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思考】作者:任景辉(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委员、党委组织部部长)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中
【学习与思考】
作者:任景辉(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委员、党委组织部部长)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牢固树立具有时代主题的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听党话、感恩党、跟党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在育人实践中,要围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这一核心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两个实践教育环境,利用好思政课、思政课、第二课堂三个渠道,形成协同效应。
瞄准“一个目标”。切实落实德育的根本任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目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为青年大学生点亮理想之灯,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三观”,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突出“两科”。过去,人们认为理想信念教育只是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工作部门任务的狭义理解。要充分发挥学校和社会作为实践教育两大主体的作用,不断壮大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队伍。完善体制机制,集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工作者、专业课教师、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力量,借力社会资源(企业实践与培训导师、联合办学董事会成员、知名校友、先进群体代表等。)加强实践教学教育、企业合作和社会实践,共同形成理想信念教育的协同效应,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现“两个转变”。即教育主体由“单一学校主体”向“学校社会双主体”转变,教育形式由“单一课堂理论教学”向“多元化实践活动”转变;做到“三个结合”,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将大大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亲和力、实效性和感染力,真正达到入脑入心的目的。
善用“三个渠道”。第一,突出思想政治课的核心作用。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线,整合各类思政课教育资源,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精心设计实践教学活动主题,安排一定学分和课时,精心设计实践教学活动主题,认真组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可以成立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中心,单独列出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经费,为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组织、师资、场地和经费保障。二是注重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教育功能。通过举办思政教学创新大赛、评选思政教学优秀案例、观摩思政教学等活动,鼓励专业课教师挖掘拓展各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职业理想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形成协同育人效应。三是探索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成才为目的,研究制定学校第二课堂教学实施方案,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走出校门,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参加志愿服务,开展理论宣传和社会调研, 并了解国情社情,让学生体验艰辛,增长见识,增长才干,培养家国情怀,明确使命责任。
同时,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还可以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体验馆、主题比赛、系列主题活动、新媒体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等平台,精心设计体现学生特点、富有时代气息、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实践活动,做到贴近学生、贴近时代, 并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提升思想境界,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取得实效。
光明日报(2022年10月04日07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