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原创张颖、莫婷婷截至11月1日,长安汽车、广汽集团、SAIC、长城汽车和比亚迪等五家自主品牌企业相继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数据显示,SAIC、比亚迪、长城汽车分别
电子发烧友原创张颖、莫婷婷
截至11月1日,长安汽车、广汽集团、SAIC、长城汽车和比亚迪等五家自主品牌企业相继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数据显示,SAIC、比亚迪、长城汽车分别实现营收2114亿元、1170亿元、373.46亿元,位列前三。上述五家企业均实现了营收的大幅增长,其中比亚迪增幅最大,同比增长115.59%,SAIC排名最后,同比增长13.29%。
华为CEO余承东在微博中表示,AITO已经连续三个月单月交付过万辆,10月份交付12018辆。国内新能源汽车消费热潮已经到来。新能源市场是五大自主品牌企业今年前三季度的主要增长点。1-9月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233.7万辆,较2021年同期的106万辆增长120.47%。
新能源汽车的热销,迫使上游汽车芯片供应链更加紧张。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在传统燃油车的各类芯片应用中,MCU占比最高,占比23%,其次是功率半导体、传感器和其他,占比分别为21%、13%和43%。说到纯电动汽车,由于动力系统的改变,内燃机转为电驱动系统,功率半导体的比例达到了55%,超过一半;其次是MCU和传感器。
电子爱好者网统计了一些汽车功率半导体和MCU的代表企业,借此窥探国产汽车芯片的最新进展。
半导体形成国产替代热潮,汽车和工业轨道取得突破。
全球缺芯潮逐渐演变为结构性缺芯。汽车芯片,尤其是汽车规格的功率半导体的短缺和涨价还在继续。知名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富昌电子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海外领先的MOSFET和IGBT的交货期已经达到40~50周以上,且仍有延长趋势,其价格也有上涨趋势;晶体管的交货期/价格也有延长/上涨的趋势。
其中,功率半导体最重要的两个细分市场是Mosfet和IGBT。IGBT市场长期被英飞凌、富士电机、三菱电机等海外公司垄断。但近两年,由于国外供应链无法满足中国市场需求,本土供应商的发展机会全面显现。国内厂商在汽车Mosfet领域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截至11月2日,在功率半导体领域,国内已有6家上市公司陆续发布三季度财报,分别是文泰科技、时代电气、华润微电子、士兰威、杨洁科技和斯达半导体。他们的营收和净利润是多少?轨道的哪些部分获得了增长潜力?未来发展的挑战是什么?
六家上市功率半导体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汇总
图:电子爱好者网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文泰科技和华润微领涨,六家公司营收大幅增长。
从6家功率半导体上市公司披露的财报来看,6家前三季度营收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其中时代电气、杨洁科技、斯达半导体3家公司同比增长超过25%。
从目前披露的业绩来看,六家公司中,斯达半导体的同比增幅最大。其前三季度营收达18.7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6%和121.43%。斯达半导体公司继续推动IGBT产品在新能源客户中的渗透率,加强高端品类布局。新能源汽车业务方面,2022上半年,公司车载IGBT模块继续放量增长,累计支持新能源汽车超过50万辆。公司第七代车载650V/750V IGBT芯片通过客户验证,下半年开始批量供货。
拥有安石半导体的文泰科技前三季度营收最大,为420.85亿元,同比增长8.9%,净利润达到19.44亿,较去年同期下降4.79%。
文泰科技半导体业务持续高速增长,汽车半导体优势明显。由于行业景气度分化,公司2022H1收入在汽车领域占比48%,产品需求持续旺盛。公司自身产能规模持续增加;新港晶圆厂正逐渐从OEM向IDM转变;上海临港12寸规晶圆项目也已全面开工建设,未来将支撑公司半导体产能的持续扩张。
时代电气公司的业务由三部分组成。前三季度总营收达108.76亿元,其中新兴设备整体营收达35.3亿元,同比增长137.0%;前三季度,公司功率半导体收入12.92亿元,同比增长77.82%,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收入8.35亿元,同比增长193.8%。8月份,时代电气公司搭载国产新能源乘用车IGBT动力模块约5.5万套(占比10.6%),排名第四。此外,该公司已成为法雷奥IGBT模块的供应商,预计总交付量超过250万,从而实现了海外市场的发展。
杨洁科技前三季度营收达人民币44.179亿元,同比增长36.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7亿元,同比增长64.3%。杨洁科技在公告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在汽车电子应用领域进行深度布局,得到了国内外多家著名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认可,与300多家汽车电子零部件企业开展批量交易,同比增长超过500%。
