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你在推广方面尝试了很多方法,但是效果都很差。即使你改变了定位和方向,你还是无所适从。那么你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推广中的“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据我们所知
可能你在推广方面尝试了很多方法,但是效果都很差。即使你改变了定位和方向,你还是无所适从。那么你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推广中的“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据我们所知,推广无法进行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现在开始太晚了
选择错误的方向
低估难度
下面,我们就一一分析。
第一,现在开始太晚了。
你什么时候做推广?
在产品构思阶段,即将推广。
这个阶段推广的目的是验证。以最快的方式验证用户的产品方案、CAC、LTV、留存率和推荐意向。验证的维度越多,时间越早,少走弯路,少浪费资源。
比如当时我们可以申请其他产品推广渠道的身份,利用自己的资源引导一波,估计CAC和LTV的水平。
那些辛辛苦苦上线却一推就死的产品,往往跳过了验证阶段。这叫起步太晚。
第二,选错方向
推广在大方向上可以分为三类:渠道、内容、邀请。
渠道是指通过购买流量获得曝光和添加;
内容,指把软文放到UGC平台上;
邀请是指通过老用户的分享来获取新用户。
但重点是,你要向哪个方向进攻?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思考另一个问题。用户从完全陌生到体验产品发生了哪些变化?
如果你有精力给身边的朋友推荐产品,你会发现他们拒绝的核心原因通常只有两个:不懂,不敢用。
这两个原因其实对应着两个阈值,认知阈值和信任阈值。
从完全陌生到体验产品,用户跨越了这两个门槛。
两个阈值按照维度模型分组,产品分为四类。这四类产品的推广方式完全不同。
1.低信任度×高认知=内容推广
对于这类产品,内容是获取客户的最佳途径。通过内容,把产品的型号、功能、愿景解释清楚。
2.高信任×低认知=分享和推广
认知门槛低意味着分享门槛低,用户不用戴着嘴巴解释产品是怎么回事。背书解决了信任门槛高的问题。
3.信任度低×门槛低=渠道推广
网易新闻、今日头条、墨迹天气等工具类产品,以及大部分免费产品,信任门槛低,认知门槛低。这意味着他们只需要做大量的曝光就能获得用户。
4.高信任度×高认知=展会推广。
如果你发现to C产品在这个象限,那就要趁早做,更有可能成为殉道者。
这个领域多是一些to B产品,一般通过展会、地推等方式来拓展用户。
5.产品的门槛是可变的。
产品所处的象限不是静态的。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运营手段的升级,产品功能的变化,产品的认知阈值和信任阈值也在不断变化。
顺手回答一个谜题,为什么这两年个人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越来越值钱了?
因为在所有渠道中,几乎只有个人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可以解决认知门槛高、信任门槛高的问题。
第三,低估难度
低估难度的问题在内容推广方向尤为严重。很多人以为用户会随便冲过去发帖,最后却发现效果很差。
这是因为任何社区都有自己的显性和隐性规则。掌握这些规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去试错。
在这里,我给大家举一个在知乎尝试操作账户的例子。
这次尝试前后用了3周左右,总投入10个小时左右。
推广内容,最重要的是了解UGC产品的规则。首先,我研究了下支虎的分布机制。知乎中的信息流主要包括三类:
关注问题的新答案
关注用户喜欢的答案,收藏。
关注领域好评快速上升的新回答。
我的核心目标是获得精准曝光。幅度越大越好。这个计划自然就产生了。
四。摘要
所以在产品策划上,就要开始推广了。通过推广和验证尽可能多的维度,采用更灵活的解决方案,可以带着推广走竞品,或者做Demo,尽早通过运营手动支持,少走弯路。
其次,分析产品特点,确定推广方向。根据产品本身,判断用户可以接受的认知阈值和信任阈值,选择最合适的方向进行投资。
比如渠道方面,渠道推广,量快量大稳定。适合信任门槛和低认知门槛的产品;内容推广,慢量,小量,稳量。适合低信任阈值和高认知阈值的产品;分享量级,量级慢,量级看户数。适合高信任阈值和低认知阈值的产品;通过运营手段和产品升级,产品可以降低一定门槛,完成象限迁移。
最后,我们应该利用资源。如果是做内容推广,要做好人力物力和耐心的准备。无论什么样的自媒体平台,都很难运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