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共享充电宝涨价话题冲上热搜。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到,目前大部分充电宝的价格为每小时3-4元,最高的一款每小时10元。消费者表示租之前看不到价格,希望厂家能增加价格透明度。
最近共享充电宝涨价话题冲上热搜。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到,目前大部分充电宝的价格为每小时3-4元,最高的一款每小时10元。消费者表示租之前看不到价格,希望厂家能增加价格透明度。
价格高,充电慢
共享充电宝被吐槽
据北青报记者了解,北京市中心大部分充电宝价格为3元/小时,三里屯商圈大部分充电宝价格为4元/小时,一个充电宝价格为6元/小时。有网友反映,部分地区共享充电宝一小时需要10元。
北青报记者在三里屯一个立式充电宝柜旁看到,5分钟内有七八个人在柜前借还充电宝。
“前几年便宜的时候,一个小时一两元。这几年好像也就三四块钱吧。”不少消费者表示,“4块钱的充电宝贵,租十次就能买个充电宝。”
很多用户也表示共享充电宝充电慢。北青报记者随机租用了三个不同平台的充电宝,美团的显示是5V=2.4A,也就是12W;怪兽充电显示5.0V=2.0A,即10W;小显示器5V=2.1A,也就是10.5W目前主流的手机充电接口有67W和120W。这意味着,如果半小时左右就能充满,那么一个普通容量的手机电池,充电宝至少需要4个小时才能充满。这意味着消费者一次充满电大约需要12-40元。
商家自己定价。
平台还在“烧钱换市场”
北青报记者发现,共享充电宝行业有美团、怪兽充电、小店、街电四家。多位平台运营人员透露,“充电宝的租赁价格由商家决定,平台不怎么干涉。”当被问及在闹市区设置5元/30分钟或9元/小时的价格是否合理时,他们均表示仍在合理范围内。只有价格太高没人租的时候,平台才会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商家获得收益。
经济社会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表示,过去的共享充电宝风光无限。然而,单一的盈利模式使得共享充电宝难以进一步发展,市场对共享充电宝的热度也在下降。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怪兽充电2022年一季度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7.371亿元。从运营数据来看,怪兽充电的POI和累计注册用户保持增长,本季度新增用户1200万,累计注册用户2.989亿,在线共享充电宝570万。但在这种情况下,其净亏损达9641万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1510万元。这是怪兽充电连续第三个季度亏损,而且亏损还在扩大。
小电科技的上市计划也搁浅了。招股书显示,小电科技2018年至2020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为-3600万元、1.37亿元和-1.04亿元,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4500万元、1.94亿元和-1.07亿元。其招股书显示,支付给积分合作伙伴和渠道合作伙伴的激励费用分别为1.05亿元、7.15亿元和10.13亿元,分别占营收的25%、44%和53%。类似的情况在怪兽充电的财报中也能找到。这意味着平台公司对渠道的依赖性非常强,目前还处于“烧钱”争夺市场份额的阶段。
单一收入制约发展。
收费标准不透明影响体验。
“同一个品牌的共享充电宝,在不同场景下的收费标准不一样,也没有具体的细则公示,导致共享充电宝的大部分用户都与产品收费现象有关。”有观点认为,“充电标准不一的问题会影响用户体验,导致行业口碑下降,用户流失,而盈利模式单一是共享充电宝面临的主要问题,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受竞争壁垒小、用户转换成本低的制约,产品租赁仍是当前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核心商业模式。同时,品牌也在积极探索其他商业模式,如开发定制产品、跨界合作等。
文/本报记者实习生庄
总体策划/余美英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