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fm蜻蜓币怎么用(Q币如何充值蜻蜓fm)

每一个因为压力、焦虑、暴饮暴食而失眠的深夜,都让很多人无所适从。研究显示,在接受互联网调查的人群中,有46.9%的网民患有失眠症,其中“压力大”和“长期作息不规律”是导致失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8 21:55:04

每一个因为压力、焦虑、暴饮暴食而失眠的深夜,都让很多人无所适从。研究显示,在接受互联网调查的人群中,有46.9%的网民患有失眠症,其中“压力大”和“长期作息不规律”是导致失眠的主要元凶。

虽然从医学调理的角度来说,舒缓情绪和饮食规律可以从根本上治疗一大群人。但可惜“远水解不了近渴”,身体的提升也无法治愈那些深更半夜感到失落的灵魂。那么,为什么要担心呢?调频的回答是听高的故事。

作为蜻蜓FM热门畅销榜前三的“第一”,高的《短、大、紧、指北》在当年首月上线就获得了10万的付费订阅。这让蜻蜓FM意识到了“声音变现”的可能性,也为其日后向资本市场讲故事做了铺垫。

香港能接受蜻蜓吗?

6月3日,在线音频平台蜻蜓FM首席运营官萧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蜻蜓FM已经在准备上市,计划在两到三年内上市。

但后来首席运营官变声了。“至于上市地点,他会选择了解蜻蜓FM业务结构和商业模式的股票市场,但目前还没有最终确定。”

这个语气比较暧昧。众所周知,在网络音频领域,喜马拉雅FM和蜻蜓FM作为“一哥二哥”,早已开始暗中争夺“行业第一股”的宝座。毕竟生活在互联网上,两人都深知“网络效应”的神奇。谁先赢得资本的青睐,谁就可能瞬间在垂直领域拉开与对方的差距。

但事实上,前几天,在线喜马拉雅市场将以200亿估值在香港上市的消息被官方否认后,蜻蜓FM似乎松了口气,开始和外界打起了“太极迷魂药”。虽然业内认为,国家对港股的支持力度更大,比如沪港通、深港通,以及后面要出台的CDR政策,但港股上市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然而,按照萧艺的话来说,蜻蜓FM依然在a股和港股之间摇摆不定。虽然可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但大概率只是公司自己做选择的缓冲。他们更想知道市场的反馈。

香港能“看懂蜻蜓FM的业务结构和商业模式”吗?那是肯定的。

虽然蜻蜓FM在商业形态上与腾讯、阿里相差甚远,也不是直播、游戏等视觉娱乐形式。靠“声”赚钱,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太小了。

但透过现象看本质,身处互联网环境的蜻蜓FM,在商业形态上依然是“用户驱动”。简而言之,这种商业形态的运营逻辑就是“用户时间就是金钱”。

这种商业变现的核心逻辑是通过产品尽可能“留住用户”,增加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时间,然后通过产品中的各种“诱导消费”实现变现。

结合蜻蜓FM的APP内容可以看出,它非常契合“用户驱动”经济形态的商业逻辑。

在产品内容方面,蜻蜓FM为用户提供免费音频内容和付费音频内容两种形式。通过免费的优质内容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用更有吸引力的优质付费内容引导消费,实现内容变现。蜻蜓FM作为一个平台,最重要的是获得优质内容的独家生产者,从而提高用户留存和粘性。

如果从这个层面来看蜻蜓FM,其实很容易发现,这家公司的商业运作模式似乎和网络直播行业类似。目前映客直播已经在香港IPO,斗鱼和花椒据说也在香港上市。可以看出,香港现在已经做好了迎接新的互联网经济公司的准备,那么作为其中之一,作为网络音频领域独角兽的蜻蜓FM,选择香港更高的估值似乎不是问题。

投资人认不认得蜻蜓?

目前FM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多的是能否得到投资者的认可,无论放在a股还是港股似乎都是如此。蜻蜓FM获得投资人青睐怎么办?

先说硬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1月,蜻蜓FM活跃用户数达1552万,启动次数10.3亿次,使用时长3.1亿小时。这说明蜻蜓FM的用户量大,为付费用户的转化提供了基础。

另一方面,据统计,2017年1月,蜻蜓FM单日人均启动8.5次,日均使用时长高达154.5分钟,次月留存率78.1%,在对比产品中排名第一,远远落后于同行业竞争对手。这说明蜻蜓FM用户的收听习惯培养的很好,用户粘度高,一定程度上有很高的付费转化可能性。

用户画像方面,蜻蜓FM 85.7%的用户为中等消费者,63.3%的用户分布在国内一二线城市。从蜻蜓FM的支付金额和分发概率来看,低于30元的单品消费仍是大多数消费者的选择,产品收费在大多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之内。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用户要为蜻蜓FM提供的内容付费?用户付费的驱动力是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蜻蜓FM的内容说起。FM自成立以来,一直深耕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这个领域兼顾了PGC的专业和UGC的“接地气”,也符合网络音频行业发展的商业逻辑:生产优质内容。

为什么一定要强调优质内容?这可能与音频节目的局限性有关。相对于网络直播,网络音频天然缺乏产品对用户的视觉冲击。用户在接收音频信息时,往往需要将自己的想象转化为更容易接受的“画面”进行理解。

这就导致了音频产品比直播更不符合“人类更倾向于接受无脑产品”的设定。这就使得音频产品需要在内容上给予用户更大的刺激来持续吸引用户,这也是音频产品对优质内容要求更高的核心原因。

PUGC以其专业性和娱乐性,满足了音频产品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成为目前最适合音频产品发展的路线。蜻蜓FM从一开始就以此为核心内容,可见其产品定位非常准确,用户反馈也证明其路线是正确的。

以高的短、大、紧的指北针为例。2017年6月,蜻蜓FM以200只蜻蜓(人民币200元内)的价格推出高的短、大、紧的手指北,短短三天播放量达到78万。由此可见,优质的PUGC内容才是驱动用户为产品付费的根本因素。

但这也给公司运营带来很大的成本压力,最大的成本来自于内容制作方的版权。据肖伟介绍,在版权采购成本方面,蜻蜓FM 2017年对原创内容版权的投入达到1亿,2018年将翻倍至2亿以上。

庞大的内容获取成本也是蜻蜓FM 2017年“微亏”的主要原因。不过,萧艺也表示“音频版权的成本没有视频领域的泡沫那么严重,也没有到不良竞争或者恶意涨价的地步”,这体现了公司对成本可控性的把握。

但实际上,音频版权可能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目前,由于市场优质资源严重稀缺,高、等优质内容生产者几乎成为平台眼中的“濒危物种”。在流量经济和市场的压力下,版权还有很大的可能上涨,这也会导致“可控成本”成为天方夜谭。

因此可以预期,潜在的成本风险将迫使蜻蜓FM等平台方加速挖掘用户付费价值。但在目前互联网产品转化率低的环境下,想要成为投资人眼中的“香饽饽”,让用户自觉付费将是一门很难的艺术。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