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如果你能用尽你所有的力量,你将在世界上所向披靡。如果你能运用智慧,你就无所畏惧圣人。这背后体现的其实是1+1 >: 2的协同效应。这种效应在今天的企业与企业、组织与城
老话说,如果你能用尽你所有的力量,你将在世界上所向披靡。如果你能运用智慧,你就无所畏惧圣人。
这背后体现的其实是1+1 >: 2的协同效应。这种效应在今天的企业与企业、组织与城市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应用。
笔者所在的长沙,在长株潭一体化趋势下,区域协调发展明显。今年4月底正式投入运营的长株潭首个“飞地园区”——长沙雨花经济开发区(韶山)智能制造产业园,就是践行“协同效应”的典型。
飞地是雨花经济开发区和韶山高新区共建的工业园区。总部、主机生产、一主一特产业位于裕华经济开发区;生产基地、配套基地、人才培训都在韶山高新区。目前,一期建筑面积约12.7万平方米已完工,首批入驻的两家企业也已投产;二期工程建筑面积约11.2万平方米,预计将于2022年底完工。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疑惑:为什么一个工业园要设在两个城市?作为既有优质营商环境,又有地缘优势,智能制造动能强劲的雨花区,为何选择跳出雨花,牵手韶山?飞地的价值是什么?
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寻求产业协同最大化。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大部分地区都会选择在自己辖区内建设工业园区,但雨花经开区的“飞地园区”却选择“跳出”雨花,落地韶山。
其实这是一个优势互补的选择的结果。
如果你是一个关注长沙的人,你可以清晰地感知到长沙这几年的快速变化。尤其是雨花经开区,近年来智能制造动能强劲。一个2003年开工建设的经济开发区,已经成长为“新能源+机器人”的特色产业集群。但在长沙市区,工业用地有限,雨花经开区面临着工业空紧张的问题。
除去绿心储备和已开发用地,裕华经开区实际可供出售的工业用地不足100亩,而飞地园区规划面积600亩,总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对于产业空紧张的裕华经开区来说,“跳出裕华”是一个很好的发展策略。
但是,去哪里呢?成了新问题。
近年来,在湖南省“三高四创”战略定位下,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趋势。
然而,目前湖南省各城市发展并不平衡,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作为长沙发展最前沿的城区,雨花区树立了“一带一带”的榜样——跳出长沙,盯住韶山。
你为什么选择韶山高新区?
首先,韶山高新区正处于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之时,可利用土地面积本身就大。工业园区的建设可以更多的从区域经济和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不要太受土地资源的限制。
其次,韶山高新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飞地园区的产业定位相吻合。飞地的产业定位是承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含传感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配套服务业。本质上,两地有产业合作的基础和资源利用最大化的逻辑。
如今雨花区的产业集群是长沙、湖南乃至整个中心城市的头。在全省144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中,雨花经开区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智能产业集群。
当雨花经开区和韶山高新区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两地的经济建设、交通枢纽的繁荣、人力资源的提升,都将受益于两地的产业协同。以人力资源领域为例,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中国制造业的明显问题之一。如果智能制造产业园能够进行资源整合和集中开发,也将有助于相应区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促进智能制造整体水平的提升。
在园区用地的情况下,雨花经开区自然可以将自身的优势和经验运用到韶山智能产业智能园,从而提升园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实现土地价值的最大化。
比如厂房方面,裕华经开区依托以往的园区建设经验,按照高端制造业和高标准厂房的要求进行设计,规划了单层面积、层高、荷载、电梯等。,并留出空空间,供企业根据需求量身定制。建设花园式的厂房群,每个厂房周围都有绿化带,种植花卉苗木,可以为入驻企业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再者,飞地公园位于东方红韶山主要旅游道路两侧,是通往景区的必经之路。距离韶山高铁站、韶山高速出入口不超过2km,交通地理位置优越。韶山到长沙只有40分钟车程,雨花经开区和韶山高新区在后续工作中沟通调整相对方便。
总的来说,雨花飞地园区的诞生,是雨花经开区和韶山高新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优势互补的结果。既可以利用雨花区的产业优势为飞地园区赋能,也可以充分发挥韶山高新区自身的智能制造基础和土地优势,加快长株潭都市圈建设。
响应“强省”战略,“飞地园区”如何引领长株潭一体化发展?
