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阳谋:鸿蒙突围

文/三生生产/节点财务一年之计在于春,华为可以说活跃在2022年的春天。从“2022华为全屋智能及全场景新品春季发布会”到2021年年报发布,再到第二批十军团成立大会,有些人应接不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5 11:56:42

文/三生

生产/节点财务

一年之计在于春,华为可以说活跃在2022年的春天。从“2022华为全屋智能及全场景新品春季发布会”到2021年年报发布,再到第二批十军团成立大会,有些人应接不暇。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的整体规模,尤其是消费者业务,单单是年报的营收数据就受到了冲击,但在这份年报和一系列动作的背后,也有华为的一系列重要变化。那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呢?

/ 01 /

在鸿蒙系统眼里,手机只是一个开始。

开发系统和软件技术来弥补芯片技术的不足是华为的方向。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鸿蒙系统系统,以及基于鸿蒙系统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和全屋智能解决方案。

从表面上看,华为引入鸿蒙系统系统是出于迫不得已的原因。实际上,自主开发操作系统是中国企业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以前,许多人抱怨鸿蒙系统是一个“嵌套”系统,但这是有偏见的。鸿蒙系统虽然采用了AOSP(Android开源项目),AOSP目前不属于谷歌(虽然贡献最大),华为在AOSP替换了谷歌提供的代码。

更重要的是,鸿蒙系统并不局限于移动电话系统。它的核心突破是跳出原有的范畴,指向与其他一切相连的星辰大海。它未来发展的重点不应该局限于手机和安卓,而是整个智能生态系统。

在更广阔的智能生态中,鸿蒙系统采用华为基于Linux开发的lite OS(这里没有Android代码),从而实现比传统Android更好的跨平台功能,支持更广泛的智能设备。

从这个角度来看,《鸿蒙系统》不仅是一个体系,更是一套《智联协议》。

换一种说法,你也可以把鸿蒙系统想象成桌面系统(Android)系统和物联网系统的结合体。前者用于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后者用于汽车、可穿戴设备、音箱、智能家电等嵌入式设备。鸿蒙系统是所有智能设备系统的骨干和枢纽。

因此,鸿蒙系统未来面临的是一个更有想象力、更高维度的万物互联,但对于传统的Android系统来说,跨平台实现仍然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谷歌还推出了Fuchsia OS,这与鸿蒙系统系统颇为相似。然而,与鸿蒙系统相比,Fuchsia OS的进展并不顺利。据悉,目前只有谷歌的部分智能音箱使用过这一系统,其项目工程总监克里斯·麦基洛普(Chris McKillop)最近的离职也给Fuchsia OS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比之下,截至2021年底,华为的鸿蒙系统系统通过手机获得了2.2亿用户,通过华为的生态设备和美的等合作伙伴获得了超过1亿用户。

它是用户操作系统的基础。鸿蒙系统基于物联网概念的第一步已经非常扎实。随着华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的推出,有望借助智能家居市场实现进一步增长。这也是鸿蒙系统未来真正的发展方向,而不是固守手机系统的老路。

因此,面对谷歌Android的“旧系统”,鸿蒙系统终将分道扬镳,而此次发布的全屋智能方案就是一个改进。

根据Strategic Analytics的预测,全球使用智能系统的家庭数量将从2020年的2.5亿增加到2023年的3.09亿,人均年支出将从115美元增加到157美元。

中国市场方面,根据IDC发布的《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5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将接近5.4亿台,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为21.4%。

所以家庭智能系统在这个方向的天花板还是很高的。华为还是挺有想象力的空靠自己在软件方面的实力和先发优势。

在全屋智能化方案中,鸿蒙系统是智能中控屏的OS,整个方案的策略是“1+2+N”。其核心是一个全屋智能主机+两个智能网络+N个子系统。目前,该方案已提供10个全屋系统,通过与1900多个品牌的合作,形成了4500多个智能产品。

任何系统都需要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不断升级进化,全屋智能方案给了试图在万物互联时代大展拳脚的鸿蒙系统系统足够的发挥空间空。

一切都准备好了,不管是骡子还是马,就看鸿蒙系统自己的能力了。目前,鸿蒙系统制度仍面临许多困难。其中有一个检验华为鸿蒙系统系统的硬指标,就是16%的市场份额,目前还没有实现。这是一个生态系统成功的分水岭。如果鸿蒙系统真的想生存,它如何克服这个障碍?

/ 02 /

三星的经历。

华为应该学习什么?

