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代金券在哪里可以买到(KFC代金券在哪里领)

我们还不知道那天错过的炸鸡是什么味道。一个以前有这么个东西,把整张传单用不同颜色的方块和黑色或白色的规则虚线填满。明明没有收藏价值,却被无数孩子奉为至宝。显然,它不是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6 04:19:20

我们还不知道那天错过的炸鸡是什么味道。

一个

以前有这么个东西,把整张传单用不同颜色的方块和黑色或白色的规则虚线填满。明明没有收藏价值,却被无数孩子奉为至宝。显然,它不是一个玩具,但它可以像条件反射一样让人感到快乐。

它被称为优惠券,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肯德基/麦当劳食品优惠券。

人类对油炸食品的偏好是刻在基因里的,但出于价格和健康的考虑,顿顿炸鸡显然不现实。所以,大量看得见摸得着的消费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扮演着“画饼充饥”的圆饼大饼的角色。

别说巴甫洛夫的狗这么夸张,看了琳琅满目的美食,蹭了蹭铜版纸的光滑触感,还是免不了偷偷咽一口口水。

优惠券需要在一张小纸片上显示商品和商品名,并注明有效期、使用地点等。同时有优惠的价格,所以他们总是被填满。乍一看,只能通过图片来区分。

但是优惠券的风格并不完全一样。比如当年肯德基为了推广特定产品,推出了特别的五角可折叠优惠券。

2000年,香港地铁与肯德基合作,设计了具有独特数字和地铁卡样式的优惠券。

时代变了。现在,手指上下轻弹,想想手机屏幕对面纸质优惠券的触感,有点类似于遗失了的胶片和磁带——那是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寄托了无数人对幸福和快乐的最初想象。

去年年底,一位台湾省网友在奶奶家发现了一张18岁的优惠券。她很惊讶以前麦当劳卖的都是盖浇饭,更让她感慨的是当年的免费券还得剪贴到相应的位置。

购买区和交付区相互对应。不同颜色不同位置的优惠券不能粘贴在一起。

真的很有必要贴,甚至有网友回想起自己曾经很认真的贴优惠券,那是一种超越年龄的慎重和关怀。

没办法。不如寄希望于梅花解渴或者爱屋及乌。那个时候,优惠券的地位是那么的崇高和神圣。对于一些人来说,为了两张优惠券而牺牲自己的隐私,暴露自己的具体地址,可能根本不算什么。

不要惊讶,也没必要嘲笑。毕竟,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十多年前就访问过中国。前者在大方对待客人的同时,还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张张珍贵的麦当劳优惠券。

2

根据目前公认的广告理论,优惠券是由最早的广告人、《科学广告》的作者克劳德·霍普金斯发明的。当他为一种炼乳做广告时,他在报纸的广告页上设计了一张优惠券。消费者凭优惠券在商店购物可享受一定的折扣。

说到肯德基和麦当劳,到底是第一还是第二,很难考证是哪一年发的券,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也很早就开始通过报纸发券了。

有了更高的预算,就可以拿下整版广告,不仅可以在报纸上印优惠券,还可以把公司所有的历史产品都搬上去,顺便塑造企业形象。

1971

1977

预算更低,除了优惠券信息空什么都没有。

1985

有时候还得和其他诡异的广告挤一个地方。

1973

麦当劳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报纸上投放了很多优惠券,但是在报纸上做广告显然很贵。事实上,与此同时,甚至更早,已经有两家公司开始发放特别优惠券。

1968

1968

60年代初,优惠券的样式也差不多,基本都是售价加产品说明。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最多印了个大大的“免费”。

1960

后来像更擅长生活的肯德基,在1967年推出了1美元的优惠券。

1975年,麦当劳与NFL(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联手推出类似明星代言的明星优惠券。

这一招也启发了后来的肯德基,只是主角从橄榄球变成了棒球。

1991

不幸的是,当他们漂洋过海来到亚洲时,可能是因为快餐业的霸主地位已经确立。这两家已经将优惠券融入企业文化的餐饮巨头,很少在优惠券的形式上做任何努力,消费者对其优惠券的认知也逐渐固定。

当然,不管是什么样子,优惠券总是意味着更实惠的价格,这是肯德基和麦当劳希望在消费者心中形成的理念。2017年,北卡罗来纳州一名男子用30年的肯德基优惠券享受了6美元的折扣,只花了2.59美元就得到汉堡+薯条+可乐的经典套餐。

事后,他与拿着1986年优惠券的工作人员合影,餐厅经理说:“我们将永远兑现我们看到的所有(肯德基)优惠券。”

作为中国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中国发放的纸质优惠券可能是最多的,这是一代人对它们印象深刻的根本原因。

至于为什么要如此积极地发放优惠券,2015年发表在《消费者报告》上的一篇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简单直接的结论就是,商家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区分谁“穷”,谁“富”,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换句话说,这就是典型的“价格歧视”,即放弃统一定价,把更贵的卖给愿意高价购买的人,把更便宜的卖给只想低价购买的人。通过优惠券这个工具,针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设定不同的价格。

使用优惠券的消费者获得了折扣,但也付出了隐性成本,比如花时间收集和研究优惠券,比如他们只能选择固定数量的产品组合。在文章的最后,作者总结道,“当消费者走出各种打折信息,决定待在家里吃豆浆米粥的时候,恭喜你,你又一次战胜了看似好心的优惠‘陷阱’。”

这也是优惠券逐渐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从实物转移到数字的原因。

2014年出版的《移动帝国》(The Mobile Empire)曾专门用一章讲述麦当劳优惠券在日本的发展。2003年以前,日本麦当劳主要发放纸质优惠券,成本高,印刷时间长,配送不准确。

2003年后,他们开始在网站上提供下载和打印优惠券的服务;2006年,通过其网站向注册会员发放优惠券成为主流;2008年,耗资100亿日元构建的客户信息挖掘系统完成,分析客户的消费数据变得简单,以便为每个人提供不同的优惠券...

总之,从商家想要达到的“穷”和“富”的区别来看,数字优惠券可以说是全方位碾压纸质优惠券。在这种环境下,根据市场调研公司Inmar Intelligence的数据,即使像美国一样顽固,电子券的汇率也终于在2020年首次超过了纸质券(当然疫情的影响也是重要原因)。

对于纸质消费券来说,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已经成为一种正在进行的必然趋势。然而,或许正是因为利润最大化和消费者筛选的功利色彩,纸质优惠券的记忆才变得纯粹,甚至甜蜜。

2017年,台北一位网友分享了一张旧信的照片。这封信是一封规规矩矩的信,只是在应该贴邮票的地方贴了一张“麦当劳圣代优惠券”。黄纸黑字漫不经心,写着“购买任意一份增值的全份餐或快乐分享餐+10美元圣代”——这张“优惠券章”甚至通过了邮局处理中心的认证,盖了邮戳,最后由邮递员送到目的地。

数字优惠券能做这样的事情吗?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