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这样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
古代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这样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古代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晚上算一个时辰,大海算两个时辰,子夜算三个时辰,丑时算四个时辰,阴时算五个时辰。就这样,一夜分五班,每班五分。每一个小时就是一个小时,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也就是120分钟,那么每一个班次的每一个点只需要24分钟。可见,“四点煮饭,五点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半夜一点到三点煮饭,三点到五点开船”。“五点三点”相当于早上5点72分,即6点12分,“夜里四点”相当于午夜1点96分,即2点36分。
所以在半夜,也就是午夜——从晚上十一点到第二天凌晨一点。
附:古代十二时辰【子夜】子夜,又称子夜和子夜:十二个小时中的第一个小时。(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野鸡:十二小时中的第二小时。(北京时间01: 00至03: 00)。
【印石】平旦,又名黎明、晨曦、孙丹等。:时间是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北京时间03: 00至05: 00)。
【石矛】日出,又称太阳的开始、黎明、旭日东升等。:指太阳刚刚出现,冉冉第一次升起的时间。(北京时间05: 00至07: 00)。
[陈石]吃饭时间,也称为早吃饭等。:古人“吃”的时候,是早餐时间(北京时间07:00 ~ 09:00)。
【施思】榆中,又名鱼日等。:近午,谓之榆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正午】日中,又称日正、正午等。: (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日晷末】日晷,又称日落、日落等。当太阳从西边落下时,它就落下了。(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神食】当食,又称日铺、夕饭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尤氏】日出,又称日落、晚霞、黄昏:指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子夜】黄昏,又称日落、晚霞、日落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空将会一片漆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石海]人是固定的,也称为固定性昏厥等。:此时夜已深,人们都停止了活动,安详地睡去。人们很安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