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科技4月25日讯(记者叶)日前,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份判决书显示,互联网导购公司“趣购互动”因未能及时注销工信部备案,被“恶意第三方”起诉抢注该域名,侵犯了该域名的
中国网科技4月25日讯(记者叶)日前,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份判决书显示,互联网导购公司“趣购互动”因未能及时注销工信部备案,被“恶意第三方”起诉抢注该域名,侵犯了该域名的影视作品。最终,法院以“工信部备案主体”而非“域名归属”为由,判决“趣购互动”败诉,对前述影视作品侵权行为承担赔偿责任。
过期域名未注销,ICP备案丢失,腾讯云被指未尽责。
据“趣购互动”负责人介绍,为满足业务拓展需要,公司于2018年5月在腾讯云上购买空服务,2018年6月注册购买了www.youzishihuo.cn等多个网络域名,并于同年9月通过腾讯云向工信部ICP备案。
图片:由“趣购互动”提供
2019年6月域名注册到期后,“趣购互动”因公司业务调整未续展www.youzishihuo.cn域名。到2019年8月11日,域名的“赎回期”终于到期,www.youzishihuo.cn域名被重新发布为“任何人都可以注册”。但此时“趣购互动”并没有因为不了解域名备案的相关规定而取消工信部对该域名的备案。
图片:由“趣购互动”提供
在乐购互动完全放弃www.youzishihuo.cn域名不到一周后,一位名叫陈某的个人用户于2019年8月18日通过在港设立的域名注册代理机构再次在www.youzishihuo.cn购买了该域名。此时,域名的实际所有人(所有权)变更为“陈某”,但工信部备案的信息主题仍为“趣购互动”。
根据Documentary.com的判决,在陈某购买www.youzishihuo.cn域名后不久,该域名下上传了数部侵权影视作品,并于一个多月后的2019年10月9日经著作权人公证。版权方据此起诉“趣购互动”影视作品侵权,索赔5.5万元。
图片:法院判决书截图
在连续一审、二审败诉后,“趣购互动”公司近日提起法律程序再审。公司负责人表示,2019年8月11日之后,公司已经放弃了www.youzishihuo.cn域名的所有权。根据互联网领域的通行规则,www.youzishihuo.cn的域名已经属于新主人陈某,在这个域名下的任何操作都只能由新主人即陈某来操作。
“就像我卖房子的时候一样,房子已经过户了,但是那里的户主名字一直没有变。你要求我按照房产登记继续对这套房子承担责任,而不是房屋过户,这是不合理的。”该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我们不熟悉域名备案管理的具体流程和规定,所以选择了专业机构腾讯云提供相关服务。但是我们放弃域名后,腾讯云并没有发布任何通知提醒我们取消工信部备案。侵权发生后,通过事先的‘霸王’免责条款,把责任全部推给客户,让这些所谓的专业机构的专业性失望了。”
“趣购互动”负责人指出,涉案域名是在腾讯云官网提交的备案信息,腾讯云完成的初审最终提交给工信部完成的域名备案。当域名到期后未续展,再次投入市场公开注册时,腾讯云作为专业的域名注册管理人,明知域名持有人发生变更,却未告知客户变更注册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二次注册允许了网络侵权行为的发生,间接导致了备案主体作为“无过错方”要对侵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的后果。
对于上述指责,腾讯相关人士解释称,网络域名可以通过设置“隐私保护”来隐藏一些隐私信息;如果域名注册和域名备案不在同一个平台,腾讯云目前无法判断域名持有人和备案信息是否一致。
网络域名管理已经成为互联网的重灾区。
据了解,随着近年来互联网业务的普及,个人或企业为自己注册一个或多个网络域名已经成为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然而,由于许多个人和企业注册域名后疏于管理,各种相关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日益频繁,甚至衍生出一批“灰色财产”、“黑色财产”产业链。
图片:由“趣购互动”提供
前述乐购互动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网科技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诉讼过程中,乐购互动惊讶地发现前述“恶意第三方”陈某使用相同的身份信息和邮箱地址抢注并累计注册了4000多个域名,其行为十分可疑。
据“扫黄打非”微信官方账号消息,今年2月,河北唐山3家企业疏于网站管理,导致其域名被不法分子抢注“发布色情、赌博等有害信息”。他们被当地网信部门约谈,要求他们立即整改其网站存在的问题,消除网络安全隐患。
图片:“扫黄打非”微信官方账号
业内人士表示,一些运营主体在ICP备案并正常运营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不再继续运营网站和对外提供服务。域名到期后,他们既不续用,也不申请注销备案。一些不法分子会暗中检测这些域名,只要域名重新开放注册,就会抢着注册,而这种抢往往是通过一些境外域名注册机构进行的。
“因为这类域名已经有工信部的备案信息,不需要重新备案。犯罪分子会直接利用域名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包括诈骗、强迫交易、敲诈勒索等。,或者高价打包卖给下游的‘黑货’团伙使用。由于域名注册信息指向的是上一个域名的所有者,这个域名注册的主体就成了不法分子的犯罪活动。
对此,微信官方账号“扫黄打非”特别提醒,《网络安全法》从法律角度强调了网络安全保护的义务和责任,《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非营利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等法规明确要求网络域名等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未使用的,应当及时注销”。
对于域名到期后ICP备案未及时注销,被第三方恶意注册使用,备案管理平台需要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孟博律师表示,根据《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作为域名根服务器运营机构、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应当按照电信管理机构的要求,定期报送业务开展情况、安全运行情况、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落实情况、投诉和争议处理情况等信息,提供域名解析服务;未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的,由电信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视情节轻重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向社会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