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现在叫什么 如今南洋是哪个地方

中国发明的“四大洋”:北洋、南洋、东方、西方。一般来说,海洋是指自然地理中的海洋,如世界四大洋;此外,在福建和广东,海洋也被用来指近海的海湾,如“伶仃洋”,文天祥留下名篇的地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0 18:40:26

中国发明的“四大洋”:北洋、南洋、东方、西方。

一般来说,海洋是指自然地理中的海洋,如世界四大洋;此外,在福建和广东,海洋也被用来指近海的海湾,如“伶仃洋”,文天祥留下名篇的地方。

但在历史上,我们经常会遇到以所在地命名的四个“四大洋”——北洋、南洋、东洋、西洋。现代名人辜鸿铭用“四大洋”概括了他的一生;

“生于南洋,学于西方,嫁于东洋,仕于北洋。”

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

海南文昌:下南洋带来的“骑楼”

这里的海洋不仅受自然地理的海洋因素影响,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与前者分离,成为文化意义上的“海洋”。更多的时候,他们指的是渡海可以到达的地区。中国一直以内陆农耕文化为纲,把大陆以外的地区视为“海外”、“海外”。

随着视野的不断开阔,我们对外来事物的描写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中古的胡,近代的范,近代的杨。

以进口产品为例。汉唐时,胡原名“胡”,如花椒、核桃等,宋明时,范名“范”,如红薯、西红柿等。从清朝开始,也有“洋火”、“人力车”、“别墅”等称呼。

站在中国自身的角度,他创造了“东亚”和“西亚”这两个术语。同样,欧洲人采取了自己的视角,产生了近东、中东和远东。

东方、西方、北洋、南洋示意图

“西”这个词起源于宋代。

《西山杂记》记载:五代时泉州的蒲有良曾赴詹城,任西洋转运使。元代文学专指印度南部沿海地区。王大元的《岛略》多处提到“西”,而“异乡”对“西”有专门的词条。继承前明观念,郑和的“西洋”指的是婆罗洲、马六甲及其西部沿海国家。

后来随着欧美列强与中国交流的增多,“西方”成为西方国家的统称。

舞台剧《郑和下西洋》

东洋起源于元朝。

东亚,与西方相对。元大德年间的《南海志》对“东洋”有了初步的划分,指的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东南亚群岛国家。明初跟随元朝分裂。张协《东西方研究》以文莱为界,划分了吕宋、苏禄、毛里乌、美罗居等。入东洋,北邻东樊(今台湾省岛)。婆罗洲(今加里曼丹岛)以文莱为界,东称东洋,西称西。

日本的沿海港口——海参崴(海参崴)

这里的东洋是广义的大东洋,辜鸿铭的“东洋婚姻”是狭义的东洋,尤其是日本,这是近代以来形成的概念。日本又称“小东洋”,与大东洋——太平洋相对。在日本文献中,东洋不仅指日本和日本海,还包括马六甲海峡以东的东亚各国和东南亚。

日本富士山

北洋与南阳

北洋和南洋,狭义上是指北方和南方的海洋领土。

北洋指的是今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渤海岛黄海一带;南洋指的是南部海疆。如,晚清设立北洋、福建、南洋水师,大致划分了各自管辖范围。三大水师中,北洋水师最为壮大。晚清重臣李鸿章担任北洋大臣,负责洋务运动,并以天津为活动中开展政冶、军事、商业、教育活动。以李鸿章为领袖,形成了晚清民国的重要臣僚派系,称为北洋派。北洋这个IP,还衍生出“北洋政fu”“北洋军阀”等子品牌。北洋指今辽宁、河北、天津、山东的渤海岛黄海地区;南洋指的是南部海域。比如清末成立的北洋水师、福建水师、南洋水师,大致划分了各自的辖区。三大海军力量中,北洋水师最强。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主管洋务运动,以天津为活动地,开展政治、冶金、军事、商业、教育等活动。李鸿章作为领袖,在清末民国时期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宗藩派系,称为北洋派。这个北洋IP还催生了“北洋付正”、“北洋军阀”等子品牌。

明朝以来的“南洋”

广义的东南亚,与西洋和东洋相对,是明朝以来南海附近东南亚国家的版图,包括马来群岛、新加波、印尼和菲律宾,以及中南半岛沿海和中国大陆以南地区。“下南洋”是明清以来著名的移民开拓活动。今天,东南亚的大多数华人都是下南洋华人的后裔。

东方海洋、西方海洋、北洋海洋、南洋海洋——不同于自然地理的四大洋或五洋,这里的“四大洋”不再是单纯的海域,而是以中国为中心的视角产生的人文地理名词。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