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瑞士银行瑞士瑞信银行濒临破产。近年来,瑞士瑞信银行受到一系列丑闻的困扰,这些丑闻损害了公司的声誉,降低了公司的业绩。财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瑞士瑞信银行总资产超
百年瑞士银行瑞士瑞信银行濒临破产。
近年来,瑞士瑞信银行受到一系列丑闻的困扰,这些丑闻损害了公司的声誉,降低了公司的业绩。财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瑞士瑞信银行总资产超过7000亿元;瑞士瑞信银行今年第二季度的净收入为36.5亿瑞士法郎,同比下降29%。瑞士瑞信银行的股价已经从去年2月的14美元跌至4美元左右。从世界500强的排名来看,这几年也是一落千丈:2022年494,最辉煌的时候还一度排到世界500强前50。
最近,尽管瑞士瑞信银行高层一直在内部辟谣,称公司资本雄厚,现金流充足,并呼吁员工不要把每天的股价表现与公司“雄厚的资本基础和流动性”混为一谈,但雷曼兄弟在破产前也做出了类似的表态。
至于瑞士瑞信银行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雷曼兄弟,目前全世界都不能肯定。全球金融业在继续关注瑞士瑞信银行此次能否渡过难关的同时,也在关注瑞士瑞信银行危机是否会引发更大的蝴蝶效应。目前,瑞士瑞信银行危机和英国养老金危机正在冲击全球市场,金融动荡的阴影也在加剧。
芮,下一个雷曼?
2008年9月25日是华尔街黑暗的一天。
一大早,各国记者就已经拿着长枪短炮在路边等候。西装革履的白领精英们一脸肃穆,他们步履沉重地走进办公楼。出来的时候,大家手里都多了收拾好的行李。
这一天,有着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因投资失败,在收购谈判失败后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拒绝救助雷曼兄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资本市场的信心已经崩溃。美股遭遇“9·11”事件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自此,美林和贝尔斯登在一年之内相继被收购,华尔街五大投行分庭抗礼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在过去的十四年里,雷曼兄弟的破产是全球金融圈不可逾越的恶,所有银行都不敢步其后尘。然而,作为全球最富有人群最信任的银行之一,瑞士瑞信银行似乎正深陷漩涡。
当地时间10月1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商业记者大卫·泰勒在其个人推特账户中写道:“据可靠消息,一家主要的国际投资银行正处于崩溃的边缘。”这条推文被许多投资者转发,各种猜测都指向瑞士瑞信银行银行。
虽然两天后大卫·泰勒删除了这段讲话,但相关消息被全球多家媒体报道,由此引发的市场忧虑可能短时间内难以平息。
瑞士瑞信银行,全称瑞士瑞信银行,成立于1856年,总部位于瑞士苏黎士。在全球拥有5万多名员工,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其业务横跨传统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私人银行和共享业务。2020年,瑞士瑞信银行管理的资产超过1.41万亿美元。
近年来,随着连续的投资失败,瑞士瑞信银行的股价创下了30年来的新低,今年以来跌幅超过50%。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数据显示,瑞士瑞信银行的信用违约互换(CDS)指数在9月的最后两周飙升50个基点,达到250个基点,为十年来的最高点,逼近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时的水平。
据国外媒体报道,瑞士瑞信银行银行拒绝回应市场传言。然而,在谣言发酵后,业务经理向大客户和投资者重申,公司有偿付能力,资产负债表处于健康水平,市场波动在控制之下。
据说,瑞士瑞信银行还向一些高端客户提供了由首席执行官乌尔里希·K撰写的内部备忘录,以安抚客户的情绪。
今年7月,瑞士瑞信银行银行重组管理层,K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
在备忘录中,K将近期外界的传言称为“噪音”,并强调每日的股价表现不应与银行强大的资本基础和流动性混为一谈。他声称该公司拥有近1000亿美元的资本缓冲,并预测今年最高质量的普通股一级资本比率(CET1)将保持在13%至14%。
结合现有的公开信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瑞士瑞信银行的经营确实出现了危机,但还没有达到雷曼兄弟的绝境,现有的传言也不足以导致2008年市场焦虑情绪的重现。但是,如果情况长期得不到改善,一切皆有可能。
目前,瑞士瑞信银行需要重振和增强市场信心。根据官方消息,瑞士瑞信银行将于10月27日正式公布转型计划。
信贷已经陷入危机。
长期以来,瑞士经济严重依赖金融业。为高端客户提供稳定、持续、传承良好的金融服务是瑞士的商标,这使得瑞士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
如果瑞士瑞信银行不能挺过此次危机,后续影响将足以动摇瑞士乃至欧洲的经济。
