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是一部好剧,看过的人都可能体会到。但是,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林南生的扮演者朱一龙有多好。在短短的43集、每集40分钟的剧情中,朱一龙将林南生民国元年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展
叛逆是一部好剧,看过的人都可能体会到。但是,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林南生的扮演者朱一龙有多好。
在短短的43集、每集40分钟的剧情中,朱一龙将林南生民国元年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13年,15次身份转变,6个成长阶段,四个城市来回,两个阵营更迭——如此复杂棘手的角色,光看文字描述就能感受到。朱一龙不仅表演,而且表演。
1.时间跨度13年:
1936年的林南生是一个24岁的激情青年,而1949年的林南生是一个37岁的成熟特工。在这13年中间,他经历了师范毕业后在南京的特训,在上海的任职,假扮水果党,窃取情报,拼死拼活升任队长,枪林弹雨保家卫国,在香港被射中肺部,在重庆被提拔接任邮差,在上海搅起风波,使王者归来中气十足,孤注一掷,独得革命胜利。
试想,13年风风雨雨,剜肉、去骨、重塑筋脉的成长过程是递进的,几乎可以说是一步一步的血泪。有几个人能演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多少人能在合适的年龄表演出符合人们设计的脸型和体态?刚站起来的朱一龙,为了自己的角色主动减肥,为了模仿呼哧呼哧的喘息声,没日没夜的看尘肺病患者的录制影像,谁能演得更好?!
二。15种身份变化:
起初,南林胜只是从计划教书育人谋生的“南林胜”毕业,但自从他毅然弃笔加入特训班后,他先后成为:(2)小林,军团上海站菜鸟特工;(3)徐丽雯,某女办大学中文系助教;(4)浴血奋战的林队长;⑸高志立,他暗杀了一名日本高级官员;(6)林诗仙,假意与小三结婚;(7)冒着生命危险护送情妇的陆黎明;(8)肺部中弹后,他不得不留在日本军队。⑩“加特林”回上海,(11)任务绝望时故意嚣张的“林上校”(12)传递信息时步步击鼓的“剧团管事”(13)以大局为重,为免后患杀死卧底的“邮差同志”(14)溺水获救后临时当了老师。
有些电视剧一个演员演两个角色,粉丝可以夸夸。在这部剧里,平均每两集半朱一龙就换一个身份,他扮演的每一个身份都生动鲜明,让观众一一分辨,一一记忆。这不是要表扬吗?
三、六个成长阶段:
演员朱一龙曾说过,他把林南生十三年的经历大致分为六个成长阶段。作为观众,我也看到了林南生的六个阶段:
1.菜鸟特工林南生,被无数观众戏称为“大眼睛、长腿、不用睡觉”的猫头鹰。因为他勤劳勇敢,几乎把我们党的同志都一锅端了。但是这个时候他对敌人没有经验,所以我们党的同志能够应付。在全力配合下,他得以亲自照顾我党叛徒引蛇出洞,成功“锄奸”。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失职”总结教训,然后在新任务中甚至可以随便说“茶话”,真的成长很快。
2.按照朱一龙的说法,乔装成徐丽雯的林南生是“比林南生更林南生”。大学助理徐丽雯只有一个假身份。他的性格,爱好,理想,爱情都是真的。徐丽雯是林南生最初的人生规划,也是他想成为的人。如果没有外敌入侵,林南生不会加入特训班,他会一步步成为徐丽雯。
