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产业有哪些项目 想做养老行业怎么开始

中国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于娜北京报道。“十四五”期间养老产业大发展已成定局。2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全国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十五”规划》(以下简称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5 02:59:06

中国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于娜北京报道。

“十四五”期间养老产业大发展已成定局。

2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全国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十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围绕促进老龄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十五”期间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任务。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064万人,占总人口的13.5%。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占总人口的20%以上,我国将进入适度老龄化社会。

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发展普惠性护理和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即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扩大,老年人健康支持体系更加健全,多业态养老服务创新融合发展,要素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社会环境更加宜老宜居;还明确了养老服务床位总量、养老机构护理床位占比等9项主要指标,推动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格局初步形成,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老龄产业战略顾问张驰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规划的出台可以预见,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养老服务将进入快速发展期,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机构和老龄相关产业将面临机遇,同时将推动养老服务模式和保障体系的创新。

老龄产业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规划》部署了九项具体任务,其中再次提到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此外还包括编织社会保障和全方位养老服务网络,扩大普惠性养老服务覆盖面,加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持体系。

近两年,养老产业发展明显提速。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预计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20万亿元。据业内人士估计,未来仅养老产品服务市场规模就远远超过1000亿元,其中养老制造业市场潜力超过30万亿元。

《规划》提出,发展壮大老年用品产业。加强R&D和老年用品制造业。大力发展老年人生活用品,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的需求。根据不同的生活场景,重点发展家用电器、家具、洗浴装置、坐便器、厨房用品等适合老龄化的日常用品,以及智能轮椅、生物力学拐杖等辅助产品,推广易于抓握的扶手、地面防滑产品、无障碍产品等支撑装置,开发老年益智玩具、乐器等休闲护航产品。根据机构养老、日间照料、居家养老等需求。,我们将重点开发卫生、食品和日常生活、生活护理等领域的产品。,提高成人纸尿裤、护理垫、溃疡康复用品等产品的老化性能,开发机器人辅助搬运、翻身、巡视检查等。开发老年护理、防走失定位等产品。

张驰表示,与日、欧、美老龄产业相比,中国老龄产品产业发展仍相对滞后,存在产品种类不足、有效供给明显不足、自主研发能力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

“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制定修订一批重点、急需的老年用品和服务技术标准,促进质量提升,规范市场秩序,引导消费者正确选择和使用。建立老年人产品目录,及时评估,动态调整。自主研发、技术领先、市场认可的产品,要优先纳入消费品升级创新指南。在有条件的街道和社区,发展嵌入式康复辅助器具的销售和租赁网点,提供用品展示、预约、指教、售后维修、回收等服务。

同时,鼓励产业集群发展。鼓励国内外多方建设特色养老产业合作园区,加强市场、规则、标准的软联通,打造制造业创新示范高地。优先培育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面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推动我国相关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根据规划,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地区要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支持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庆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中推进国际和跨区域合作。

动员各类资本,构建普惠性养老服务网络。

“十三五”期间,我国构建了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完善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到2025年,乡镇(街道)一级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立率达到60%,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功能互补,共同构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根据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经验,“十四五”期间仍将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培育一批以护理为主业、辐射社区周边、注重上门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促进集中管理运营、规范化和品牌化发展。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运营家庭养老床位,向家庭延伸服务。

张驰说,“家庭养老床”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方式。首先,省去了机构老人的床位费,还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接受专业的服务。而养老服务机构则省去了建设和土地的成本。当达到一定规模时,家庭养老床的投入成本是机构养老床的1/5。但是,老年家庭病床需要足够的支持、规范的标准和服务监管。

关于社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规划提出,各地要严格按照人均用地不低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可结合实际适当提高标准。同时,支持养老机构利用配套设施提供社区养老服务。有条件的可以重点开展失能老人的全天护理服务。配套设施无偿或低偿使用的,服务价格应以普惠为基础确定。

构建普惠性养老服务网络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规划》提出,综合运用规划、土地、住房、金融、投融资、人才等配套政策,引导各类主体提供普惠性养老服务,扩大供给,提高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加大国有经济对普惠养老的支持。建立国有经济对养老服务供给的补短板机制,强化中央国有经济在养老服务领域有效供给,加强地方国有经济在养老基础设施领域布局。引导地方国有资本积极培育发展以普惠养老服务为主责主业的国有企业。对主要承担养老服务功能的国有企业,重点考核服务质量、成本控制、运营效率等情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