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远(杜豆豆万娟好书读书会&工作室联合创始人)说起清代的韩格格,估计很多人会想到《朱桓格格》中的韩格格燕子和魏紫。《朱桓公主1:小燕子与魏紫》作为一部古装偶像剧,由
作者:文远(杜豆豆万娟好书读书会&工作室联合创始人)
说起清代的韩格格,估计很多人会想到《朱桓格格》中的韩格格燕子和魏紫。
《朱桓公主1:小燕子与魏紫》作为一部古装偶像剧,由原著《朱桓公主》的作者琼瑶女士演绎:
还珠格格是一部虚构的文学作品,灵感来源于北京西郊公主墓的名字。
但历史上只有一个韩格格,就是清初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儿孔思贞。
孔有德原本是明朝的军人。崇祯五年(1632年)投降后称王。清军入关后,他跟随河南太子多多追击反清势力,镇压了江南多地的反清斗争。顺治六年(1649年)封为定南王,封地为广西。他和吴三桂、尚可喜、耿济茂一起,是清初唯一的四大汉臣。
顺治九年(1652年),南明大将李定国奇袭广西,攻破桂林,孔有德自杀。他的儿子被抓获,他的家庭成员有120多人。只有少女孔思贞逃过一劫。后来,孔有德的部将西安国安收复桂林,安葬了孔有德及其两位妻子的遗体,派兵护送,孔思贞帮助他们到了北京。
顺治十一年(1654年)六月,孔四贞扶柩入京,顺治皇帝下令举行隆重的追悼仪式,追授孔有德“武庄”称号,并在北京建立定南武汪壮寺。
孔有德还在后宫召见了孔思贞。他一看见她,就抱住她说:“孩子,你从小就受这种不幸。请把我当作你的母亲。”孔思贞立即跪下,向孝庄皇太后鞠躬,道:“谢母,祝您长命百岁。”孝庄皇后可怜孔思贞,让她留在宫里。
顺治皇帝还封这个干妹妹为国君,以国君之礼对待孔斯贞。
孝庄太后有意立孔斯贞和顺治皇帝。每当顺治退朝,她总会找个理由把孔四贞送给顺治。顺治皇帝去南苑打猎,总是要孔四贞陪同。顺治十二年(1655年)四月,孝庄太后与孔思贞聊天时,问孔思贞是否订婚。孔思贞直言:“家父生前曾将我许配给大臣孙隆之的后代。”为了尊重忠臣的意愿,照顾孔将军的情绪,孝庄太后尽管不情愿,也只好作罢。好在不久,顺治开始暗恋东阿公主,此时不了了之。
顺治十五年,孔有德之子孔思贞(1659年)被明朝李定国所杀,孔思贞成为孔家仅存的血脉。于是,孝庄太后收孔思贞为养女,并给她取名“和硕格格”。康熙年间(1662年)不久,孝庄太后下嫁孔斯贞,与孙延龄成亲。在孝庄皇太后亲自主持下,孙孔斯贞和孙延龄结婚了,一切都按照公主的婚礼礼仪来办。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一个娶汉族公主(即许)为妻的汉族男子。
另一方面,孙延龄非常有心机。刚结婚时,他对孔思贞毕恭毕敬,深得孔思贞宠爱。康熙四年(1665年),孙延龄力劝孔思贞向康熙帝请求允许他们“吃桂”,得到了准许。孙延龄一家到达桂系封地后,孙延龄逐渐排挤孔斯贞,企图控制孔有德旧部,夫妻关系恶化。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吴三桂引诱孙延龄起兵响应。次年,孙延龄杀了地方官王永年,开始响应,自称“安信王”,但他的许多下属拒绝接受。
得知孙延龄的叛乱,她坚决反对孙延龄勾结吴三桂的叛乱行为,立即毅然带兵讨伐。
孔思贞、孔思贞和孙延龄从小在军营中长大。他们擅长骑射,精通武术,既聪明又勇敢。孙延龄无力对抗他们,不得不投降。吴三桂对孙延龄的无能和孔思贞的强硬感到愤怒,于是掉头攻打广西省会桂林。孙延龄是一个透明的人,但他没有自己吹嘘的技能和勇气,所以他很快被吴三桂的军队杀死。而被孙延龄视为“无知者女”的孔斯贞,却设法保住了桂林城,搞乱了吴三桂的大后方,为清朝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她唯一的儿子在战争中被叛军杀害。
不久,孔思贞诉至法院。孝庄皇后得知养女的优异成绩,喜出望外。为了养女的安全,她不肯让孔思贞留在战场上,并降旨召回她回京作伴。
直到“三藩之乱”被平定,孔斯桢才回到北京。
孔四贞回京后,见到孝庄皇后时,母女俩哭了。孝庄皇后安慰孔思贞,仍让她住在宫里。从此,孔思贞和孝庄皇后形影不离。
她主动向朝廷交出兵权后,孝庄太后和康熙皇帝为孔思贞建了一座府邸。孔思贞脱下穿了十几年的制服,恢复了女儿的打扮。然而,她拒绝了孝庄皇后为她重新找一个好丈夫的好意。她终身未婚。她一个人住在西华门附近的南北长街,晚年十分凄凉。她经常为战争中死去的无辜者和超度者高呼口号。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孔斯贞去世,朝廷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孝庄太后曾评价孔斯贞是忠臣后裔,温婉端庄,不愧为烈士。
自孔四贞以来,清朝再也没有将格格的爵位授予一个汉族女子,孔四贞成为清朝唯一的汉族格格。
《孔四镇》中孔四镇的惨淡历史,后来被民间解读为公主坟的来源之一。关于琼瑶女士根据公主墓和韩格格孔四贞的故事写了《朱桓公主》。
(本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