨头增速都在放缓,所以品牌们要想脱颖而出,不应当一味的效仿。在三四线城市稳扎稳打、抓住了电商和童装风口大获成功的森马现在也站在了2011年美邦所在的那个位置,而如今美邦还在努力转型中,所以老品牌们究竟该如何转型创新仍是一件值得研究的事儿。(记者 陈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