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2021年将是改写影视剪辑数字命运的重要转折点。12月15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2021)(以下简称《细则》),涵盖21大类100项规
毫无疑问,2021年将是改写影视剪辑数字命运的重要转折点。12月15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2021)(以下简称《细则》),涵盖21大类100项规范。“其他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容”一类中的第九十三条明确规定:擅自剪辑、改编电影、电视剧、网络电视剧等各种视听节目、剪辑。文件一经发出,立即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
在此之前,影视剪辑号曾经历过辉煌的时刻。《2021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已达9.44亿。在各个子领域中,短视频的用户使用率最高,占比88.3%,用户规模达到8.73亿。这段时间,影视剪辑号贡献了相当大的精力。Tik Tok、汽车快手、哔哩哔哩等短视频平台。到处都是各种剪辑过两次的短视频,比如“5分钟我带你看大片”“某某带你看电视剧”。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一部影视作品的亮点和精华,再加上创作者独特的解说。这样的短视频往往能获得上万个赞。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大部分影视剪辑号在创作时都没有得到相关制作方的合法授权。行业、长视频平台、原方均明确表示抵制上述行为。在各种势力的精准“围剿”下,生存环境不容乐观。影视剪辑数字能熬过这个冬天吗?
深陷“拿来主义”的侵权泥潭
早在今年4月,70余家影视媒体机构相继发布了《关于影视版权保护的联合声明和倡议书》,500余位艺人积极响应。他们一致表示将对相关侵权行为启动法律维权,并呼吁各平台、网站严格遵守“先授权后使用”的原则,清理影视作品的剪辑、携带、快速观看、剪辑等未经授权的内容。
相比较而言,细则中的措施更具约束力和指导性,不仅为短视频平台的一线审核人员提供了更加具体明确的工作指引,也意味着应该明确禁止二次剪辑的电视剧、电影短视频。
《细则》虽然对“行业圈地保护行为”有质疑,但它只是一个自律性的行业规定,只能约束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的会员单位。然而,当它在实践中实施时,其范围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这是因为影视剪辑号的“拿钱”行为确实有“盗锣不能敲”的违法嫌疑:用户看到的只是一个短视频作品,但从法律角度看,可能侵犯了多种相关权利。“电影、电视剧属于音像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未经权利人授权,任意使用作品的全部或部分,如携带、改编、剪切、编辑等,可能构成对复制权、改编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在互联网上传播信息权的侵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律系主任万勇在接受采访时说。
由于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影视剪辑号侵权已经成为影视版权保护道路上无法治愈的顽疾,屡禁不止。“以公证的方式固定证据,视频方可以随时选择删除侵权视频,导致取证困难。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公证证据费和律师费的支付。根据之前的法院判决,一个视频侵权的赔偿金额只有几千元到几万元之间。衡量之下,自己的努力容易付诸东流。”万勇说。
现实中,原创不易,创作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更难。知名作家小水向记者透露,其代表作《青铜时代的战争》被喜马拉雅平台某主播擅自用于制作付费节目。由于维权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小水无奈在本作评论区发出“强烈谴责”,至今未收到侵权人的道歉和赔偿。
在拉锯战中,影视剪辑号成了“出气筒”
与此同时,大众还在为影视片段的数量摇旗呐喊,认为这样的“一刀切”不合理。在某社交平台一项6381人参与的投票中,有5408人选择支持影视剪辑号,给出的理由是“看过第二部剪辑的作品我才会去看原著”“我感兴趣的短视频几乎都是这种”。
“现在为了盈利,影视剧泛滥严重,过于冗长,观众没兴趣看。短视频的第二个片段内容精炼有趣,为影视剧起到了二次宣传的效果。用户节省了追剧的时间成本。为什么他们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相关研究员王辉认为。一直以来,二次元创作领域涌现出大量优质内容。要求过严,二次创作的通道就会被关闭,影响内容创新的生态平衡。
