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跑鞋这些年一直在稳步发展,并且长期处于上升趋势。随着产品力的不断提升,很多人好奇国产品牌离耐克阿迪这些“庞然大物”还有多远。魏将从产品设计、产品性能、产品策划三
国产跑鞋这些年一直在稳步发展,并且长期处于上升趋势。
随着产品力的不断提升,很多人好奇国产品牌离耐克阿迪这些“庞然大物”还有多远。
魏将从产品设计、产品性能、产品策划三个方面进行对比,让大家有所了解。
产品设计
不同于几年前和十几年前,国产品牌的产品设计有了很大的提升。
各大品牌也都推出了自己的设计风格。虽然市场反馈褒贬不一,但是审美的东西很难调整。更何况还有很多人只认标准不认设计,你说是不是?
产品性能(主要是中底)
暂且抛开定价问题,不言而喻,国产品牌的产品性能确实今非昔比。
相对于以前做休闲但不知道怎么做专业的人来说,现在台面上有一大堆国产跑鞋可供选择。
我做了一个简单的表格,仅供你参考。
以前跑步,不管是作为爱好还是作为专业运动员,基本上只想穿洋品牌的好鞋。魏以前也是这样,选择更多的外国品牌。
但是这几年买国产跑鞋的越来越多——不为别的,价格便宜,质量高,这也是我选择的原因。
但是高质量是和之前纵向对比,横向和国外品牌对比,劳伟个人认为国产跑鞋远没有达到世界顶级水平。
国产品牌的中等实力应该在世界中游,属于领先集团,但不在第一梯队。
魏不再讲材料学,简单讲了讲“中底缓震”的概念。
现在外国人可以保证中底的缓震性能,同时融入脚感。无论是市场的风气,还是观念的差异,我们都不理想。总之很少有人在做正经跑鞋该有的训练中底。
柔软,说好脚感;硬的,说大力支持。要么是讨好软,要么是自我催眠硬。
中底的缓震不代表脚感软或硬,不是对立关系,甚至与脚感无关。不管是软弹还是硬弹,都只是脚感。我们跑者要树立正确的缓震概念。
我们的品牌在中底缓震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的——不是说现在差了,而是我们需要树立一种态度,攻克技术难题,真正把脚感和缓震结合起来。
产品规划(跑鞋矩阵)
说实话,说到跑鞋矩阵,劳伟真的对国产品牌的集体表现很不满意。
要说哪个国产品牌有完整的跑鞋矩阵,除了361,在劳伟看来一个都没有。
知识点来了:跑鞋矩阵,总的来说就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产品分类基本体系:[慢跑鞋]、[训练鞋]、[赛车鞋]。一些冷门跑鞋(比如越野跑鞋)也会加入——当然也有其他说法,但是单位结构都有很大不同。劳伟个人更喜欢这套。
31慢跑鞋有国际线,训练鞋有苏飞2,赛车鞋有飞烧。国内还有哪些品牌能一口气出这三类跑鞋的作品?
有些品牌甚至把休闲鞋放在跑鞋里。你在开玩笑吗?
更有甚者,从分类到命名,我们创造了一套可以忽略减震最基本支撑参数的“矩阵体系”。——什么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想法?
借用范总的话,用一用。我们务实一点,先把这个矩阵的概念说清楚。如果不完美,就慢慢完善吧。不要光顾这个概念...
离题
我知道,在文章写完之前,有人会说,“劳伟,你在胡说八道。现在国产跑鞋性能没怎么上来,价格却越来越贵,你几乎买不起!”
说这话的人,请扪心自问,国产跑鞋真的贵到你买不起吗?
慢跑鞋,361雨幕幕沫三兄弟,基本上200左右就能入手?更别说原价要翻几倍的国际线了,还有机会300左右的折扣起步。
其他的速度训练鞋和赛车鞋,只要会读书的,应该都不会看不到国外跑鞋价格是国内跑鞋1-2倍的现象吧?当然,除了李宁沸点的价格,可以说其他的性能确实强。
况且我说的是跑鞋,不是休闲鞋和步行鞋!
国内休闲鞋,慢走鞋,几百几十块,两三百的跑鞋很贵?Nike Adi 200怎么是一双走路的鞋,你说便宜?你买了鞋子还是钩子?
耐克的跑鞋也不贵?只是耐克飞马会给你打折,安踏却从来不玩他们?
目前国内的跑鞋还是以“碳板跑鞋”为主——这个无可厚非。相对于碳板跑鞋来说,比较热,流量大,这一块谁也不会放过。
不过我还是希望厂家能开始重视慢跑鞋。毕竟大众跑者是最大的人群。缓震跑鞋和配套跑鞋也是目前很多民族品牌矩阵中比较缺失的环节。
我是劳伟。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就请喜欢,关注。
想了解什么,欢迎评论留言。劳伟肯定会看的。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