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读书会员怎么续费(为什么十点读书会员年卡这么坑)

合景资本创始合伙人霍忠言大家好。今天我想分享一下“后红利时代的知识付费”。先说说我对“知识赛道”的认知。根据我的感知,2015年是很多知识付费领域的起步年,很多知识付费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1 10:33:06

合景资本创始合伙人霍忠言

大家好。今天我想分享一下“后红利时代的知识付费”。先说说我对“知识赛道”的认知。

根据我的感知,2015年是很多知识付费领域的起步年,很多知识付费项目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2016年是爆发年。依托众多平台,喜马拉雅、罗辑思维开始推广“知识付费”概念;不仅行业一开始很火,VC也很关注。

2017年达到短期高潮,2018年开始放缓,今年是探索之年。就像当初云猎网的名字和带书的活动一样——探索与破局。

一、知识付费,四大红利

知识付费的兴起有四大红利,分别是:需求、供给、技术和产品、流量。一个一个分析。

1.需求红利

需求红利是一个关键的红利。2008年,我是一家图书出版上市公司的负责人,要回答新华书店如何盈利等各种问题。从那以后,我一直在关注中国的出版业。

那时候做书很难,纸质书会消亡,会如火如荼。但为什么近年来出版业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我们发现这是需求驱动力的结果。

2015年,中国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按照国际惯例,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就会启动,并在2008年爆发。因此,我们从立体儿童书籍中获得了乐趣。

公司前7年处于微利状态,第8年,营收和利润开始翻番。这个团队很有能力,在版权、渠道等方面都做得很好。很早。

从微利到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是需求的增加。这就是需求带来的红利。

此外,经济放缓带来了焦虑。根据康博的理论,人类社会每五六十年就有一个周期——萧条、增长、繁荣和衰落。

但是在这个阶段,有两个需求会出现:

一是娱乐的需要,人们需要通过娱乐来忘记生活的痛苦;第二,对进步的需求,人们会希望不断充电,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职位和更高的薪水。这是正反两个要求。

2.供应红利

过去几年,大量传媒、出版、教育领域的精英从传统机构中剥离出来,借助新媒体提供优质的知识内容,构成了供给红利。

3.技术和产品红利

音频的广泛使用是知识服务兴起的重要基础。为什么是音频?有两个原因-

第一,音频降低了知识门槛。

人类在原始时代就能听,听是很自然的;音频的出现解放了人们的手和眼。比如网易教室,当年不起来,一变成音频就起来了。

也有人说“音频是有声版的电子书”,可见音频在传递知识方面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音频媒体的广泛使用构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红利。

第二,音响产品的创新。

现在有很多录音播音类的,比如开书,讲书。

2008年,我曾经主持过一个新华书店。新华书店有两项业务:一是教材,二是向学校批发教材;第二种是社会化零售,向普通消费者销售图书。

2008年,也就是十年前,仅两个省的新华书店社会零售额就占到一半以上,也就是说中国除了上课的学生,大部分人都不看书。

后来大家都富了,想读书,却发现读不了。

另外,打开纸质书阅读,需要消耗能量。也许你鼓起勇气,看到四分之一就看不下去了。

在大多数人看不懂的时候,如果书不需要你一页一页的翻开,你甚至可以花50分钟在开车跑步的时候听别人和你说话,别人说的比你自己好。这是一个产品技术红利。

4.流量红利

众所周知,微信官方账号有着巨大的红利,很多项目都是在微信官方账号开始的,比如get、十点读书、有书、凯叔讲故事等等。

还有就是微信社区红利,主要靠朋友圈获取红利。比如做成人英语的薄荷阅读和轻课,就把微信社区流量发挥到了极致,实现了快速增长。

早先做的线下社区红利是樊登的研究。很难坚持读书。如何坚持下去?

