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三毛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家乡很远,我为什么流浪,流浪很远,流浪……”“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家乡很远,我为什么流浪,流浪很远,流浪…”这是三毛写的《橄榄树》,是齐豫唱的。就像这首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7 21:05:53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家乡很远,我为什么流浪,流浪很远,流浪……”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家乡很远,我为什么流浪,流浪很远,流浪…”

这是三毛写的《橄榄树》,是齐豫唱的。

就像这首歌一样,三毛一生都是流浪汉。

三毛,原名,因不认识“毛”字,改名为。就像改名字一样,她的生活,她的伴侣,她的生死,都是她自己决定的。

三毛1943年3月26日出生于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街道,1948年随父母移居台湾省。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赴德国、美国。1973年,他定居撒哈拉沙漠,并在何塞结婚。1979年,她的丈夫何塞在一次潜水事故中丧生。1981年回台湾后,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职,专注写作与演讲。1991年1月2日因子宫内膜肥大住进台湾省荣民总医院。3日,她接受了手术,并于4日凌晨上吊自杀,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

《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描述了她和何塞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所见所感。语言清新、简单、流畅、自然。没有复杂的文字和冗长的句子,却能让人仿佛置身其中,享受异域文化和不一样的风景。

也许这段时间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一天,有爱人陪伴,住在她向往的地方。在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在她平凡的外表下,触摸到她高贵的灵魂。

(和三毛荷西住在一起的拉勇)

这本书的17篇文章各有千秋,精彩绝伦。和三毛荷西的爱情真的可以说是童话了。三毛上大学的时候,还在上高中的荷西对三毛说,请你等他六年,四年大学,两年兵役,然后过来娶她。

三毛是众多追求者中的一个,所以她不在乎荷西说什么。六年后,三毛的未婚夫突然去世,三毛又在异国他乡遇到了荷西。也许这就是命运。而荷西是真的爱三毛,所以她放下一切,赶在三毛之前去了她最喜欢的地方——撒哈拉沙漠,只为了在那里等她。三毛最终选择了荷西,两人在一起六年。

(三毛和荷西)

在撒哈拉这个淡水匮乏、环境恶劣、思想不文明的北非地区,三毛和荷西生活在西撒哈拉沙漠的首府拉永。荷西在离家100多公里的地方工作,三毛每天在家做家务写文章。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生活节俭,过得很有品味。

01

在沙漠酒店,荷西吃着三毛做的中国菜,对来自中国的食材充满怀疑,三毛则戏弄他。告诉三毛荷西,和粉丝一起煲鸡汤的粉丝叫“春雨”。听说荷西把“蚂蚁爬树”的粉丝当成“鱼翅”,还骗他说肉干是中药,很搞笑。看到荷西把海鲜饭的紫菜当成了“复写纸”。

看到这里,我真的觉得很好笑。这让我想起了我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有时候,我不想让宝宝吃东西,就告诉宝宝她在吃什么。我完全能理解三毛的心态,把荷西当小孩子,闹着玩,哄着笑着。这样的生活一定很有趣。

(三毛和荷西的家)

在一起的日子里,他们也到处旅行,有时一起,有时三毛一个人去,因为读书和旅行是三毛的激情所在。他们一起去了荒芜的海边,钓鱼,摘螃蟹;一起开车去沙漠荒山,荷西差点在沼泽里丢了命,三毛被猥亵。就因为三毛喜欢找化石,荷西“舍命陪君子”。

“我陪你去刀山,我陪你去火场。”这就是三毛和荷西的爱情,现在的夫妻,坐下来聊天,习惯性的拿出手机。

(何塞工作的磷矿)

02

三毛应该是以胆大出名的。十三岁逃学回家小琉球玩,初中逃学进坟墓读书。我还是不敢。

在悬壶济世里,她待人接物。她不是学医的,当时也没什么可查的。治疗依赖于阅读书籍。如果你说你有些头疼脑热,给你身边的撒拉威人开点药,就算治了病,没生过孩子也要给别人接生,但是你敢看书。还好荷西阻止了她,她给别人做了腿上脓疱疮的治疗,还给邻居的牙齿填了指甲油。即使母羊生下小羊的胎衣,没有脱落,她也敢处理,只是为了不让邻居把母羊杀了吃肉,而且处理方式大相径庭,不可思议。估计只有三毛能想到,真的是个奇怪的女孩。

03

三毛的脾气极其刚烈热情。只要三毛家开着门,就会有很多脏兮兮的撒拉威女人来拜访,但是她们拜访的方式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每天早上九点左右,孩子开始陆续要东西。有人要灯泡,有人要洋葱,还有人要汽油、棉花和吹风机。虽然知道不会还,但三毛和荷西还是一直借给他们。

有一次,几个女人来要“红色药水”,说有人受伤了。结果过了几个小时,三毛发现所有的女人都用她的红汞涂满了脸和手,扭来扭去地跳舞唱歌。还有一个撒拉威人受过文明的洗礼,所以每顿饭都让孩子去三毛家借刀叉,三毛荷西不行就给他们一套刀叉。结果孩子第二天又来借,说妈妈说刀叉是新的要放好,现在爸爸要吃饭...有很多有趣的事,比如三毛的房顶经常有羊掉下来,三毛的鞋子被邻居的小姑娘偷偷换了,他还上门要。。这些是多好的邻居啊?和这些人生活在一起真的很可笑。还好三毛心态好,不过心眼小的人都会气疯。

(沙漠深处)

三毛笔下有很多很多有血有肉的人,有情有义的哑奴,对撒拉威有仇却为救撒拉威孩子而死的沙巴中士,哭着被拖出家门的十岁新娘,试图带领撒拉威人走向光明却最终被杀的英雄。三毛的笔下,撒哈拉人的淳朴、邋遢、骄傲、无知跃然纸上,真是可爱、可怜、可笑、可恨。

结局

其实三毛讲的是生活——她和身边人的生活。所以有人批评三毛的话不够深刻,但在我看来,她说的不仅仅是人生。她谈论的是民族、文化和人类。

撒哈拉人和我们一样存在于地球上,但如果没有三毛的笔触,很多人根本不会认识他们。大多数撒哈拉人是无知的,他们自我封闭,习惯于现状,尽管他们有时期待独立,但他们很容易见风使舵。极少数人起来反抗,追求民族独立,但也抵挡不住太多人的拒绝改变和听天由命。所以勇士一个个倒下去救无知者,无知者却无动于衷,甘愿做帮凶和走狗。如果一个人不想站起来,别人帮他也没用。这是这个民族的悲哀,所以只能被其他国家统治。

这些都是三毛这本书带来的收获。我以高中时读过的一句话结尾,“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粒沙,撒哈拉沙漠从此形成”。三毛小姐!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