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实施强省战略支持长沙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引领长株潭都市圈和全省各市州协同发展”,其中特别提到“以长沙为核心,加快长株潭城镇化发展,把都市圈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高品质生活的标杆”。
工业园区是支撑强省战略的重要平台。作为一个跨区域的工业园区,飞地园区的建成必将带动两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官方数据显示,园区建成后,可引进20家国内外智能制造细分市场龙头企业和120家相关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园区。
以智能制造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孔众科技为例。作为智能制造龙头,2021年营收45.19亿元。试想,飞地园区能引进20家国内外智能制造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其背后的收益将是相当巨大的,这还仅仅局限于这个企业本身产生的效益。
一个龙头企业的发展并不是独立的,它会带动产业链上其他企业的成长,甚至催生与其业务相关的新企业。比如大众熟知的“水果链”“华为产业链”的辐射效应,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充分验证。
同理,飞地园区引入相应的细分龙头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后,可以进一步激活当地的产业资源,甚至吸引外地企业入驻。作为首批入驻飞地园区的企业之一,专业从事滚珠丝杠、直线导轨、滑块制造和模具定制的中山阴三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韶山高新区出台了相应政策支持飞地园区建设。比如企业入驻,入园就提供‘保姆式’服务;入住后,单价30万元以上的设备可直接提供相应补贴;当企业价值达到一定价值时,也会给予相应的补贴。这对处于发展初期的企业来说是非常友好的政策。”为阴三科技提供生产服务的湖南普达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的行政总监俞云成告诉郭颂财经。
“除了当地政府园区给予的优惠政策,我们还看中了韶山周边工业园区带来的机遇。周围有很多工业园区,有利于我们产品的销售和市场拓展。开始时,有14套设备投入运行。一个多月后,21台设备投入运行,员工上岗加快生产。今后将加大设备引进力度,扩大产能。”余运成补充道。
那么在入驻企业获得良性发展后,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地方政府对园区的利好政策将得到进一步解读。基于此,园区将有机会聚集更多的本地和外地产业资源,形成相应的经济生态圈,并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发挥作用。同时反哺园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飞地园区成为湖南省“飞地经济”园区的新高地、新名片、新标杆。
其次,“飞地公园”带来的社会价值不容小觑。
一方面,飞地园区落地韶山后,将直接与韶山高新区现有的三一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智能制造产业园形成产业集群,从而推动城市群建设;另一方面,园区的生产基地、配套基地、人才培养都在韶山,直接带动韶山就业、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形成互补,促进当地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基于飞地园区的巨大规模带来的就业机会和人才吸引力,形成辐射效应,促进韶山地区的旅游发展,助力长株潭都市圈的形成。
然后,在雨花经济开发区和韶山高新区,园区的GDP、工业产值、增值税等。都是基于比例分享的利益分享机制。飞地园区不仅会带来一个项目,还会带来新的理念和运营规则,实现从经济共赢到经济生态圈的共赢,加速释放社会价值,从而为强省战略贡献力量。
标签
事实上,无论从宏观政策到地方政府园区,还是从产业趋势到经济发展需求,跨区域的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一方面,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同时,随着都市圈产业园区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协同效应的释放,产业园区的竞争逻辑也逐渐从单个园区、单个园区的竞争,演变为都市圈“园区群”与“园区群”的竞争。
另一方面,在宏观政策的号召下,区域协调发展的需求越来越清晰。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旨在推动区域协调一体化发展。
目前,全国各地跨区域工业园区的典型案例很多,如苏烟合作工业园区、尹素工业园区、苏苏工业园区、长三角跨区域工业园区等等。可以肯定的是,未来随着跨区域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将会以产业集群带动城市集群,进而反哺产业园区本身。“生产、城市、人”形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将成为驱动城市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虽然不是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作为长株潭第一个跨区域的产业园区,“飞地园区”仍然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两个园区的开园看似简单,但如何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完美协同,对裕华经开区和韶山高新区来说,是管理和技术上的双重挑战。当然也显示了两地对各项设施的信心。
在跨区域产业园区成为城市一体化主流的趋势下,飞地园区的诞生是长沙乃至湖南迈向“成熟的跨区域产业园区”的体现,将引领长株潭一体化建设,为实施强省战略当好排头兵。
资料来源:郭颂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