对于已经步入生态圈的鸿蒙系统系统来说,过去的行业发展中不乏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前者以自成体系的苹果IOS和江湖林立的谷歌Android为代表。这两个系统在业界仍处于主导地位,各自的成功经验已广为人知。对于鸿蒙系统来说,保持积极乐观是必要的,但更有参考价值的可能是失败的教训。

《孙子兵法》里有一句话:所以,善战者无敌。先做好失败的准备,再考虑成功,才是更可取的态度。鸿蒙系统的经验实际上比IOS和Android更有价值。比如三星的Tizen,微软的WP,特别是三星的产品和企业架构更像华为。

起初,为了推广Tizen,三星将手机之外的多条产品线安装到Tizen生态系统中,但在2017年,随着三星Z4停止推出新机型,Tizen逐渐退出手机市场。

总结Tizen失败的原因,首先与三星的产品布局有关。三星Tizen的推出是为了自身产业链的安全,但由于对谷歌的担忧,只将Tizen应用于低端的三星Z系列,导致装机量严重不足,低端配置,影响了推广。其次,三星对Tizen手机的开发者和用户不够重视,导致软件开发者对应用适配的积极性不高。

对于华为来说,在最后一站的情况下,推广不存在三星的问题。从手机到家居、汽车、健康,鸿蒙系统覆盖了华为所有可能的产品领域。同时,华为作为手机厂商,硬件体量依然可观,2018年手机销量2亿部,2019年2.4亿部,2020年1.9亿部。虽然智能生态的构建需要很多年,但至少有自己的基础。

当然,从鸿蒙系统的起点来看,目前的发展形势是极好的,但如果你想取得最后的成功,现在还不是放松的时候。参考三星的教训,华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首先,继续增加设备的用户数量,提升鸿蒙系统系统配置水平和合作伙伴的量级,拓展生态的广度和深度。以手机为例。目前除了华为手机,小米、vivo、oppo甚至荣耀等重要手机厂商都还在观望鸿蒙系统。今后,他们要努力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发展重量级的“战友”。

其次,在关键领域取得关键突破,比如智能家居、智能汽车,这些都涉及万亿市场,鸿蒙系统的生态更容易落地生根。这样的板块只要有所突破,“一下子什么都活了”可能对打破围堵有战略意义。

第三,不要低估谷歌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鸿蒙系统的行动。最近谷歌在这方面动作频频。比如谷歌威胁应用开发者,声明禁止Google Play的应用使用华为HMS。另一方面,谷歌推出了“Plya Media Experience Program”计划,旨在减少谷歌对开发者的招聘,鼓励开发者用一个软件开发多个设备,从而扩大Android的硬件生态系统。

谷歌的操作可以说是“胡萝卜+大棒”,这显然是针对鸿蒙系统的,因为华为鸿蒙系统采用了9:1的分成方式来吸引开发者。随着鸿蒙系统的不断壮大,未来与谷歌的对抗可能会越来越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华为成立了十个军团,大张旗鼓地向谷歌学习,把事情变得更有趣。

/ 03 /

谷歌的press VS华为的开放计划

谷歌对华为的攻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在这背后,鸿蒙系统的体系也在不断超出预期,这让谷歌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危机。

这也难怪,自从2021年6月正式推出,并升级到现在的3亿用户,鸿蒙系统系统应该已经创下了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生态系统的记录。

事实上,虽然谷歌从砍掉GMS到封杀HMS接连出重拳,但也不太可能击垮鸿蒙系统。但对于鸿蒙系统来说,只是初步站稳脚跟,还远没有到放松的时候,因为目前鸿蒙系统的大部分用户还是国内的消费者和政企的门户网站,和全球市场的Google、IOS相比还是不在一个量级。

但是,对于华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无法克服的困难。回顾华为一路逆袭的历史,向对手学习,然后超越对手,一直是华为的开放计划。

比如,在第二批十大军团成立大会上,任直言军团的创意来自谷歌。如果算上去年11月第一批组建的五个军团,华为已经组建了十五个军团,涵盖了消费者业务、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三大板块的多个方面。

用谷歌的战术对抗谷歌,是华为之前成功策略的翻版。

华为是一家善于向竞争对手学习的企业。根据“华为学习法”,华为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标杆,即将其业务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与行业内外的竞争对手或一流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将外部的最佳实践移植到其业务环节中。

其实谷歌只是华为发展的“标杆”之一。在它之前,华为已经创造了很多案例,如爱立信、思科、三星、苹果等。,其中华为借鉴了OPPO和VIVO。

2016年9月,文章《OPPO与VIVO的人民战争》被华为员工转到内部论坛。当时的消费者业务负责人余承东认为文章分析中肯,号召华为终端公司全体成员向OPPO和VIVO学习。

2017年元旦,余承东亲自到卖场柜台向对手学习如何提高消费体验,一度在网上引起热议。

正是通过“对标法”,华为超越了爱立信、思科、三星、苹果等众多手机友商。华为的方法几乎都是大张旗鼓的进行,而且都是公开的方案。就像这一次任直接承认军团的战术是在向谷歌学习。

根据华为2021年年报,该公司去年在R&D上花费了1427亿元,R&D费用率为22.4%,同比增长6.5%。R&D的投资额位居世界第二,而第一名是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

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鸿蒙系统将演变成一个全新的跨越各种设备的系统,而Lite OS,一个自研的内核基于物联网的系统,将超越AOSP的重要性。目前纠结的智能手机系统只会是它的一个分支。

事情越来越大,鸿蒙系统可能会变成对安卓的“降维打击”。这也是真正让谷歌紧张的地方,所以步步紧逼。坚持“对标法”的华为能否笑到最后,时间会给出答案。

节点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节点财经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