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买东西要姓名身份证号安全吗

央广网北京10月18日消息(记者任中央电视台记者)在电商平台购物后,有人以电商客服的名义打来电话,可以准确地叫出你的名字,知道你购买的商品的具体信息和交易号,还会报出你的银行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8 20:56:24

央广网北京10月18日消息(记者任中央电视台记者)在电商平台购物后,有人以电商客服的名义打来电话,可以准确地叫出你的名字,知道你购买的商品的具体信息和交易号,还会报出你的银行卡信息,然后告诉你,你订购的商品有质量问题,需要退货。这么准确的信息,你能相信电话那头所谓客服的身份和他的各种解释吗?

许多消费者向中国之声反映,他们相信了客服的说辞。为了得到所谓的退款和赔偿,他们几乎是按照常规流程走的。最后他们没有拿到退款,银行卡上的钱也不见了,甚至还借了钱。这是很多唯品会的消费者在十一长假后都会遇到的骗局。唯品会表示没有泄露用户隐私。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怎么解决?

十一假期刚过,李女士就接到一个自称“唯品会客服”的电话,称自己9月份在唯品会购买的产品因注册错误被列为代理,每月会扣除500元手续费。客服发现问题后,希望改正。听到对方准确报出自己的姓名、订单号、产品内容后,李女士没有任何怀疑,于是按照指引进行了一系列操作。李女士说,“他当时说的是,第一句是李女士,他直接说了我的名字。然后他给了我订单的所有信息,包括我购买的月份和日期,我的送货上门地址,还有我的一些身份信息。他说我们的工作人员弄错了,把你的信息作为代理提交了,所以需要你的配合取消代理。取消代理,拿个收据就行,联系银联,说他们转账到银行了。我会去银行确认取消订单,所以最后一步被拿走了。”

骗子使用的QQ号码

大学生小王告诉记者,她被骗过,觉得骗子的手法并不高明。和李女士一样,她也接到了自称是“唯品会”客服的电话。对方先在电话中确认了她的姓名、购买商品的内容和日期,然后在其一步步的指引下,先在支付宝申请了与此事无关的备用金,以退还备用金的名义被骗走5000余元。小王说,“先是接到电话告诉我是唯品会客服,说我在唯品会买的面膜铅超标,要索赔。他能告诉我一切,包括面膜的品牌,甚至我在支付宝上绑的银行卡。他知道卡号的后四位数字。先是让我在支付宝上申请一个叫备用金的东西,然后备用金一次只能领500块,但是他不是说要给我200吗?他的意思是让我把300块钱退回他的账户。后来他说我退的时间太长了。他的系统没有收到我返回的内容。让我再做一个假流水,5000块钱,再转出来。”

骗子以售后理赔为名用QQ联系。

所谓的“假银行流水”,其实是给对方转了钱。被骗了5000多元,对方还说没收到钱。他让小王下载贷款软件贷款后,继续给骗子转账。这时,小王向警方报了案。同样的过程,云南的陆女士,被骗走贷款5万多元。陆女士说,“因为我们不懂,然后他就这样骗我们。还了200块钱后,他说把超时卡还了,转到JD.COM借条上借钱,再还,相当于一次付款。然后我也没用过这些贷款的APP,所以我们不了解。他一步一步带你去各个平台找他借钱。事后才知道是自己贷款。”

骗子以运行代码的名义欺骗资金转移

记者进入一个80多名被骗维权的唯品会消费者群,了解到大家的情况都差不多——所谓的唯品会客服人员诱骗受害者打开QQ的分享屏,套取银行卡密码,或者干脆以产品问题为名,诱导他们赚钱“解绑代理”、“拿回赔偿”,将消费者误列为代理。

被骗后,受害人不仅第一时间向警方报案,还联系唯品会质疑其为何泄露隐私。几名受害者告诉记者,他们向唯品会提交手持身份证照片等私密数据后,唯品会将损失“垫付”给一些受骗用户,要求他们承诺一旦警方破案,拿到被骗的钱,就返还预付款。但李女士认为,将手持身份证的照片交给唯品会,无疑增加了隐私泄露的风险。李女士说,“承诺书是我的身份证号,联系电话,住址。我在唯品会购物后,相信不法分子遭遇了网络诈骗。我的损失是什么?几天后我向警方报案,并收到了报警收据。现在从客户体验的角度来说,唯品会向我先行垫付,其次是我向唯品会承诺,我会退还警方成功追回的款项,否则唯品会有权通过法律途径向我追讨全部垫付款项。承诺ID编号这些。”

唯品会向受害者发送的预付款流程

唯品会向受害者发送的预付款流程

唯品会向受害者发送的预付款流程

对此,唯品会回应记者称,公司高度重视用户信息保护,已配合警方积极调查,基本排除唯品会泄露信息,并督促相关合作伙伴进行漏洞排查和修复。

唯品会提到的相关合作伙伴是谁?伴侣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唯品会后续如何保证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对于记者的这些疑问,唯品会并未给予进一步回复。

有受访者向记者提供了他与唯品会客服沟通的电话录音。在录音中,唯品会否认有任何主动泄露信息的行为,称客户信息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客服表示,“唯品会一直非常重视我们的客户信息,有严格的加密措施。而且我们肯定不会主动泄露你的订单和个人信息,不排除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违法行为。”

李女士认为,作为消费者,无论是谁泄露或攻击了自己在唯品会的购物信息,唯品会都应该查个水落石出,解释清楚。这也是对消费者以后购物的一个提醒。李女士表示,“我认为唯品会现在应该发表官方声明。信息泄露的问题发生了吗?因为他们现在都在否认,你们这里不应该彻查吗?保证我们这些在唯品会购物的人的安全。你给我保证。”

记者查询此前的报道发现,类似的消费者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后,打着“客服”的幌子行骗,并非个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指出,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其收集的个人信息的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损毁和丢失。个人信息泄露、损毁、丢失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告知用户,按照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IT知识产权律师赵占领告诉记者,并非只有唯品会的工作人员才能接触到消费者的购物信息。受害者需要证明是谁泄露了他的个人信息,所以维权并不容易。赵占领说:“程序法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如果用户要认为某个主体泄露了自己的个人信息,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来证明。如果在网上购物,可能不会有一个甚至两个以上的主体持有他的个人信息。比如购物网站,当然是掌握他的个人信息,除了物流配送,卖家也有他的个人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要证明是哪个主体泄露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其实是非常困难的。除非是通过公安机关的形式,侦查手段,最后查出是哪个渠道泄露的,然后追究泄露方的民事责任。”

赵占领建议,如果今后公安机关破获此案,除了惩治诈骗分子外,信息泄露方,无论是主动泄露还是被攻击后泄露,如果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也应承担相应责任。赵占领说,“这个网站没有主动泄露它。只是因为没有尽到相应的管理义务,或者是因为这个网站的服务器有漏洞,被黑了,然后用户的信息就泄露了。在这两种情况下,网站都没有尽到安全义务,所以它必须对用户承担民事责任。因为用户在平台购物提供个人信息,网站需要尽到保障信息安全的义务。虽然你(网站)是受害者,但是别人之所以能攻击成功,如果你没有尽到一个基本的安全保障义务,网站也需要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