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r17怎么投屏到电视上面(oppor17怎么换电池)

上周末,知名举报者@Onleaks在推特上曝光了2019年新款iPhone的渲染图。(图片来自Twitter @OnLeaks)从曝光的效果图来看,新iPhone最大的变化是采用了类似华为Mate20系列的浴霸后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2 23:26:32

上周末,知名举报者@Onleaks在推特上曝光了2019年新款iPhone的渲染图。

(图片来自Twitter @OnLeaks)

从曝光的效果图来看,新iPhone最大的变化是采用了类似华为Mate20系列的浴霸后置摄像头设计。后置摄像头由三个镜头和一个闪光灯组成,整个摄像头模块上移至机身背面左上角。

虽然我们已经习惯了iPhone每三天出现一次的消息,但是这张渲染图的曝光还是在网友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丑”、“抄袭”是最常见的词,“乔布斯的棺材板”是意想不到的“铺天盖地”。善于总结的网友可以一言以蔽之:由苹果制造,由华为设计。

(图片来自Twitter @OnLeaks)

如果新iPhone真的如渲染图所示,骚妮和大家一样失望。因为对于苹果Desgin,我们总是有超越成品的要求,即使对丑与美的判断总是因人而异。

不过,骚妮今天不是来和你讨论手机的设计美学的,因为对于主观唯心主义来说,并不存在普适的法则。外观的新颖或遵循策略从来不是衡量一个产品优秀与否的关键指标。是的,其实我们更多看的是内在的硬实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吐槽甚至容忍iPhone6的跑马场,iPhoneX的刘海;但与此同时,我们更关心的是视网膜屏幕和A系列处理器。

这一次,我们来谈谈新iPhone上的新摄像头。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并不是没有见过后置摄像头超过“2”的手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华为P20 Pro和华为Mate20系列。在彩色主摄像头和黑白副摄像头的基础上,加入长焦镜头,突破手机在多重变焦下的成像限制。从DXOMARK的成绩来看,三摄设计确实为两大系列手机赢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同样的三张照片,新iPhone采用的方案和华为大相径庭。从iPhone7 Plus开始,iPhone一直采用广角和长焦的双摄方案。新iPhone在保留这个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TOF深度感应摄像头。

TOF相机与3D结构光

TOF(飞行时间)实际上是一种深度信息测量方案,主要由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模块组成。投影仪向外投射红外光,红外光遇到被测物体时被反射,被接收模块接收。通过记录从发射红外光到接收红外光的时间,计算被照明物体的深度信息,并完成3D建模。TOF已广泛应用于测绘、物流、无人驾驶等诸多工业领域。该方案已经成熟,但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还不多见。

反而是很多厂商在人脸识别上采用的3D结构光技术。iPhone X和OPPO Find X都采用了3D结构光方案。与TOF不同,3D结构光利用点阵投影仪向被测物体投射多个光斑,用红外相机拍摄被测物体的三维光图像,然后通过处理系统计算出物体的深度信息。

下面我们通过下图详细比较一下TOF和3D结构光的功率差异。

不难看出,3D结构光在深度测量上的精度更高,但工艺相对复杂,对环境光和识别距离的限制也相对较高。而TOF对环境光的适应性更强,识别距离可达10m,响应时间更快,工艺难度相对较低,在识别精度上不如3D结构光。所以厂商在人脸识别方案的选择上更倾向于3D结构光,这是为了保证识别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TOF相机不仅仅是拍照好。

正所谓“因地制宜,才能物尽其用”。虽然TOF和结构光在识别精度上有差距,但是TOF用在后置摄像头上的优势弥补了后置摄像头无法测量深度信息的缺点。

在人像拍摄上,我们追求“对焦清晰,焦外奶油”,接近单反,但双摄+算法抠图的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有些场景中,我们伸出的五指被三模糊,凸起的头发被直接抹去。这些都是硬件不足,算法不好造成的伤害。

TOF相机的加入,使得背摄像头模块可以快速远程获取比双摄像头更高精度的景深信息,从而在比结构光更广的范围内完成3D建模。所以在人像模式下,搭载TOF镜头的手机在虚化效果上会更真实,层次更丰富。从成本上来说,增加TOF摄像头显然比升级算法或者采用新技术更容易。

其实OPPO R17 Pro是第一个把TOF摄像头加入手机后置摄像头的,上个月荣耀V20也搭上了TOF摄像头的末班车。除了增强的人像虚化效果,OPPO和荣耀给了TOF相机更多的玩法。尤其是荣耀V20上的3D体感游戏,连接底座,连接电视,可以用手机进行实时动作捕捉。滑雪,网球,舞炫还是很有可玩性的。

卖软件的苹果靠硬件护城。

TOF相机在新iPhone上的应用,在骚妮看来,不仅仅是硬件的考验,更是软件生态优势的拓展。在iOS11推出之前,苹果就已经开始布局AR项目。回顾苹果近几年的发布会,演示AR应用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对一项新技术的描述,可见苹果对AR应用的重视。

目前AR应用普及的障碍不是应用本身,而是准确性不足的数据。印象深刻一次,隔壁桌的同事第一次用了iOS11上的“测距仪”。对于600毫升可乐的长度,屏幕上显示的数值小于500毫升可乐罐的数值。即使使用据说更精确的花式AR尺子,仍然存在不可容忍的误差。这样一来,AR应用依然处于“可玩不实用”的尴尬境地。

这种尴尬也大大消磨了软件开发者的创作热情。2017年7月,APP Store上的ar应用数量达到300+,而在当年新iPhone发布后,上架的AR应用数量降至100以下。软件再先进,硬件跟不上也没用。这一次,聪明的女人得到了米饭,但是锅漏了。

TOF相机的加入,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也提高了软件的易用性。用户的使用意愿自然刺激了软件开发者的关注和投入。换句话说,硬件跟上了,软件就卖不出去了。

软件是非卖品,苹果是大赢家之一。在去年的WWDC大会上,苹果公布了数据:全球2000万开发者通过APP Store获得了超过1000亿的收入,而苹果自然享受了300多亿的佣金。事实上,用户对软件的需求和购买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据外媒本月4日报道,在平安夜和新年前夕之间,App Store用户的消费达到12.2亿美元,创下了新的假日记录。

有了新的硬件,软件可能更容易使用,所以你买新的iPhone吗?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