今年上半年,瑞士瑞信银行的收入为80.6亿瑞士法郎,同比暴跌36%。其中,理财业务税前收入同比暴跌74%,固定收益、股票销售、交易业务收入均下降三分之一。资产管理部门表现略好,但收入也下降了25%。2022年第二季度,瑞士瑞信银行净亏损15.9亿瑞士法郎,环比增长482%,远高于市场预期的亏损2.06亿。
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后,瑞士瑞信银行承认其经营业绩“令人失望”。瑞士瑞信银行将主要原因归结为“更高的诉讼条款和调整项目”。上半年动荡的地缘政治局势、宏观经济和市场因素也给业务带来了负面影响。
然而,瑞士瑞信银行经营困难的直接原因可能是2021年的两次严重投资失败。
2021年3月,供应链金融公司格林希尔宣布破产。
瑞士瑞信银行的投资基金是格林希尔发行的一系列证券的主要买家。瑞士瑞信银行甚至将格林希尔的基金列为其提供的最安全的投资产品。据报道,瑞士瑞信银行的投资基金超过100亿美元。
事件发生后,瑞士瑞信银行官方声称已收回70亿美元的投资和30亿美元的损失待处理。这一事件暴露了瑞士瑞信银行不当销售的隐疾。瑞士瑞信银行对资产管理部门进行了整改,更换了部门负责人,并将相关业务的监管权移交给了其他部门。
同月26日,对冲基金经理Bill Hwang管理的基金Archegos发生爆炸,创下单个投资者单日损失超10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
在调查中,Archegos基金被指控利用衍生品间接增持超过10%的多只股票,而没有实际持有相关股票,从而规避了证券监管规定的单个企业5%的股权需要申报。随后,美国司法部门以11项刑事指控逮捕了比尔·黄(Bill Hwang),罪名包括“操纵市场、电信欺诈和证券欺诈、共谋勒索”。
据外媒报道,瑞士瑞信银行在这次“爆炸”中损失高达54亿美元。在报告中,瑞承认内控制度没有完全执行,公司高管甚至在仓库爆炸前几天才得知一些潜在风险很大的关键信息。
祸不单行。
今年2月,在民间反腐组织OCCRP的策划下,瑞士瑞信银行银行1.8万个账户信息被泄露给数十家媒体。这次信息泄露事件一方面将瑞士瑞信银行银行卷入了帮助贩毒、洗钱、贪污等严重犯罪活动的指控中;另一方面,它使许多大客户怀疑瑞士瑞信银行金融服务的私密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客户流失。
6月27日,瑞士最高刑事法院裁定,瑞士瑞信银行未能充分监控其账户导致保加利亚毒贩在2007年利用该银行洗钱,从而使瑞士瑞信银行成为瑞士历史上第一家在刑事案件中被定罪的大型银行。
“大到不能倒”定律有效吗?
外界都在猜测瑞士瑞信银行空目前的赤字情况。根据高盛的最新预测,2024年瑞士瑞信银行将面临80亿瑞士法郎的资金缺口。分析人士指出,为了避免增资导致的股权稀释,瑞士瑞信银行管理层更倾向于以合理的价格出售部分业务,并进行深入改革。
在之前的亏损中,投资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K上任后一直强调要精简投行业务,推进“精品投行”的战略目标,让公司的注意力回归到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上来。
据彭博新闻报道,瑞士瑞信银行正在寻找外部投资者持有被剥离的投资银行业务的部分股权。剥离后,这些业务将转变为定位为精品投行的新公司,多年来一直不活跃的品牌名称“第一波士顿”将被激活。大部分业务收入将来自美国。
10月6日,瑞士瑞信银行宣布将出售其位于苏黎世金融区中心的地标酒店苏黎世文华东方酒店。这家酒店有200多年的历史,从今年年初开始停业装修。这一消息得到了瑞士瑞信银行发言人的证实。据悉,该酒店资产价值约4亿瑞士法郎。
此外,瑞士瑞信银行考虑出售的业务还包括:瑞士交易所母公司SIX Group的股份,西班牙上市投资公司Allfunds的股份,两家瑞士专业银行,以及与美国运通合作的信用卡公司Swisscard。
据外媒消息,如果相关资产能够顺利处置,瑞士瑞信银行有望填补约45亿瑞士法郎的资金缺口。在乐观的预期下,这个数字可能正好满足瑞士瑞信银行的需求。
仅仅是表现出手中资产不足以稳定市场的信心,瑞士瑞信银行还需要证明手中资金充足,没有处于流动性枯竭的状态。
10月7日,瑞士瑞信银行宣布回购其价值30亿美元的债券。瑞士瑞信银行说,“这符合我们管理整体债务结构和优化利息支出的方法。”这一举措确实立竿见影,瑞士瑞信银行的股价当天上涨了6%。
“太大而不能倒”是金融业的生存信条之一。银行越大,业务范围越广,影响越深。人们普遍认为,瑞士官员将帮助瑞士瑞信银行度过危机。瑞士国家银行和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最近都表示,他们正在密切关注瑞士瑞信银行的情况,以确保其稳定运行。
10月5日,瑞士国家银行和美联储签署了超过3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10月13日,双方达成超过6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
外界对瑞士瑞信银行突然发雷的担忧似乎可以放在一边了。然而,雷曼兄弟破产的教训也让很多人悬而未决——没有一家银行在风暴中是绝对安全的。
关键时刻,牺牲一家公司来保护整个行业也是明智的。如果瑞士瑞信银行背后继续出现连续的投资失败和信息泄露,严重拖累瑞士和欧洲金融业的“大雷霆”,那么传闻中的同业收购或合并也并非不可能。
瑞是在涅槃重生复苏的道路上,还是走向失败,完全取决于他自己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