第一,你需要有人带你,没有人带你,没有人在你遇到挫折的时候引导你,陪伴你;第二,有个人陪着,会让反人类的东西可持续。

然而,知识付费遇到了挑战,这有三个表现:

第一,价格下降了。原来售价199元现在很难卖,包括现在卖会员,意味着打折;二是销量下滑。2017年单节课卖了10多万册,2018年少了很多;第三,回购利率变低。

这是两个环节分红下降造成的——

第一,产品红利消退。知识付费最火的时候,喜马拉雅提出了“热点、经典、痛点”,追求热点的都挂了,所以我们要专注经典和痛点。

这个逻辑是对的,但是后来的人发现经典和痛苦内容的回购也不好。

像《红楼梦》、唐诗宋词等。,销售曲线的收敛程度不尽如人意,与热点相差不大;大家都觉得《红楼梦》很好,但是每年都卖不了多少本。

第二,流量红利消失。微信官方账号红利在2018年出现了明显的瓶颈。今年年初,微信严控朋友圈打卡裂变,社交红利受限。行业流量红利受到挑战。

但这个挑战只是产品和流量的挑战,需求和供给并没有受到挑战;所以知识付费的挑战本质上是发现新的流量机会和创造新的产品形态的能力。

第二,知识付费新机会的前景

1.还剩下什么红利?

既然没有产品和流量的红利,那我们先把产品(内容)拆开。我们之前分析了很久的内容,拆解了一些内容。

首先,内容由浅入深分为四层——最浅层是非结构化内容,形式是新闻资讯,投放是碎片化体验,频率是日频,商业模式是广告和电商。

第二层是结构化内容。只要内容结构化,就有可能直接收费。当然,结构化的内容不仅仅等于知识;

我们说的知识付费,本质上是指出版业的新形式,出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小说,一种是非小说——知识付费主要是非小说。

虚构出版属于娱乐,娱乐产品也可以收费。电视剧也是结构化的内容。比如《长安最长的一天》一集一集的演,转场是结构化的。

因此,结构化提供了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这是可以付费的。目前大部分知识付费产品都停留在这个层面。

第三层和第四层涉及服务内容;标准化的服务内容是教育培训,定制化的服务内容是咨询,两者都是可以收费的,而且收费的规模也随着内容的深入而不断增加。

基于这个框架分析,会发现新产品还是值得探索的。我们看知识的付费内容,发现有些产品的复购率很低,因为是智力娱乐产品。

比如我是今日头条的用户,我比较喜欢历史。头条给我推荐了一个历史知识点,但是这个知识点对我的人生没有任何帮助,所以这是一个智力娱乐产品,因为它只能是一个谈资。

所以娱乐内容还是一个机会方向,但是因为没有架构,直接收费很难赚钱。

也有接受教育和出版的机会。目前大部分知识的付费内容,本质上都是出版的变种。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探索。

比如美国有很多教授,一辈子只写一本书,却从这本书里赚了几百万。书出版后,他们会上台做节目,巡回演讲等等。他们也会找一些人把这本书编成一门课程,然后找一些讲师在各地培训这门课程。这就是多层次发布。

2.寻找新流量的问题

当然,微信的流量还在,但已经不能用“红利”来形容了。

短视频和直播是新增流量,Tik Tok 9%的收入直接来自直接支付;还有很多使能平台。提供一个工具和系统后,KOL就可以在上面交换流量。当然,后者不再是中心化的流量,而是去中心化的流量。

3.基本逻辑

最后和大家一起拆解一下底层逻辑。

首先是强制和浪费。对于出版业来说,创意是根本,但浪费也是支撑出版业社会零售的重要来源。

像我个人买的书,90%在我买了之后都没有打开过,给整个图书市场带来了很大的浪费,但是这些浪费增加了行业的销量。

主要原因是传统行业的投放率太低,用户互动太低,捕捉用户行为的效率太低。

但进入知识付费时代后,发布形式变了,用户的行为会被严格监控,这种浪费会大大减少,用户获得的交付产品和收益会增加。

目前知识付费领域也存在浪费现象,但浪费程度远低于传统出版行业。导致整个市场的投放效率提高了,但是行业的销量却降低了。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其次,求知求变。

当人们为知识付费时,他们通常会说,我只需要提供知识。这是不对的。为什么部分产品复购率低?就是因为用户买了这些产品后没有得到推广,属于一种娱乐产品。

今年,樊登的阅读量仍然获得非常强劲的增长,复购率处于较高水平,因为他的书的内容专注于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心灵,每本书都对用户产生直接影响。

一旦知识产品促进了用户生活的积极改变,用户就会不断续费和介绍,公司的发展就获得了持续的动力。

为结果付出的知识,是最顽强的。谢谢你。

本文转载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Noteman”作者霍忠言。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胡茬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