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察于次小心你的言辞,小心你的行动。《淮南子》有言:言而有信,行而有信,择善而后行。人生在世,要内外兼修,有所不为,有所戒。一个人的高级活法是:谨记在心,言语要慢,行动要快
作者:洞察于次
小心你的言辞,小心你的行动。
《淮南子》有言:言而有信,行而有信,择善而后行。
人生在世,要内外兼修,有所不为,有所戒。
一个人的高级活法是:谨记在心,言语要慢,行动要快。
01
专注于心,光而不荣。
《庄子·徐武贵》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当王武乘船登上猴山时,所有的猴子看见王武都惊慌逃窜。
只有一只猴子,敏捷灵巧地在吴王面前炫耀。
王立马拉弓射箭。在他错过之后,他让他的追随者赶上了。最后猴子惨死在箭下。
吴跟他的好朋友严说:
“这只猴子在我面前炫耀,结果被打死了。你要引以为戒,不要妄自菲薄。”
颜心中并没有怀疑,后来用了三年的时间磨掉了自己的骄傲,变得谦逊平和,被当时的人们所称道。
像这只猴子,很多人夸耀自己的实力,也有人夸耀自己的荣誉。
盲目炫耀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往往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清代学者沈德潜67岁才考中进士。本来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他,却因为好诗词,被乾隆皇帝看重,直奔南书房。
“一旦夺得龙虎榜,十年后便是凤栖。”
龙甚至答应了为父母讨要圣旨的请求,还给了三代。
沈德潜80岁退休时,甘龙封为礼部尚书。90岁时,甘龙提拔他为太子太傅。
忌气盛,忌心盛,忌外露。
再大的荣誉,也会被傲慢打败。
后来,沈德潜依仗乾隆的恩宠,经常耀武扬威,还帮造反的人写传记。
最终,甘龙被激怒了,头衔被取消,墓碑也被推倒。
如《庄子·耕桑初》所言,鸟兽不厌高,鱼龟不厌深。
鸟儿只有振翅高飞空才能轻松自救;当海龟在深海中游泳时,很难引起注意。
一个人的明哲保身之道,在于不炫耀才华,而不炫耀才华。
02
言语要谦虚,但要谨慎。
孔子周游世界,参观周太祖后稷的祠堂时,看到台阶右侧立着一尊铜像,嘴上贴着三个印章。
在铜人的背面,也有一段铭文:
“古之言戒,亦戒哉;无话多言多败。”
孔子看了之后,经常教导弟子要守口如瓶,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越是透明的人,越知道言语一定要及时、恰当、适度。
俗话说,谨慎则安,谨慎则成。
一天,王羲之的三个儿子、王、一起去见谢安将军。
席间,王徽之与王草的侃侃进行了交谈,而王献之只是简单地寒暄了几句,并保持沉默。
三人走后,在场的客人问将军:“这三位先贤谁将来最有前途?”
谢安说:“小的最好。”
客人好奇地问:“你怎么知道这个?”
谢安意味深长地说:聪明的人沉默寡言,急躁的人话太多。
在曾国藩给曾国藩的信中,指出:
古语有云,狠心贤惠者导致败北,大概是两端:骄傲,健谈。
闭嘴,这是一生的修行。
境界和修养的高低,往往就在于张嘴的一瞬间。
03
做事要快,不要拖,不要懒。
康熙晚年说:
“也就是今天一两件事没人管,明天就多一两件事。”
在任数十年,他始终坚持“完成今天的工作”的原则,有条不紊地管理政治事务。
如果你勤奋,没有什么是困难的,但拖延是容易和困难的。
拖延症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绊脚石。
梁实秋是伟大的莎士比亚翻译家。
他原本计划在业余时间每年翻译两部莎士比亚作品,二十年完成任务。
但是因为他懒,花了他三十年的时间。
他自嘲,说翻译完成主要是因为他活的时间长,很惊险。
翻译完成后,虽然仍有其他工作,但体力逐渐下降,感到力不从心。
梁实秋对此很后悔,认为自己年轻时如果能不断鞭策自己,成就一定会止于此。
天地是无限的,而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你浪费了一天,你将失去另一天。
人拖着拖着就容易变懒,事情拖着就变黄。
日本有一个著名的和尚,名叫金銮·任尚。
当他九岁的时候,他请一位禅师为他修面。
禅师问,你为什么这么年轻就出家了?
秦鸾道:我父母双亡。我不知道为什么人必须死。为什么我一定要和父母分开?
为了明白这个道理,我必须出家。
禅师开心地点了点头,说:我愿意收你为徒,但是今天太晚了。我明天一早就给你刮胡子。
鸾不以为然道:师父,我还年幼无知,不敢保证我出家的决心能坚持到明天。
再说你年纪这么大了,也不能保证明天早上醒来的时候还能活着。
禅师听后,点头称赞。
拖延浪费时间,打击士气。
俗话说,偷懒了,世间万物都会歇息。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注定一无所获。
只有勤勤恳恳,干干净净做事,才能避免小事拖成大事,容易的事拖成难的事。
▽
《沉思录》中有这样一句话:
“做事不要慢,说话不要乱,灵魂不要忧,人生才能顺,才能无忧。”
想坦然面对生活,守口如瓶,修心养性,这就是生活之道;做事不拖延是成功之道。
给它点个赞。在红尘道场修行自己的言行,成就人生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