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去年9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人才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大幅增长,科技创新主力军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顶尖科学家集聚水平明显提升,人才自主培
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去年9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人才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大幅增长,科技创新主力军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顶尖科学家集聚水平明显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不断增强。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将出现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了人才发展方向:“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让各类人才投身研究、充分发挥能力。”
那么,如何解决人才培养发展中的困难,培养高层次人才,实现人才发展的目标呢?全国两会期间,围绕“人才”话题,代表委员和有关专家纷纷发声,建言献策。
“人才”是谁?
目前,在谈论高层次科技人才时,经常会出现“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等术语。那么,什么样的科学家是“战略科学家”呢?什么样的人才属于「领军人才」?
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新民认为,“战略科学家”是具有深厚的科学素养、宏大的格局、前瞻性的视野、把握学科发展趋势的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的科学家。
作为阿里原创引力波探测实验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他举例说,“就科学仪器方面的基础研究而言,战略科学家可以在项目立项、准备、立项等阶段,根据科学发展规律,提出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项目。在项目建设和运营阶段,具备组织能力,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在科研经费申请和管理、科研人才配置等方面有丰富经验,具备指挥‘科技兵团’的领导能力。”
张新民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基础研究缺乏重大原创性成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战略科学家。
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鼻祖南和卫星鼻祖李体北,是心目中最典型的战略科学家。
“大型科学装置基础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周期长、成本高、社会关注度高。“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和“颜回”卫星从提出到建造经历了20多年。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战略科学家起到了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张新民说。
来自科技型企业的全国人大代表、联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认为,科技领域的“领军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在企业中,领军人才不仅要懂R&D,还要懂应用和产业化,兼具科学家和企业家的能力。只有这样的领军人才,才能带领科技型企业走得更远。”
工作的难度在哪里?
当前,在国家反复强调人才对于发展的重要性时,也面临着人才工作的诸多困难。
对于科研院所和高校来说,人才的培养和评价是人才工作的主要问题。
作为科学仪器首席科学家,张新民认为,我国目前的科学仪器项目经费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人才培养。
“一方面,科学仪器的建设资金类似于普通基础设施,不能用于支持研究生培养和博士后研究;另一方面,一些单位要求研究生毕业时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这对于长期从事科学仪器研究的研究生来说,难度极大。”张新民说。
对于企业来说,人才工作很难吸引人、留住人、用好人。“尤其是科技创新的中小企业,很难吸引到人才。吸引了人才之后,也面临着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问题。”郑月明说。
如何培养一流人才?
张新民认为,要解决人才尤其是战略科学家的培养问题,就必须为年轻人创造机会,培养和支持能够提出重要科学问题的战略科学家。
同时,国家要珍惜和利用好现有的战略科学家。“有必要加大力度支持战略科学家的工作,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引进和培养战略科学家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人才,实行‘揭榜挂帅’制度,适当延迟战略科学家退休年龄。”张新民说。
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钱峰也在全国两会发言中呼吁,要为更多青年人才配置优质科技资源。
“科研人员没有科技项目的支撑,无法更好地施展才华。而青年科技工作者往往资历较浅,前期成果积累少,往往拿不到项目和资金。即使申请了项目和经费,大量与科研无关的事务也耗费了他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要提高青年人才资助的稳定性和力度,扩大项目覆盖面,让更多青年科研人员投身科研。”钱峰说。
他还呼吁让更多的年轻人才享受待遇激励。“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待遇保障政策,让青年科学家投身探索,扎根学术。同时,要加强对青年科研人员的精神鼓励,培育成才的土壤,尊重人才、使用人才,营造尊重创新、自由宽松的科研环境。”钱峰说。
就企业培养人才而言,郑月明认为,关键是要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要让人才在企业有归属感和成就感,一是给有吸引力的薪酬;二是为人才搭建施展才华抱负的平台;第三,对创新中的错误或失败要有一定的容忍度;第四,要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在R&D成果形成产业化产品后,给予人才相应的股权等激励;第五,创造人才交流的机会,不断学习进步;第六,重视领军人才的培养,通过各种人才培养计划,分阶段、个性化地培养优秀人才,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郑月明说。
记者倪思杰
来源: 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