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敢当是什么意思(泰山石敢当习俗)

在我国广大地区,可以发现许多深埋地下、半露在外的小石碑。他们或大或小,或高或低,站在房屋、村庄、街道、桥梁的关键点上。在它们上面,有几个气势磅礴的大字刻着“石敢当”或“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7 22:04:50

在我国广大地区,可以发现许多深埋地下、半露在外的小石碑。他们或大或小,或高或低,站在房屋、村庄、街道、桥梁的关键点上。在它们上面,有几个气势磅礴的大字刻着“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

(网络图)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石干当源于中国古代对石头的崇拜,是精神石头信仰的遗产。

这块小石碑放在这些特定的地方,是为了祈祷灵石能够抵御一切邪灵,保护人们不受恶势力的侵害和骚扰。

元代文学家陶在《南村停耕录》中记载了石敢当的遗志:“今一家正门在街上或桥中间,必立小石将军或植小石碑于其上,上书‘石敢当’,以表恨之。”

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石敢当作为灵石信仰的一种特定文化符号,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之中,成为中国人特有的民俗之一。

关于石敢当习俗的起源,至今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意见。

第一种说法是,石敢当的意思是“一石可以首当其冲”,所以应该放在人们生活中的一些关键地方,起到辟邪、消灾、避难的作用。“所以,镇在山寨,墙角街在屋前。”

第二种观点认为石敢当是五代名将。初唐经济史家颜师古在《急章注》中说:“敢为则言,所言无敌。”据他说,所谓“石敢当”是一个叫石的战士。

(网络图)

第三种说法是石敢当源于一件事或一个人的传说。

《泰山民间故事大观》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石敢当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有一天他到山里劳动,恰逢一位新娘出嫁。石敢当在轿子后面发现了四个小鬼。他胆子大,怕小鬼害了新娘,就一路护送轿子进了新郎家。这孩子不打算停下来,但他在新郎的房子周围徘徊。石敢当马上捡起两块石头放在大门口,大声吼道:“石头在这里,就说明石敢当在这里。”从此,这成了一种习俗。

另一个故事是,山东泰山附近有一个县,人民安居乐业,但后来经常有恶鬼出入,人民深受其害。就连县长石敢当的儿子也被残害致死。石敢当带领人民与恶鬼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最终战胜了恶鬼,恢复了和平安宁的生活。石敢当去世后,为了纪念他,家家户户立碑,上书“石敢当”。

当然,这些传说都源于人民对恶势力的痛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依附于石敢当。

石敢当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汉代。西汉书法家尤氏在其《集九篇》中载有如下记载:“学虎,师甘当,不侵,龙不终。”

我国最早出土的石敢当铭文起源于唐代,出土于宋清。当时福建莆田县令整理县衙,挖掘出一块石敢当石碑,上面刻着“石敢当,镇满鬼,累灾,官有福报,民有安康。”风大,礼喜。“唐朝五年四月十日”这几个字。

但泰山石敢当的出现略晚,大概形成于明清时期。

(泰山极顶)

那么,人们为什么要把石敢当和泰山结合起来呢?这和泰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有关。

泰山所在的齐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泰山居五岳之首。它不仅宏伟,而且在钟灵也是独一无二的。自古神秘,享有“泰山安而天下安”之说。正因为如此,泰山在历代帝王心中也享有崇高的地位,成为帝王祭祀、闭关禅的圣山。

自秦始皇封泰山以来,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唐高宗的李治和武则天、唐玄宗的李隆基、宋真宗的赵恒等。都举行了盛大的封泰山仪式。

在古人眼中,闭关禅的仪式有着不可替代的神圣地位。司马迁的父亲错过了汉武帝封泰山的仪式,他后悔了一辈子。他在《史记》中写道:“他动了手就哭了。今天,我是千岁之子,闭关泰山,却做不了别的。是我的命,也是我的命!”

泰山封禅作为一种制度化的祭祀仪式,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也对泰山神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人们将原始的岩石信仰与泰山信仰结合起来,形成了明清时期的“泰山石敢当”习俗。

由此,泰山石敢当不仅具有“镇宅、厌灾、消灾、解难、福平安”的原始功能,还具有泰山所蕴含的灵性和神力,给人有求必应、平安吉祥的美好祝愿。

(参考资料:《史记》《急就篇》《泰山石敢当》等)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