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背后:顺丰疯狂的错位价格战(顺丰控股2021年报)

借壳上市两年后,第二年,顺丰迎来净利润下滑,这与上市前快递巨头的身份和外界对其的赞誉有些不符。过去不能与现在相比顺丰控股(002352)(36.640,0.37,1.02%)2018年的业绩并没有那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8 09:38:12

借壳上市两年后,第二年,顺丰迎来净利润下滑,这与上市前快递巨头的身份和外界对其的赞誉有些不符。

过去不能与现在相比

顺丰控股(002352)(36.640,0.37,1.02%)2018年的业绩并没有那么辉煌。

虽然909.43亿元的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7.6%,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下降了4.57%,为45.56亿元。顺丰遭遇了自2017年2月借壳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净利润下滑。

顺丰解释了净利润下滑的原因。一是受成本上涨影响。此外,公司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开拓投资新业务,拓展多元化物流服务。

“对于成本上升,业内一般都是这样,所以这个原因虽然真实,但不足以说明问题。”一个内部人士是对的

记者这样分析。“对于顺丰来说,最重要的是其‘快速布局、快速落地’的运营模式。很多项目齐头并进,从无到有,营收在增加,但离盈利还很远。”他说。

与顺丰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申通和大云在业内。这两家公司2018年净利润分别增长37.46%和67.34%。

这样在成本普遍提高的情况下,顺丰的净利润就不那么好了。所以,曾经作为行业神一样存在的顺丰,现在已经被拉下了神坛。

在其上市之前,虽然没有年报等财务数据,但毫无疑问,顺丰是快递行业的老大。所以两年前上市时,股价飙升,市值一度接近3226亿元。甚至上市一个月,王微的身价就无限接近马云,成为中国第二富豪。

然而,股市正在发生变化。短短一年时间,顺丰市值蒸发近半,随后净利润下滑。至于王伟的身价,就更不用说他了。

天公作美,准备迎接恶劣天气

早在八年前,王微就曾公开表示“上市的好处无非就是赚钱。顺丰也缺钱,但顺丰不能为了钱上市。”五年后,顺丰可能真的缺钱了。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底,顺丰可用于支付的营运资金只有3.6亿元,而顺丰的E商圈、彩凤、仓储、飞机采购都需要钱。最终,在段子里拒绝过马云的王微,在现实中也没能拒绝资本。

上市后,更有资本加持的顺丰不遗余力地发展新业务,“买买买”成为顺丰的标配。

1亿美元投资美国物流服务平台Flexport,将服务拓展至全球市场,与美国夏回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加强冷链业务,斥资55亿美元收购DPDHL、德国邮政等的供应链业务简而言之,顺丰正在时效性快递、电子商务、仓储服务、医疗领域的冷链运输、国际业务等方面进行布局并增加规模。

因为在王卫看来,靠卖劳动力搬货不是顺丰的最终命运,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才是目标。因此,顺丰“瞄准的不仅是4000亿元的传统快递市场,还有12万亿元的大物流市场”。

除了顺丰自身的野心,国内整个快递行业的增速都在放缓。当务之急是寻找新的增长点,以保持长期发展。“其实顺丰在国内快递行业布局多元化业务较早,只是上市后步伐更快。虽然一开始可能没有任何创业新业务的经验,但必须硬着头皮去做,否则当行业的天花板来临时,就会输得很惨。”

前进

新业务的布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新业务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回报也是不争的事实。投入增加,产出不变或减少,利润下降是正常的。即便如此,除了顺丰自身对行业问题的警惕,友商们锐意进取的热情也不容小觑。

曾经,顺丰的大飞机让竞争对手羡慕不已,而现在,童渊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家拥有航空空牌照的快递公司。除了“三通一达”的老对手,京东物流还宣布购买40架飞机用于快递,并从去年10月开始全面启动个人快递业务。时效和服务不输给顺丰,但价格更便宜。另一个玩家菜鸟宣布投资数千亿元建设全国智能物流骨干网,在国内建设一个可以24小时送达货物的网络。全球范围内,72小时内可以发货,物流成本降到5%以下。近几年被快递公司抢了风头的中国邮政与EMS合并,意味着收入过千亿的综合物流服务商。

在这个战场上,无论是老对手还是后来者都在拼尽全力。“这些公司不仅仅是针对顺丰,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前述知情人士表示。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顺丰在很多业务方面确实走在了行业前列。“它已经投入了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其他企业纷纷效仿。如果顺丰不继续做下去,无异于主动放弃原有的先发优势,很可惜。”他说。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即使一些新业务短期内无法提升业绩,需要大量投资,顺丰依然坚持走下去。毕竟现在的市场,不进则退。而且,我怕是连进都进不去。

“如果你还有资本继续做下去,就一定要坚持下去。现在,你要忍辱负重,也许有一天,你会很难受。”前述知情人士表示。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