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10月27日讯(记者)“返利网更改返利规则,不发放返利,无视消费者权益,出尔反尔。”目前,就读于江苏大学的小杨向Lu.com记者抱怨道。近期,返利网成为用户投诉的“重灾区”,其中“虚
鲁10月27日讯(记者)“返利网更改返利规则,不发放返利,无视消费者权益,出尔反尔。”目前,就读于江苏大学的小杨向Lu.com记者抱怨道。近期,返利网成为用户投诉的“重灾区”,其中“虚假宣传”、“拒付返利”、“会员自动续费”成为投诉中使用的高频词汇。
用户投诉:虚假宣传、“私自”删单、恶意扣费。
小杨说,7月18日,他和同屋的四个同学在返利网站阿迪达斯商城下单购买了一双价值1899元的“yezzy 350”。“当时商场在做全场10%返利。下单成功后,显示返利预计9.30发出,但今天是10月26日,我们也没有收到返利的钱。返利网站客服态度很差,辩称我们买的鞋子没有。
小杨告诉记者,他之前在网上买的手机也是如此。当时购买页面上明明写着“返利”,但是货到之后就没有返利的消息了。“我们都是为了返利网的返利买的货,不然也不会从这个平台买,被骗了,”小杨说。
事实上,类似的情况并非绝无仅有。也有用户表示,返利网会在网购时显示返利金额。确认收货后,平台上找不到订单。“我通过返利网去JD.COM买花王纸尿裤。当时付完钱后,提示我7月31日返利153.62元。后来跟客服查了一下订单,看不到这个订单了!”
记者从黑猫投诉平台了解到,有不少用户反映,返利网宣称9.9元开通返利网VIP,可以0元购买3个月视频会员(爱奇艺、腾讯、优酷),但实际上会员需要在特定时间抢购,名额有限,领取门槛较高。并不是宣传中0元就能直接收到。
此外,不少用户还反映,返利网还涉及恶意扣费问题:返利网注册后,用户9.9元的年费被强制收取,无法退订和取消,联系在线客服也没有得到最终回应。
针对消费者反映的这些问题,记者电话联系了返利网客服。经客服查询,小杨和舍友购买的商品不在“返利”范围内。客服称,购买页面明确标注“yezzy系列限定区域、正价商品不退换”。随后记者联系了小杨。小杨说他在平台上买商品没有这个说明,显示全场10%返利。到了返利日,再次登录返利网络平台就成了这个规则。
在记者提供了小杨的订单号后,Rebate.com的另一位客服表示,小杨的订单目前处于“无效订单”状态。用户可以登录Rebate.com首页,选择“我的订单”,点击“前往认领”按钮,然后选择“无效订单”。用户上传完善相关信息后,平台会在30天内确认订单并处理。
记者随后将处理方式告知小杨返利网客服,但小杨在操作后告诉记者,其“无效订单”页面没有订单。“可能返利网已经把这个订单删了吧,”小杨无奈地说。
针对李女士“订单”消失一事,Rebate.com客服表示,李女士的问题取决于她的下单流程,可能是当时网络环境和下单流程不准确造成的。
对于会员费自动扣款的问题,Rebate.com客服表示:“我们平台没有自动扣款活动。可能是用户无意中设置了指纹或人脸识别的自动支付功能,可以咨询客服解决。”
律师说法:建议消费者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针对这一情况,记者咨询了上海汉联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宋一欣。宋一欣律师表示,根据消费者的投诉,返利网不仅与虚假宣传有关,还与虚假销售有关。建议消费者向市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投诉,或通过法律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综合考虑,由于涉及金额较小,诉讼成本较高,建议消费者到市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进行投诉,或者消费者自己凑在一起进行法律诉讼。
“从民事诉讼的角度来说,返利网存在合同违约,消费者也要注意保护证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宋一欣律师说。
虚假宣传的背后还是返利网的现状
记者收集的资料显示,返利网成立于2006年,其运营主体为上海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研科技”)。记者通过天眼查了解到,中眼科技注册资本为3.6亿元,法人代表为葛永昌。
此前,葛永昌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跟风和适时的自我更新是向前发展的根本。他一直积极拥抱变化,积极跟随潮流,适时自我更新,是返利网向前发展的基础。
颇具戏剧性的是,目前用户抱怨的“平台返利规则可随时修改”的问题,恰恰与葛永昌所说的发展理念“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从中研科技2017年至2019年的财务报表中看到,返利网营业收入分别为9.27亿元、7.15亿元和6.11亿元,营收呈逐年下降趋势。2017年至2019年,其净利润分别为2.01亿元、1.47亿元和1.51亿元。虚假宣传的背后可能是返利网的现状。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传达更多信息。如有出处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你。
来源: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