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向陌生人借游戏账号,或者把账号租给别人?上周末去网鱼网吧,电脑桌面出现了“一元换鸡”的图标。打开后,眼前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租房平台。在这里,你可以用PUBG租一个Steam
你有没有向陌生人借游戏账号,或者把账号租给别人?
上周末去网鱼网吧,电脑桌面出现了“一元换鸡”的图标。打开后,眼前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租房平台。在这里,你可以用PUBG租一个Steam账号,1块钱。对于偶尔想吃鸡但又不想付费,或者懒得注册Steam账号的人来说,租号无疑是一个方便快捷的选择。
除了《绝地求生》,平台还提供其他热门端游和手游账号出租,便宜的1-3元/小时,贵的10元。租房的人还是很多的,生意还挺火爆的。
作为一个老玩家,我从来没有租号的需求,也没有关注过游戏账号分享的市场。回家后,我特意在百度里用“游戏出租号”这个关键词,一下子弹出五六个出租号网站,戳中了我恐惧症的软肋。
更有趣的是,这些网站的页面布局和排版重叠度高达90%。我怀疑他们在制作页面时直接使用的同一套模板甚至为设计师节省了资金。
由于没人给我广告费,我就把自己的名字都打码了▼
虽然各家公司都自诩专业可靠,但我还是决定选择搜索结果最高的一家去体验一下。毕竟买百度SEO也是要钱的。如果你愿意做推广的平台,短时间内跑路的概率比较小。
登录后,我首先来到租赁大厅了解市场。我对租赁市场的第一印象是移动账号比端游账号贵。
以英雄联盟和王者荣耀为例,前者销量前三均为1.1元/小时,后者销量前三平均为3.8元/小时,高出三倍以上。
为了更直观的展示数据,我统计了8款端游和7款手游在网站热门榜单上的排名,并计算了每款游戏前三名账号的均价。
从手头的数据来看,移动账号平均价格比端游账号高0.5元/小时。端游和手游均价最高的,反战和穿越火线,是腾讯游戏运营的FPS游戏。
业界公认腾讯游戏的营收能力很强,这些二级市场的价格就是最好的佐证。
租赁市场的另一个特点是价格与账户中的资源成正比。皮肤越多,装备越好,就越贵。账号标题大多有“全皮肤、全英雄、XX金币”等字样,精准匹配用户需求。
不到20元,你就可以当CSGO的土豪了▼
在商品详情页可以直接看到账号皮肤▼
相比之下,传统的3A大作是租不出什么高价的。相比新发布的COD16,零售价三四百人民币,租号只要2元/小时。
预购豪华版无人区3,5元一天,免押金。
剧情完全解锁的《大表哥2》价格更是白菜价,还送了阿拉伯战马和十辈子都花不完的99万金条。隔壁荷兰人哭了。
出租号真的这么香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让我用自己的账号试水。
完成实名认证后,我就可以发布我的账号了。考虑到我的账号价值,一百多游戏的Steam账号我都没敢借。而是选择了港台服务上架的Battle.net号——我的账号只有两个cod,万一被封损失相对较小。
也许……
注:道具删除,损失由出租方承担▼
选择游戏和服务器后,接下来就是填写登录账号和密码。虽然我已经开启了二次登录验证,但是直接在网页上输入明文密码还是会感到恐慌。
为了保险起见,我先随机生成了一系列我记不住的复杂组合,代替原来的密码。
就写几句关于标题和描述的话,主要是为了区别于那些千篇一律的账号标题。当时我的COD16强部分刚到20级,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装备。
账户里两个游戏价值600多元,象征性的设置50元押金绝对不过分。1.5元/小时的单价是全场最低的。
在账户增值服务一栏,还可以开通误差补偿和保障服务。前者类似于淘宝的店铺押金,主要针对租客。
至于后者,那就有意思了。
我仔细看了官方的说明,发现这个所谓的保障很没味道。
30元保一个月,不退款。说白了就是可以在这里按月买保险。赔偿条款更是扯淡。我列举几个给你看看:
只支付已完成的订单,中途提现的热门游戏账号未支付部分必须满足租借次数或时长才能获得补偿。只赔偿外挂导致的封号(指广告、骂人等行为导致的不赔偿)。冠名天数不足7天的,非公司每日补偿金额为4小时(租金),最高不超过1000元。绝地武士要想活命只能花钱买游戏(98元?)
……
整件事这么花里胡哨,不就是智商税吗?如果真的要被题盗,这钱可能还抵不上你账户里的几套皮肤。
跳过智商税,直接上架订购。账号挂了两天,一点动静都没有,就没人管了。
过了一个星期,我想起我的账号还挂着,就去网站看了看。这吓了我一跳。后台显示已经取消了两笔交易。原因是联系不到号主,收不到验证码。
放我两次鸽子后,我的个人声誉直接被降级为“差”。
一个说一个,一个不离QQ。那是因为提示上明明写着“你不可能有全部联系方式”。本来我是期望通过平台和租客交流的。结果别人下了一个出租号的订单。我的手机不仅没有收到短信,APP里也没有新闻通知。我必须24小时盯着订单吗?