3.陈大师在他叛国之后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三观崩塌。怀疑自己怀疑所有人的林南生,在顾导演的指点下明白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哲学——信仰不应该依附于任何一个人。于是他化怒为炮火,即使独自一人拼了性命,也要杀死陈站长,因为只有陈死了,那些救国的仁人志士才不会有被出卖的危险。然后他发现还有比汉奸更可恨的人,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背叛自己的战友。他越来越怀疑自己的政党,怀疑自己选择的救国道路可能是错误的。
肺部中枪后在香港养伤的林南生,因体力不支,被迫清闲。中国人民仍在受苦,但他却无能为力。这种感觉简直太可怕了,于是他开始情绪低落,颓废,拍桌子,举碗。然后他听到了一个伟人的伟大宣言,他很快完成了自我觉醒。他终于认识到应该和郭党决裂,投入我党的怀抱,为共产主义伟大事业洒热血。
见证了顾导演在重庆之死,无奈踩在这位自己欣赏、信任、感谢的革命前辈的名誉和尸骨上的林南生,在上海获得了重生。在此期间,他被观众戏称为“加特林”,因为转投我们党接任“邮差”的林南生,就像一把致命的武器——林副站长不仅升官发财,还扩大了人脉,包括猫头鹰小林和顾主任的“卷”。
[6]溺水获救后,正在谢塘镇养伤的林南生,带着许多老朋友的影子,和他们一起看革命胜利的红旗。他也成了我党的“林之首”。这期间,他已经不再年轻,也不用时刻绷紧神经与敌人周旋。他轻松而沧桑。这些年为了救国救民,他真的付出了太多——亲情、爱情、友情、师生情,他全都失去了。一个人,他就像落叶一样轻松,有去处,却无路可回。
以上六个成长阶段,光看文字描述,就能看出表演有多复杂,有多难,也就是像朱一龙这种认真的演员,经过十几年的培养,才敢去表演,也就是一个勤奋聪明,愿意花时间和心思去思考剧情和人物的演员,才能演好。
来回四四个城市:
林南生出现在南京的一个特训班,然后被站长陈选中,带到上海站。肺部中枪后,在香港接受治疗,然后去重庆官场打拼,最后回到上海四面楚歌。
不同的城市也给林南生留下了不同的鲜明印象:南京的林南生最热闹,因为有知心朋友和理想;上海的林南生最忙,因为他说“我想死在这里”;香港的林南生,一觉醒来最颓废,最励志;重庆的林南生最苦,因为他要做违心的事。
所有这些特质,在朱一龙的演绎中都是准确而生动的,不多一分,不少一分,既不死板,也不刻板。至今回想起来,最开心笑起来的就是第一集离开特训班的时候,敬礼告别的闺蜜,竟然变成了理想中的林南生。
五、两大阵营的变化:
林南生的救国选择在当时中国两大党之间转换,是这部剧最值得称道的一点。
一开始他误入水果党,后来因为很多原因转投我们党,有好老师的引导,有密友的推动,有心上人的感染。但归根结底,是因为果党本身的腐朽无法拯救国家,最重要的是,是因为一个伟人的伟大宣言,让他认清了自己,拨开了人生的迷雾。
这次党员身份转变的原因,强调自我觉醒,弱化外界因素的影响,是同类作品中从未有过的升华,真的很先进。林升转党的心路历程也是细致、递进、自然的,这在同类作品中是从未有过的。
朱一龙的表演比其他同类演员更有感染力,更有同理心。看来不仅仅是他化身为生,从到我们党住了十三年。在他的带领下,观众仿佛穿越了时间空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十三年后,他抛弃了党国,转而加入了我们的政党。
总的来说:
林南生不只是一个人。他是无数人的缩影。他代表了无数生于乱世,为生存而奋斗的仁人志士。他们被时代的洪流所困,却从未放弃救国图存。他们始终坚信并探索救国的正确道路。
这样的一类人,无论用文字描述多长时间,都显得苍白消瘦。但是,朱一龙的沉浸式表演似乎“请精神”—
他怀着一种虔诚的意愿,把自己的身心全部奉献给了演艺事业,把那些为国家和人民辛勤工作,冒着生命危险的英灵请来,通过他的身心请他们再活一次。通过这种方式,在红旗下出生,在春风长大的人们可以亲眼看到历史,然后记住历史,居安思危,努力工作。让那些英灵亲眼看到中国的繁荣与和平——他们的血、泪、汗浇灌的革命胜利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