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城市社会治理创新之路□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玉玺“要充分发挥城市层面的作用,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和专项治理相结合,强化工作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城市社会治理创新之路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玉玺
“要充分发挥城市层面的作用,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和专项治理相结合,强化工作措施,完善思路和策略,真正把城市变成矛盾纠纷和潜在风险的‘终点站’。”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何近日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探索全市社会治理新途径、创新新机制,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让各族群众有更充分、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政治的繁荣是符合民心的。治国安邦,重在基层。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制定了各项机制,解决了影响和平稳定的突出矛盾,打击了危害公平正义的违法犯罪,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计划在高水平上前进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中国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做好城市社会治理,必须综合施策,集中力量。
中国市级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启动以来,西藏自治区高度重视,成立了区委平安西藏建设领导小组,由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成立了市社会治理组等十个专项小组,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规则,明确工作任务。先后召开部署会、调度会、推进会等各类会议,研究部署试点工作,明确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扎实推进全区市级社会治理现代化。
西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制定工作方案和指导意见,加强督导考核,整体推进全区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制定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最大限度消除不和谐因素,切实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
市社会治理各成员单位立足本职,充分发挥指导协调作用,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出台政策措施或管理办法,针对行业重点难点管理点和群众需求期盼,为市社会治理提供政策法规支持。
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平安维稳工作一起安排、部署、推进、考核,分解落实责任,拿出“任务书”,挂出“路线图”,排出“时间表”,稳步推进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
“结合西藏实际,努力完善碎片化管理模式,选择昌都市、拉萨市、日喀则市作为第一批试点,并报中央政法委批准。其余城市为第二批试点,试点同步进行,整合。”西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秘书长陈文强说。
因地制宜求实效
8月9日,拉萨市城关区嘎玛贡桑派出所金纳西路便民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报警求助,称其乘坐公交车时,不慎将随身携带的包裹遗失在公交车上。包裹里有价值4万多元的西藏首饰。
值班民警接到报警后,立即通过科技手段开展工作,最终为失主追回全部失物。
“真心感谢人民警察帮了我大忙。”其中一人握着警察的手,感激地说。
西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编织基层社会治理“民防”和“技防”两张网格,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在区域社会治理中,西藏试点城市紧密结合实际,探索建立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具有“糍粑味”、“酥油味”的社会治理模式,受到群众欢迎。
拉萨市成立了“1·7”地区稳定风险防控前沿指挥部,形成了党政军警民联勤、联保、共治、联合作战的良好局面,实现了风险的发现、准确研判、控制和良好处置。
日喀则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新模式,充分发挥“职能党组织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作用,努力构建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那曲投资6300多万元建设了市级综治中心,实现了综治中心的规范化、实体化。
为提升道路安全治理水平,林芝市探索建立“八张网”,构建城乡道路交通一体化网格化治理格局。
昌都大力推进社会治理网格化信息平台和综治视频网络建设,实现市、县(区)、乡(镇)全覆盖。
大众参与社会共建。
“以前电动车经常被盗,入室盗窃等现象时有发生。现在社会治安明显好转,邻里和睦,社会安宁。”拉萨市城关区藏热社区主任米玛次仁深有感触地说。
米次仁眼中的变化,只是西藏自治区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缩影。
为进一步加强街道层面的统筹协调能力,提升处置各类事件的水平,引导各执法力量主动参与基层事务,拉萨市城关区创新推行“街哨、部报”工作机制,针对群众需求实行“每日一哨”、重点工作实行“危急一哨”、突发事件实行“紧急一哨”、“三哨齐发”的工作模式,构建闭环管理工作格局。
“西藏的社会治安特别好。”这是来西藏的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共同感受。
西藏自治区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西藏自治区人民安全感满意度指数为99.39%,连续多年保持较高水平。
西藏有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农牧区占95%以上,农牧民占80%以上。没有农牧民的广泛参与,就没有农牧区的和谐稳定,西藏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就无从谈起。
2013年5月,“先进双联户”创建工作在西藏自治区全面铺开,全区共建联户9.2万余户,覆盖80多万户360多万城乡居民。
通过创建“先进双联户”,把服务管理与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发展稳定的任务落实到城乡基层、落实到每家每户,保联户平安,促联户增收,共创平安和谐,共同致富增收,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从而形成社情民意传导至上,政策措施落实到底的工作体系,形成了维护稳定、共同增收致富的良好局面。
同时,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和民兵的作用,依靠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教育、引导、服务、管理群众,建立健全机制,形成了人人肩上有担子、齐心协力保安全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