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社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之后各省市陆续将中央政策文件落实到位。虽然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连年
2018年,人社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之后各省市陆续将中央政策文件落实到位。虽然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连年上调,有据可循,但各省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待遇仍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最高的是上海,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1300元;但是,养老金低,只有100元出头。比如山西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是113元,根本达不到养老的目的。所以网上很多人建议统一农民的养老待遇,60岁以上每人每月1300元。这可行吗?我认为有五大障碍:
第一,打击参保积极性。如果养老金待遇全国统一,养老保险费多缴少得,那么所有参保人为了节约成本,都会按照交够的政策规定的最低缴费年限,立即停止缴费。目前大部分省市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档次为200元。参保人交够15年就停缴,个人账户只有3000元,根本负担不起每月1300元的开销。
第二,社保基金会破产。人社部数据显示,2022年1-5月,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4482万人。目前大部分省市居民社保最低缴费基数为200元。按此计算,社保基金一年累计收入为1089.64亿元;截至2021年底,城乡居民实际接受治疗人数为16213万人。如果统一按每人每月1300元缴费,全年累计支出25292.3亿元。如果养老基金负担不起,它就会破产。
第三,各地经济差异很大。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收入水平不同,生活成本也有很大差异。如果统一发放1300元养老金,保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的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满足,每个月可能还有大量盈余,这些地区的人肯定会支持。但对于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城市,如果不及时调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将无法覆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第四,各地支付成本不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档次由省级人社部门统一规定,不同省份的养老保险最低和最高缴费档次存在差距。比如北京下限1000元,上限9000;上海最低500元,最高5300元。最低200元,最高5000元。四川最低200元,最高4000元。而且各地缴费成本差异很大,养老金水平无法统一。
第五,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县级统筹。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较低,目前还是县级。各县市可在本省城乡居民最低基础养老金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当地财政收支情况适当提高标准。县级统筹的现状决定了我国农民的养老金水平不可能全国统一!
综上所述,农民养老金都是按年龄发放,60岁以上每人每月1300元的假设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建议农民脚踏实地通过缴纳补充养老保险来提高缴费档次,延长缴费时间,提高养老待遇!
以前的文章:
2023年养老金上涨,6000以上停止上涨,3000以下增加500。可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