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鬼节是什么时候(详细解释四个鬼节和习俗)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中国人向来敬鬼神、重生死;讲究入土为安,重视死后的极乐世界。早在封建社会时代,帝王们就会在自己在
导语:鬼节是什么时候(详细解释四个鬼节和习俗)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中国人向来敬鬼神、重生死;讲究入土为安,重视死后的极乐世界。早在封建社会时代,帝王们就会在自己在位时为自己大兴土木、修建陵墓,他们希望在自己死后可以拥有与人世间同等的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因此常常将大量的金银财宝、名贵器物,甚至是人的生命作为陪葬品。所以,就诞生了重视死亡的民间传说“四大”鬼节。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中国人历来敬鬼神,投胎死。关注坟墓,关注死后的极乐。早在封建社会,皇帝在位时都会为自己修建大规模的建筑和陵墓。他们希望自己死后能拥有和人间一样的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所以往往会带走大量的金银财宝、贵重器皿甚至人命作为陪葬品。于是,“四大鬼节”这种重视死亡的民俗就诞生了。
中国的四个鬼节是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清明节(农历四月至六月)、中秋节(农历十五的果园节)和汉一节(农历十月初一)。每个鬼节的习俗都不一样,但中秋节是最恐怖的。据说在这一天,可以看到上百只鬼在夜间行走的景象,所以流传很广。
农历三月三的上巳节,在我国的江淮、江南一带,传说这一天百鬼出没,因此,夜晚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每间房屋里鸣放鞭炮,来吓走鬼,达到驱鬼的目的。除此之外,在上巳节还有斋戒沐浴、折柳驱邪的习俗。在古人看,这都是在鬼节讨个吉祥的意思。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在中国的江淮、江南一带,据说在这一天,有成百上千的鬼魂出没。所以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在家家户户放鞭炮,以此来吓跑鬼怪,驱邪。此外,上巳节还有斋戒、沐浴、折柳驱邪的习俗。在古人看来,这都是在鬼节上求个吉祥的意思。
第二个鬼节便是清明节,清明节时间一般在公历4月4或5或6日,一般都会有扫墓祭祖、戴柳、踏青、吃青团等民俗。人们过清明节一方面为了孝敬先人,另一方面为了让先人保佑子孙后代平安福乐。第二个鬼节是清明节,通常在清明节的公历4月4日、5日或6日。一般有扫墓、穿柳、郊游、吃青团等民俗。人们穿越清明节一方面是为了祭奠祖先,另一方面是希望祖先保佑后代平安幸福。
第三个鬼节是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爷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且禁锢在地狱里的鬼走出地狱,让他们获得短期的游荡,从而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认为这个月是不吉祥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这一天夜晚百鬼夜行,为了防止百鬼纠缠自己。人们除了晚上放河灯、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要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和神,以讨个吉利。第三个鬼节是农历七月十五的中秋节。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开始,阎王爷就下令打开地狱之门,让那些常年受苦、被禁锢在地狱里的鬼魂从地狱里出来,让他们短暂地游荡,好让他们享受人间的鲜血。因此,人们把七月称为鬼月,认为这个月是不吉利的月份,既不结婚也不搬家。这一夜,上百个鬼走夜路,为了不让他们缠着自己。晚上除了燃放河灯祭祖,人们还要准备一些菜、酒、米、金银衣服、纸去路口拜鬼神以求好运。
第四个鬼节就是农历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又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十月初一,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在古人看来,不仅是阳间的人们需要购买寒衣,就连家中逝去的人在地下也是需要预备寒衣过冬的,所以这一天也有送寒衣钱纸钱的习俗。第四个鬼节是农历十月初一的寒衣节,也叫“十月朝”、“祭祖节”。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在新的收获季节祭祀祖先的习俗,以示孝顺和不忘自己的根。祖先祭祀包括家族祭祀和坟墓祭祀。十月的第一天是冬天的第一天。从那以后,气候越来越冷。在古人眼里,不仅死人需要买御寒的衣服,就连家里死了的人也需要准备御寒的衣服在地下过冬。所以这一天给钱买冷衣服和纸钱也是习俗。
从“四大”鬼节习俗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重视死亡的态度。他们认为死后的世界应该和死人的世界一样,都需要名利、金银财宝、荣华富贵...这无疑是对死亡的极大强调;同时也可以看出他们对亲情的重视,即使亲人远在天涯,也要祭奠他们,在节日里缅怀他们。也许这就是我们民族强大的根本,因为亲情永远是我们不变的爱情线,几代人纠缠在一起,成了千百年的韧劲。每当我们中华民族遭遇深重灾难,就会形成强大的力量,永远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