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别称有:中原、中国、中国、中国、丝绸、茶叶、中国、九州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有神州、九州、华夏、中原四个别称。今天,边肖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四个
“中国”的别称有:中原、中国、中国、中国、丝绸、茶叶、中国、九州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有神州、九州、华夏、中原四个别称。今天,边肖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四个名字。
1.神州
赤县、神州之名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中提到战国时齐国有个叫邹衍的人说:“中国叫赤县神州。”后来,人们称中国为“赤县神州”。但是分开用的比较多,或者赤县,或者深州。
在古代,中国对天非常尊敬,所以中国的皇帝也被称为“天子”。既然天地创造了万物,当然需要神化,所以中国就叫中国。
2.九州
据《尚书·龚宇》记载,九州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禹州、凉州和永州。后“九州”指全世界,全中国。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指九州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壮丽景象。
关于“九州”的说法一直争议不断。到目前为止,有两种说法。《山海经》记载一种说法,是黄帝分“九州”;另一种说法是大禹,但现在普遍认为第二种说法更有说服力,因为当时大禹为此专门造了九个“大鼎”。后来,大禹还创造了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为了便于治理天下,他把天下分为九州,让各州督抚呈上青铜,铸造九口大锅。九州的名山大川都刻在鼎上,这些九鼎都集中在夏朝的都城,成为帝王的象征。所以才有“得天下”的说法。
3.华夏
“华夏”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相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华夏”。从字义上看,“华”字有美好的含义,“夏”字有宏大的含义。连在一起确实是一个很美的词。“华夏”指的是中原的诸侯,也是汉族前身的称谓,所以“华夏”还是中国的别称。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
4.中原
中原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意思是原野、原野。原意中没有规定确切的地理位置。“中原”一词原意为“原野”。《尚书·龚宇》第一次明确了“中原”的地理位置。《尚书·龚宇》将天下分为“九州”,禹州位列天下九州,故称中州,又称“中原”。
狭义的中原是指河南。先秦时期有洛邑(今洛阳)、陶(今山东定陶县)为天下中心之说;随着华夏人向周边地区迁徙,活动范围扩大,古代禹州被视为世界中心。广义的中原是指黄河中下游的大片地区,或者说黄河流域。
中原地区是我国朝代最多、历史最长、古都最多的地区,包括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秦朝、西汉、宣汉、曹魏、西晋、北魏、后赵、魏冉、颜倩、东魏、北齐、隋朝、唐朝、吴周、侯亮以及后唐。
光是中国的绰号就包含了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绝不仅仅是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