其实视频的二次创作之所以能出现并流行,是因为它满足了用户快速追剧的需求。所以视频的二次创作也可以起到宣传营销的作用。在影视作品的宣发阶段,影视制作公司并不避讳与这些影视剪辑号相关的商业合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电视剧《小棚子》火了,抖音平台上的影视剪辑号“原片处理”的部分剪辑出现了话题性、冲突性的剧情,贡献了大量“出格”的场景;刚刚结束的电视剧《女心理医生》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发起了官方剪辑活动,甚至设置了奖金,鼓励影视剪辑号在“影视区”发布第二个剪辑好的视频,并增加了“#女心理医生”的话题。
所以,关于影视剪辑数字,版权人多少流露出“翻脸不认人”的绝情,这也是前者愤怒的原因——
“需要我们的时候,二次剪辑就是宣传。当我们不被需要的时候,我们就成了侵权?”Tik Tok博主“追星剧”相当愤怒。运营账号一年后,他动编了多部经典影视作品,将多部被埋没的好剧呈现给大众安利,获得193.2万赞,吸引24.5万粉丝。“我有正式工作,平时利用业余时间剪辑视频。只是爱好罢了。”
但无论如何,对平台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已经成为“剪刀手”们的共识。据《X星追剧》介绍,情况的变化是,这半年来,平台下了很大力气,撤下了上百个视频。就连很久以前剪辑的作品也有过版权人投诉,主要来自长视频网站。“因为被版权方举报过多次,Tik Tok基本没有简单剪辑过两次的影视剧。”博主“X星追剧”承认。
目前看来,“围剿”影视剪辑最活跃的长视频平台是爱奇艺、腾讯、优酷。他们花了大价钱从制片方手里买视频版权,自然不能容忍影视片段被输送到短视频平台。
众所周知,大部分长视频平台日子都不好过,亏损几乎是家常便饭。不久前,爱奇艺被曝出裁员20%-40%的消息,以缓解连续11年亏损的压力。与此同时,爱奇艺再次提高了会员费。“从市值上来说,哔哩哔哩的市值差不多相当于优爱腾三家公司的总和,打了七折。我们三家公司影响力不大。”在今年6月举行的中国网络视听峰会上,优酷总裁樊路曾称长视频平台为“他是我哥”,将枪口对准以哔哩哔哩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直言视频行业要“像打击酒驾一样打击侵权”。
剪辑号利用长视频平台购买的版权,从短视频平台获得流量和收入,丰富了短视频平台的内容,“带来了新的”用户。逻辑上,利益都给了短视频平台,长视频平台不仅拿不到应有的费用,反而被短视频平台截留了大量流量,挤压了生存空空间,造成了大量亏损。这种啰嗦的视频平台受不了,影视剪辑号必然成为“出气筒”。
要不要“平躺”?这是一个问题。
《X星追剧》表示正在尝试加入“个人评论”的部分。如果它不断被移除,它只能选择“平躺”并做好自己的工作。现在,他已经删除了Tik Tok平台上的大量作品,只留下了6个播放量很高、具有解说性质的视频。
就算监管再严,影视剪辑号也很难和面子上来的利益“躺平”。利用二次剪辑内容积累大量粉丝后,影视剪辑号可以通过橱窗展示、直播、剪辑、学徒等方式实现流量。月入几万元基本没问题。
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些影视剪辑号仍然采用各种方式发布二次元剪辑。默认情况下,他们会选择一些经典的老剧或者日韩、欧美的冷门剧。而且视频离平台的清晰、详细、统一的标准还没有形成,还存在空之争。
比如,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为了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但必须注明与著作权有关的信息,并且必须合理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什么情况下是合理使用?超过多少分钟构成侵权?大多数问题仍然困扰着这群“剪刀手”,但理论和实践上很难给出具体的尺度和标准。
随着互联网技术、长视频、短视频平台的发展,我国需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继续完善和更新《著作权法》中的相关规定。既要保护原创版权人的经济和精神权益,又要激发二次创作者的积极性,为短视频平台的创作者提供足够的发展空空间。
当然,为了解决上述困境,也有学者提出了“双赢”的解决方案:短视频平台统一获得长视频平台的内容授权,影视剪辑号博主获得的收入按照相关要求支付给短视频平台。既能化解各方矛盾,又能保证用户获得多元化的视听内容。毕竟影视剪辑号的“违法行为”不是长久之计,短视频平台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有各方共赢,才能皆大欢喜。(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朱子璇实习生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