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注入什么海?黄河水源源不断地注入渤海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北麓的岳古宗列盆一路蜿蜒向西,以巨大的之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中国省级行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8 10:37:23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北麓的岳古宗列盆一路蜿蜒向西,以巨大的之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中国省级行政区,最终流入中国最大的内海渤海,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约1000万立方米。

在经过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后,黄河由于下游地势平坦、河水流速下降,大量泥沙在河道淤塞形成“地上悬河”,因此流域面积非常狭窄,支流甚少几乎只剩下干流河道,而潼关水文站以上的流域面积就达68.22万平方公里。我国地形经过第一、二级台阶后,黄河下游地势平坦,河水流速下降,大量泥沙淤积在河道中,形成“地上悬河”。所以流域面积很窄,支流很少,只留下主河道,潼关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68.22万平方公里。

黄河串联起中国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由于流经土质疏松、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黄土高原,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南金梦以下形成了广阔的冲积扇,在海河、淮河等河流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黄淮海平原。换句话说,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缔造者。

除了塑造平原,黄河“填海造陆”的能力也很强大,历史上黄河最大输沙量高达16亿吨~25亿吨,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平均每立方米含沙量高达37.8公斤。黄河除了塑造平原,还有很强的填海造地能力。历史上黄河最大输沙量高达16亿吨至25亿吨,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37.8公斤。

而黄河每年携带的泥沙只有25%在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其余75%随河水流入渤海。正常年份每年建设土地约1-3万亩,就像“龚宇移山”一样,把土地从黄河上游特别是黄土高原“搬”到渤海下游。

美国宇航局空的卫星在过去20年里监测到了黄河和黄河三角洲的这些惊人变化。

既然黄河的输沙量如此之大,为什么千百年来没有将渤海填平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还得追本溯源从以下5个方面加以分析。既然黄河带了那么多泥沙,为什么渤海几千年都没被填平?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追根溯源,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渤海面积77284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总容量1.931万亿立方米。即使按黄河年输沙量的3/4计算,理论上也需要1159.26年才能填满。然而,在历史上,黄河曾是一条桀骜不驯、多灾多难的河流,其特点是“好淤积、好决断、好迁移”它闻名于世,被称为“中国的苦难”。黄河在造就中华民族伟大文明和灿烂文化的同时,也频繁泛滥改道,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据黄河水利委员会公布的数字,在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间黄河决口1590次、改道26次,也就是说在这2500多年的时间里黄河入海口频繁地在黄海和渤海这两个海域切换,直至1938年蒋介石为了阻止日军进攻下令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由此黄河夺淮入黄海近7年,之后再次改道并从山东东营入海,也就是说历史上黄河注入渤海的年份还是相对有限的。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公布的数字,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前1938年,黄河决口1590次,改道26次。也就是说,黄河口在这2500年间频繁地在黄海和渤海之间切换,直到1938年,蒋介石为了阻止日军进攻,下令炸毁黄河花园口大堤。结果黄河夺淮入黄海近七年,再改道从山东东营入海。也就是说,历史上,黄河流入渤海的那一年

此外,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渤海盆地乃至整个渤海周边的华北、中原、辽西从恐龙生活的白垩纪就开始慢慢下沉,陆相沉积物只是慢慢填补了地壳下沉的空的大部分不足。

此外,渤海虽然是内海,但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相连,不同季节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水分交换,黄河携带的少量泥沙也会通过海水流出入海。

所以几千年来黄河携带的泥沙从来没有填满过渤海。

其次,为了恢复黄土高原的绿树成荫的面貌,减少当地因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贫瘠,给中下游地区带来灾难,国家在黄土高原加紧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通过植树造林、筑坝淤地等生物工程的实施,黄土高原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黄河水含沙量逐渐减少,黄河三角洲河道淤积和“围垦”也有所减少。

其三,随着黄河中下游城镇化建的设加快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农村自住房等快速发展,建筑用沙需求猛增,黄河两岸大大小小的采沙场星罗棋布,大量河沙被挖走,从而减少了泥沙入海。三是随着黄河中下游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农村自住住房等快速发展,建筑用砂需求猛增,大大小小的采砂场遍布黄河,大量河砂被挖走,泥沙入海量减少。

其四,黄河沿岸,尤其是上游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以及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的地方,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巨大,如引黄济青、引黄济卫、引黄济宁、引黄济津等工程,使得黄河水量较少,携带的泥沙量远没有以前多,因此渤海是不可能被黄河填满的。第四,黄河两岸,特别是上游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中下游是我国人口密集的地方,工农业发达。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巨大,如引黄工程、引黄工程、引黄工程、引黄工程、引黄工程、引黄工程、引黄工程、引黄工程、引黄工程、引黄工程、引黄工程

其五,黄河中游先后修建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尤其是后来我国自主建成的小浪底枢纽,总库容达126.5亿立方米,能够更科学的通过人造洪峰,以最少的水量输送更多的泥沙,从而实现黄河调水调沙的最优化,使黄河下游河床不再抬高。第五,黄河中游先后建成三门峡水利枢纽和小浪底水利枢纽,特别是后来我国自主建设的小浪底水利枢纽,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可以通过人工洪峰更科学地用最少的水量输送更多的泥沙,实现了黄河水沙调控的最优化,使黄河下游河床不再抬高。

摘要

虽然黄河携带了大量的泥沙,但是渤海本身由于地球内力在下沉,大陆的泥沙只是填补了地壳下沉的空缺口。

而随着我国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生态环境修复已初见成效,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越来越强,区域内水土流失不断减少,黄河输沙量也明显减少。随着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生态环境恢复初见成效。植被在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地区水土流失正在减少,黄河输沙量也明显减少。

此外,河砂是建筑用的优质砂,沿海采沙量大,河道内沉积或冲刷到三角洲的泥沙也减少,不仅填不满渤海,还导致中上游工农业用水过度分流,造成黄河下游水量减少。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不断缩小,出现了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加剧的现象。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