显然,这是你的一个坏产品。
APP里没有出租号通知提醒▼
一气之下,我把自己的QQ加到了账号描述里,再次提交上架。
50元押金我也不要。任何人花1.5元就可以从我这里租到一个COD15和COD 16都有的Battle.net账号。
更何况,你不用付我一分钱,哪怕是你打开导致封号。
这个房租实验渐渐变成了一场赌博:我用自己600多元的账户赌上了租客的人品。
以前很好奇那些开始挂“神仙”的人是什么心态。他们开户和销户多少次?他们不心疼买游戏的钱吗?现在终于明白,只要有租房平台,有免押金账户,开户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免押金+低价的诱惑下,没过多久,一个陌生人加了我的QQ,我的账号再次上架,第一笔业务终于开张了。
我从这位哥哥的话中得知,这不是他第一次租COD16,只是租了一个被屏蔽的账号,然后他又找到了我。
我们之间的沟通非常顺畅。他花了点小钱玩了心心的故事模式,我也收获了租账号的体验,真的给了我帮助别人的快感。
最后他还不忘提醒我注意账户安全,还挺温暖的。
租客也替我捏了把汗▼
第二天醒来,账户里多了6块钱。我的定价是1.5元/小时,租客实际支付1.8/小时,20%的差价由平台赚取。
哦,对了,取现的话需要扣3%的手续费。光这一项我就赚了5.82美元。如果不加价,我每次租4小时,67次,就能把买COD16的钱赚回来。
前提是这60多个租户没有一个开门,导致封号。
租房的风险摆在眼前。如果租客的违法行为真的导致了封号,那么向游戏平台申诉有用吗?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特意找到了Battle.net、Steam和Uplay的用户协议。三个平台都明确禁止出租和转让软件服务/账号的行为,也就是说将账号出租给陌生人是违反平台规范的行为,不受平台保护。
由此产生的封号,自然也只能由所有者承担。
Battle.net(国服)用户协议▼
Steam用户协议▼
Uplay用户协议▼
至于前述租房平台的理赔,我劝你还是不要指望了。根据规则,要申请理赔,还需要提交标题时间、当前登录时间、游戏记录的截图。
就算真的申请了,能亏多少还是个问题。
既然租号风险这么高,那些一个月卖几百单的商家难道不怕打雷闪电吗?带着疑惑,我用各种武器皮肤租了一个CSGO账号,盛辉6.6元/2小时。
付款后需要下载专门的登录软件才能登录。一键登录后,桌面会自动弹出一个Steam窗口。此时按F9,窗口会自动输入账号和密码。
在登录期间,鼠标不能移动。看着屏幕上自动输入账号和密码的画面,感觉像是被远程操控一样,没有安全感。
虽然不太懂计算机技术,但我猜登机机可能有自己的虚拟机,因为很多电脑上的软件在登录期间无法启动,弹出窗口提示没有权限操作。
真一键登车号▼
几次失败后,我终于上了这个账号。
不出所料,账号上只有一个(付费)游戏CSGO,显然是专门用来出租的。此外,该帐户还开启了家庭监控模式,可以防止我访问我的个人数据和其他信息。
这是一个34级的CSGO账户,它的昵称是一串数字。一进游戏,最上面的黄条就提醒我冷却时间14小时。
一共租了2个小时,不能运动,所以来两个休闲局体验一下有钱人的生活。
No.1真心欺骗我。兵工厂里有各种高价皮,都是我舍不得买的。给队友配枪我多一点骄傲。
用别人的账号打CS,没有输赢的压力。意外拿到全场最高分,体验出奇的好。
但租号的乐趣仅限于此。到时候这些凉皮还得还给主人。
借用朱自清的一句话,“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对于职业号贩子来说,每个账号只绑定一个游戏,保证效率最大化。我们普通玩家租账号的时候,库内其他游戏都是闲置成本,这也提高了封号的风险。
看来职业号贩子是这些租房平台的主力军。无论是账户库存还是应收能力,都比我这样的飞度强很多。
事实上,这些人贩子的账户来源是否干净值得怀疑。我的一个猜测是,号贩子通过盗号或者刷黑卡的方式获得账号和挂饰,然后在租赁平台上出租,相当于变相洗白。只要数量足够,平摊一小部分片头亏损的成本就够了,总体还是盈利的。
这个租房网站首页有加盟推广的广告。交几千到几万不等的加盟费就可以成为大平台的经销商。你有专属域名、客户端、渠道共享,还提供网吧货源、推广等一站式服务。
还记得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些相似度高的租房网站吗?它们很可能是加盟商的产品。
游戏的租借数量显然已经成为一个大规模的灰色产业链。以本文提到的这个网站为例。2018年的一份报告显示,网站背后的母公司团队规模为400人,3月营收超过2500万元,占整个账户体验市场的79%。
Skycheck显示,该公司的融资估值高达1亿美元。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违反游戏平台用户协议的基础上的。
写完这篇文章后,我立即删除了主要信息,并修改了Battle.net密码。我个人绝对不建议你自己去体验分享账号的业务。无论是出租方还是借款方,安全隐患都相当巨大。
你贪图几块钱的租金收入,别人可能盯上你的个人隐私和朋友关系链。
即存在即合理,租赁平台的出现确实满足了部分玩家的短期需求。但如果你问我租赁市场的未来前景,我会保持悲观。
毕竟账号就像裤衩,穿在自己身上永远是最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