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视觉中国春节临近,家家户户都在打扫卫生,磕碰在所难免。还不如说剪了个洞,不仅影响清洁,处理不当还会造成感染和疤痕,甚至过年的心情都会受到影响。有人会说,割了嘴,不就是用
图片/视觉中国
春节临近,家家户户都在打扫卫生,磕碰在所难免。还不如说剪了个洞,不仅影响清洁,处理不当还会造成感染和疤痕,甚至过年的心情都会受到影响。
有人会说,割了嘴,不就是用酒精、碘酒、碘伏、红汞擦一下吗?这些伤口消毒剂确实能达到预防和控制感染的目的,用于皮肤、黏膜、伤口、烧伤创面等部位。那么,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应该如何使用?
来看看这本由天坛医院的两位药剂师樊婷和赵志刚共同推出的《伤口消毒剂必读指南》。
1.碘酒
碘酊,又叫“碘酒”,顾名思义是由碘、碘化钾和酒精制成的。属于传统的消毒剂,浓度通常为2%。
碘酊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广泛用于皮肤消毒。但碘酊有很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不能用于皮肤粘膜(如口腔、眼睛等)的消毒。),皮肤受损和对碘酊过敏的人。一般皮肤感染,如毛囊炎、疖子等,在未成熟或部分被毒虫叮咬前,可用碘酊涂抹。
用碘酊消毒皮肤后,再用酒精擦拭,可以去除碘,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2.碘递体
目前碘伏的常用产品是聚维酮碘,是家庭伤口消毒剂的首选。碘伏的杀菌效果与其浓度有关。在不同情况下,应选择不同浓度的碘伏,以达到最佳杀菌效果。
使用过程中还应注意:
■对碘过敏、烧伤面积大于20%的人不宜使用;
■碘伏稳定性差,室温下应避光保存;
■不能长期使用。长期使用可引起皮肤粗糙、色素沉着等症状,还可引起甲状腺疾病;
■不应与红汞同时涂抹,否则会产生有毒的碘化汞,对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
3.乙醇
乙醇,俗称酒精,自古就有用酒精消毒的传统,一直沿用至今。目前,75%的酒精主要在市场上销售。
75%酒精可用于皮肤消毒,但不能用于黏膜和大面积伤口的消毒,因为酒精刺激性很大,易挥发,作用不持久。
专家特别提醒,酒精消毒≠用酒消毒。葡萄酒中除了酒精和水,还含有高级醇、有机酸、酯类、多元醇、酚类等成分。这些成分对细菌有复杂的作用,对细菌有杀灭和促进作用。所以用酒代替酒精消毒是非常不科学的。
但如果是紧急情况,比如身边没有消毒液的时候,可以临时使用,但不能代替酒精的作用。
4.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溶液又称过氧化氢,浓度达到1%即可产生杀菌作用。过氧化氢性质不稳定,作用时间短,需要现在就配制和使用。
局部涂抹和冲洗后,双氧水可产生气泡,有助于清除脓液、血块和坏死组织。常用于化脓性外耳炎、中耳炎、口腔炎、牙龈脓漏、扁桃体炎及伤口清洗。用3%溶液冲洗或湿敷,适用于厌氧菌、破伤风、气性坏疽感染的伤口;1%浓度适用于扁桃体炎、口腔炎、白喉等的漱口。
需要注意的是,高浓度过氧化氢会刺激和损伤皮肤黏膜,形成“白痂”,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不能盲目使用;过氧化氢不应与还原剂、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碱、碘化物混合使用,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5.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适用于急性皮炎或湿疹,特别是感染或坏死、小面积溃疡者。
使用时,将0.1克高锰酸钾片加入100-1000毫升水配制成0.01%-0.1%的溶液,可直接冲洗伤口。也可以用无菌棉签蘸取,用纱布清洗或沾湿,然后敷在患处。渗出多的时候,可以直接将患处浸入溶液中洗浴。
请注意:
■高锰酸钾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特别是浓度过高时会灼伤皮肤,严重时可导致皮肤坏死,容易使皮肤变色,需要注意稀释;
■不能长期使用。长期使用浓度过高的高锰酸钾会破坏固有环境,但更容易感染细菌。
6.红汞和龙胆紫溶液
很多人小时候都接触过或者使用过这两种药物。药剂师建议扔掉,永远不要再用!
先说氯化汞,也叫氯化汞。它的颜色是深红色的,其中含有的重金属汞会对身体造成毒性。而且本品杀菌作用弱,完全可以用其他产品替代。
而紫药水又称龙胆紫,是一种致癌物质,会导致突变和染色体断裂。今天我们谈癌色变,是不是应该扔掉?
最后,两位药师提醒大家,一次只能使用一种消毒液,以免皮肤受损。伤口消毒剂的选择不能凭自己的感觉。你需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或者咨询药剂师和医生后才能正确使用。另外,如果家里有这些消毒剂,一定要放好,避免孩子接触,以防发生意外。
新京报记者刘洪林摄影视觉中国编辑岳青秀校对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