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月客单价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实现8%以上的同比增长。无独有偶,爱奇艺会员从2020年11月到2022年第二季度的第一次涨价刚好覆盖了六个季度左右。当然,爱奇艺也在提供更多的服
爱奇艺月客单价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实现8%以上的同比增长。无独有偶,爱奇艺会员从2020年11月到2022年第二季度的第一次涨价刚好覆盖了六个季度左右。当然,爱奇艺也在提供更多的服务,比如大屏幕。
作者华宇,编辑刘小英
爱奇艺独播电视剧《臧蓝诡计》让追剧者饱受“诡计”之苦,其从会员和广告给平台带来的收入远超普通剧。据了解,该剧吸引了伊利、三九、雅诗兰黛、袁琪森林等20多个品牌的合作。
然而,8月份上线的《臧蓝诡计》吸引的会员和广告与爱奇艺第二季度业绩无关。爱奇艺第二季度依然“淡季”,会员数量同比流失90万,广告收入同比下降35%。不同的是,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调整后净利润是盈利的。
但资本市场并不买账。8月30日晚,财报发布,股价跌超9%,之后一路震荡下跌,一周跌超20%。股市从来都是风云突变,但财报发布后的下跌却耐人寻味。
有业内人士分析过资本市场的逻辑,认为“资本好的互联网公司,要么是即使亏损也在增长,要么是盈利”,而爱奇艺已经停止增长,盈利也没有那么“真实”。
2022年第二季度,爱奇艺归母净利润-2.14亿元。收入来源中,只有会员服务收入同比增长,但会员个人收入增长。虽然“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是有道理的,但是鹅一旦感到疼痛,肯定会不打招呼就跑了。
01.“多拔点鹅毛”
相比资本市场的冷漠,爱奇艺对这个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创始人龚宇在财务报告会议上形容这一成就为“过程极具挑战性,但结果令人兴奋”。
令其满意的是,第二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营业利润为3.44亿元,加上第一季度的3.3亿元。爱奇艺已经连续两个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盈利,这符合其从市场份额转向盈利的目标,该目标于2021年10月首次在内部提出。
非通用会计准则是指公司在非通用会计准则下自行调整的净利润,如剔除非业务相关和偶然损益后得到的数据。巴菲特和他的黄金搭档芒格都表示不赞成非通用会计准则。
但2018年上市以来一直亏损的爱奇艺能够盈利,为陷入亏损的长视频平台开了个好头。如果能仔细分析爱奇艺是如何盈利的,就不难看出一些隐忧。
数据显示,爱奇艺运营成本同比下降24%,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三大收入来源中,只有会员服务正增长。换句话说,“开源节流”,爱奇艺在节流方面做得更多。
爱奇艺最重要的是内容成本的降低。第二季度同比减少24%至39亿元,再创新低。与2019 -2021年同期内容成本相比,分别为50亿元、51亿元、51亿元。
下滑的背后与爱奇艺以“高投资回报率”作为项目投入的衡量标准有关。
2021年10月之前,爱奇艺还在烧钱改变规模,提高增速,想“大而全”。换了目标后变成了“增加头部内容,减少街道内容,不刻意做腰部内容”。比如文艺片,之前可能会做,之后会谨慎。
加入自制内容也是降低成本的方法之一。据华西证券统计,2021年爱奇艺自制内容的账面净值占其内容资产的60.14%,2022年一季度这一比例上升至62.9%。
除了成本,爱奇艺放弃了短视频、游戏、研究院、文学等非核心部门的一些低效业务。,并进行了数次裁员,从而实现了部分节流。
不过,节流虽然能帮爱奇艺降低不少成本,但也影响了部分收入。
爱奇艺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会员服务、在线广告和内容分发。毫无疑问,这些条目都是来源于爱奇艺的内容。内容成本压缩后,爱奇艺在剧集和综艺节目的提供上不如以前丰富。
从数量上看,据华西证券统计,爱奇艺2022年上半年新增剧集69集,同比减少20集。对比腾讯视频和爱奇艺第二季度的数据,腾讯视频新增38部,综艺新增22部,而爱奇艺新增35部,14部。
反映在营收上,由于行业环境和公司主动收缩,第二季度在线广告和内容分发业务分别下降35%和30%。仅会员服务收入同比增长7%至42.85亿元。
然而,爱奇艺会员服务收入的增加并不是因为会员数量的增加,而是来自每个用户的平均月收入的增加。
数据显示,爱奇艺第二季度日均订阅会员环比流失310万,同比流失90万,会员9830万,再次跌破1亿。爱奇艺每个用户平均月收入14.53元,同比增长8%。至此,爱奇艺月客单价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实现8%以上的同比增长。
巧合的是,爱奇艺从2020年11月到2022年第二季度的第一次涨价刚好覆盖了6个季度左右。当然,爱奇艺也在提供更多的服务,比如大屏幕。
龚宇还表示,自第三季度后半段以来,爱奇艺的平均每用户收入一直在增加,并将保持这一趋势。
但问题是,“即使用户愿意多花钱,他们对涨价的承受能力也会有一个临界点。”行业分析师葛佳分析,当用户不想再有耐心的时候,爱奇艺会遇到一个比之前亏损更难的坎。
02.用户给的钱已经相当多了。
此前,长视频曾做过一些“拔更多鹅毛”来测试用户感受。