前三季度,世威承压,营业收入62.44亿元,尤其是第三季度,营收20.59亿元,同比下滑41.01%。由于下游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放缓,器件芯片收入下降。
前三季度,华润微实现营业收入76.32亿元,同比增长10.17%。第三季度其营收为24.86亿元,环比下降5.54%,净利润环比下降4.28%。说明企业业绩和净利润增速在放缓。
华润微最赚钱!四家功率半导体企业实现汽车供应链突破。
上市电力设备公司中,华润微、士兰威、杨洁科技、斯达半导体均实现净利润正增长。其中,华润微前三季度盈利20.57亿元,同比增长22.18%,成为已披露三季报或预告的半导体公司中业绩最好的上市公司。杨洁科技前三季度净利润达9.27亿元,同比增长64.3%。
两家功率半导体公司净利润下滑。文泰科技前三季度利润达19.44亿元,同比下降4.79%。受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放缓影响,士兰威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6.7亿元,同比下降2.51%。
受益于功率半导体应用向新能源、汽车电子等新兴市场的快速拓展,2022年上半年,华润微电子IGBT营收同比增长高达70%,汽车电子领域实现突破,批量供应汽车空市场头部客户。在工控领域,光伏IGBT获得全球头部客户认证,进入规模供货。前三季度,IGBT销售额同比增长168.55%。
杨洁科技在IGBT、MOSFET和SiC领域的业务持续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这三个领域的新品收入同比增幅均超过100%。同时,由于公司8英寸晶圆制造产能的完成,产能瓶颈逐渐打开。应用领域方面,公司汽车电子业务明显加速,截至22H1末,公司整车规封装产能增长超过5倍。2022年前三季度,汽车产品收入同比增速超过500%。公司采用IDM模式,具有全产业链成本优化、技术和流程完善的优势。
部分汽车级新品尚未形成规模销售,国内MCU厂商加速布局汽车市场。
国内MCU厂商有赵一创新、中威半导体、复旦微电子、新网威、杰发科技等。电子爱好者网统计了复旦微电子、赵一创新、中威半导体三季度财报数据。财报显示,三家厂商中,只有复旦微电子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
复旦微电子前三季度,公司主营收入27.04亿元,同比增长47.63%;归母净利润8.59亿元,同比增长121.31%。复旦微电子表示,由于2022年公司行业下游需求出现结构性分化,积极开拓市场和新客户,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导致主要产品线收入增加。据了解,复旦微电子在去年12月发布了首款汽车MCU产品——FM 33 LG 0xA系列MCU。S32K系列是恩智浦的标杆产品,将应用于雨刷、车窗等汽车领域。但在今年Q3的财报中,复旦微电子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安全和识别芯片、非易失性存储器、FPGA等芯片。
前三季度,易创新共实现营业收入67.69亿元,同比增长6.9%;实现净利润20.92亿元,同比增长26.9%。但单季出现净营收双下滑,营业收入约19.88亿元,同比下降26.07%;归母净利润约5.65亿元,同比下降34.5%。易创信表示,主要受全球经济整体环境、疫情等因素影响。第三季度芯片产品市场需求下降,毛利率下降。
针对车标级别的MCU,赵一创新在今年9月发布了首款40nm车标产品,将对标NXP S32K1XX系列,主要应用于车身电机控制、车灯控制等领域。易创信表示,在产品发布之前,已经有一些Alpha客户在一起调试了,所以进度会快很多。目前部分本土品牌车厂已经在出货。总体来看,第三季度MCU出货量主要在工业领域,占比50%。
公司财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5.08亿元,同比下降46.53%;归母净利润7025.85万元,同比下降85.45%。与赵一创新一样,中威半导体第三季度的业绩也不尽如人意。微半导提到了三大原因。一是销售单价下降;二是R&D投资比重上升;三是受声光电气分公司股价波动影响。
在车载MCU方面,微半导体不断拓展产品的应用场景。今年7月,新一代车规产品——bat 32 a 2系列发布。与以往汽车后装、准后装的应用领域相比,新一代车规产品可用于汽车前装,涵盖加热制冷空调节等车身控制领域、传感器、车门、辅助驾驶领域等应用。据了解,这款产品已经进入出货阶段。
目前复旦微电子和赵一创新属于刚刚切入车规级的MCU赛道,产品还没有起步。因此,汽车市场的需求变化对上述公司3季度业绩影响不大,主要收入来自公司其他产品线。预计未来随着车规MCU的放量,将为上述公司带来新的增长机会。但第三季度表现较差,2022年全年表现仍要看第四季度情况。
总结:
2022年,汽车电子应用成为驱动半导体最强的领域之一。在海外电源厂商涨价,行业供需日益失衡的背景下,国内厂商也有望提高价格和利润空间,国内电源IDM厂商和代工厂的产能将得到释放。华润微、杨洁科技等公司有望改善电力半导体企业的年度经营业绩。国内上市功率半导体公司第四季度业绩可期。
目前车载MCU自主率还没有超过3%,国内替代空巨大。关键是大规模车载的愿景只有在车载芯片认证和量产的进展之后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