比如腾讯视频播《《陈情令》》大结局的时候,就是第一时间点播,30元可以提前看6集。然后,“随需而进”几乎成了标配,然后在《生活的喜悦》里翻车了。点播提前出来,盗版链接满天飞。而且有成员将腾讯视频告上法庭。
对于用户的感受,腾讯新闻发表了《中国人不配有精神生活!不配!文章”改为“背”。认为用户不愿意为好的内容付费是因为不愿意提前点播。但网站目前的收费水平无法支撑成本,价格应该还会继续上涨。
《生活的乐趣》的内容评价不错,但当平台试图以提前点播的方式“留住”用户时,却被用户“自吃”。
看来,平台要想“拔更多的鹅毛”,精通很重要。更何况,随着爱奇艺内容成本的降低和收费的增加,它从用户那里拿到的钱基本可以覆盖向每个用户提供内容的成本。
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爱奇艺单用户月平均内容成本分别为14.46元和13.22元。同时,平台平均每月从每个用户身上获得的收益分别为14.69元和14.53元,后者高于前者,而且差距还在拉大。
即使用户是鹅,他也会爱惜自己的头发。就像时代抛弃你不打招呼一样,用户抛弃你也不打招呼。虽然爱奇艺通过增加会员收入实现了营业利润,但要实现整体盈利,还得提高造血能力。
从业绩来看,爱奇艺一直在努力“造血”:2022年5月推出大屏电视终端白金会员,每月35元。第二季度,电视端月活跃会员数同比增长15%;下沉市场,主打爱奇艺速成版产品,包月价格15元。价格相对较低,但用户需要看广告;制作《少年黑帮爱我》《我爱的七天3》等内容到东南亚,增加会员和广告收入。
爱奇艺也与Tik Tok达成了合作,预计将在第三季度逐步实施。两者的合作也证明了“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2021年6月,腾讯副总裁孙忠怀发表《猪食论》,认为在短视频平台的个性化推荐下,“你喜欢猪食,你看到的都是猪食”。龚宇表示,拆除长视频侵犯了影视剧的版权,同时也消解了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
然而,在一年的时间里,龚宇个人认可了Tik Tok对爱奇艺内容的快速拆解。在葛佳看来,两者合作的收入并不重要,短视频的宣发和引流才是最重要的。“近视的频率已经过了高速增长期,也需要内容支撑发展。”另一位业内人士伊森补充道。
有意思的是,以爱奇艺和Tik Tok为代表的长短视频终于合作了,中国视频再次走红。《中国视频创作者职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视频用户有6.05亿,网民渗透率为64%。《中国视频2021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21年月度视频创作者数量增长超80%,内容数量增长98%。
一波又一波,虽然爱奇艺急于盈利,但是在盈利的路上还有很多坎要迈。
03.背后的利润还不够。
事实上,爱奇艺曾经很有钱,不计成本。和其他长视频平台一样,不惜一切代价四处奔波,以投资换规模,以亏损换增长为经营手段。经过10年的视频大战,以爱友腾为主的平台烧了1000亿左右。
烧的钱并不纯粹是为了优质内容,有一部分是为了所谓的“爆款”,也就是“流量演员+大ip”的内容,导致内容成本步步攀升。
正如前魅族高管李楠所说,演员的制作成本和成本这么高,更多的是因为视频平台争夺版权,抬高价格。“本来用户就交了很多钱,支持内容创作应该不成问题(一部小成本的电影还是能卖出30多万票房的)。”
当时,《孤独》卖了6亿元,《如意宫中御爱》卖了8亿多...用资深电视剧爱好者文房的话说,“平台买一些剧的时候,能不能先睁大眼睛看一看剧情?"
所以长视频平台亏损严重。爱奇艺2015年至2021年累计净亏损约420亿元,2021年首次出现11亿元的资金缺口;资产负债率从2018年的60%上升到2021年的87%。
缺钱成为爱奇艺转向追求盈利的重要原因。从这个角度来说,爱奇艺砍掉了一些“华而不实”的内容,抛弃了“尺度”的包袱,偶然贡献了好的东西,甚至可以理解为“回归初心”。
“哭穷”和非GAAP盈利的故事并不适用于所有场合,比如资本市场。
2022年上半年资本市场的环境不是特别好。影视行业多年的税务危机、名人舆论危机、疫情,让很多投资人感到心寒。从业者王微身边的一些影视投资人已经从这个赛道转行到其他领域;另一方面,最近互联网行业的低迷也蔓延到了资本圈。
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后,爱奇艺宣布与投资公司PAG达成协议,该公司将认购总额为5亿美元的爱奇艺可转换股票票据。交易预计在2022年第四季度完成,但必须满足交易条件。
可转换债券就是可转换债券。满足条件时,债权人(PAG)可以将5亿美元转换为爱奇艺的股权。在条件不满足或者PAG不愿意转股的情况下,5亿美元只是一个债券,不愿意转股的原因一般是债权人觉得不划算,比如股价低。
如果债券不能转换为股权,到期时将转换为短期债务在爱奇艺的账面上偿还。截至2022年6月30日,爱奇艺账面上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当前到期金额约为121亿元,而其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不足30亿元。
爱奇艺股价压力依然存在。爱奇艺从追求增长转向追求盈利以来,股价迄今已下跌近50%。按照资本市场投资爱奇艺的逻辑,爱奇艺未来不仅会盈利,还会继续增长。
第一,爱奇艺用亏损换增长。最后,采用降本增效的方法。调整后净利润变得盈利,但也碰到了用户流失。用户喜欢迁移,资本市场不买账。爱奇艺“盈利”后的压力似乎更大。
(文房、伊森、王伟为化名)
(上图来自视觉中国,除来源另行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