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va的照片可以绘制。近年来,罗森、7-11、全家福等外资连锁便利店在中国市场跑马圈地,便利店越来越多,营收不断攀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罗森财报数据显示,2020财年(2020年3月至2
Canva的照片可以绘制。
近年来,罗森、7-11、全家福等外资连锁便利店在中国市场跑马圈地,便利店越来越多,营收不断攀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罗森财报数据显示,2020财年(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营业收入约666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00亿元),营业利润408亿日元,同比分别下降8.8%和35.1%。但海外业务同比增长9.2%,实现营收613亿日元,在华业务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同样,7-11、全家等便利店企业在中国市场也赚了不少钱。外资便利店24小时营业,“综合便利店+简餐”的零售特点颠覆了本土便利店的经营模式。连锁便利店成为“上班一族”小憩的驿站,覆盖范围也从一二线城市延伸到三四线城市。
疯狂开店大赛
国外便利店进入国内市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随着进入者越来越多,市场的火药味也越来越浓。本土便利店品牌,或者罗森、7-11、全家福等外资便利店品牌都加速扩张,一场声势浩大的开店大战已经打响。
2021年,便利蜂计划在全国二三线城市开店近4000家,到2023年便利蜂门店数量达到10000家;同样,罗森中国副总裁张生透露:2021年罗森将保持30%-40%的增速,计划新开门店1100家左右。同时还是会在一两个新的省份拓展市场。到2021年底,门店总数计划达到4300家以上。
和其他超市、大型卖场一样,便利店的营收基本来自商品销售,所以门店数量过多,无法覆盖更广泛的人群,也有利于业绩的提升。此外,便利店是中国零售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使国内一二线城市便利店竞争格局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三四线城市仍有可挖掘的增量。
从门店数量来看,在“寄生”加油站中成长起来的易、佳等本土便利店品牌,具有外资品牌不可比拟的规模优势。在服务方面,国外便利店品牌设置了休息区,增加了轻餐饮,生活服务更齐全,更受年轻人欢迎。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20年中国便利店百强榜单。中石化旗下便利店品牌易捷以27699家门店排名第一,美宜佳超越中石油排名第二,全家以2856家门店排名第五,罗森和7-Eleven分别以2707家和2147家门店排名第六和第八,苏宁小店以1835家门店排名第九。
本土品牌和国外品牌各有竞争优势。双方在相互博弈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对方的优点。外资便利店品牌不断开店,本土便利店积极优化服务体验。所以可以发现,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本土品牌和外资品牌展开开店竞争,便利店市场一片火海。
罗森的进退
进入中国市场后,罗森选择了“店铺扩张模式”,占领更多全新的市场。
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罗森以上海及周边城市为主要基地,期间拥有252家净门店。上海及其周边城市有1826家门店,其次是重庆、大连、北京及其周边城市,分别有341家、249家和215家门店。截至2021年2月底,罗森在华门店共计3344家。
得益于罗森门店数量的增加,罗森在中国的收入不断提升,最终实现了全年盈利。但从长远来看,下沉到国内消费潜力巨大的三四线城市,对罗森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方面,相对于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生活相对舒适,也就是说24小时服务对三四线人群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便利店融入轻餐饮服务在三四线城市只起到“早餐店”的作用,这意味着罗森相对于本地便利店的优势在三四线城市并不突出。
另一方面,罗森在三四线城市的盲目扩张也会带来更大的成本压力。虽然三四线城市的门店租金和人力成本比一二线城市低,但开店越多,成本越高。而且消费者对罗森的新鲜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也会影响业绩。
如果罗森在中国市场大步前进,在日本市场几乎将面临大溃败。
受疫情影响,2020年罗森日本市场业绩大幅下滑。财报显示,2020年,罗森集团营业收入约为6660亿日元,同比下降8.8%;营业利润为408亿日元,同比下降35.1%;在此期间,日本新开门店373家,关闭341家,净门店数为32家。
【/s2/】毫无疑问,关店、缺员、业绩下滑导致罗森在日本市场的发展陷入瓶颈。
疫情期间,人们呆在家里,在家工作,导致日本便利店客流量减少,业绩一落千丈。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4-9月,日本部分商圈店铺销售额下降90%,导致日本三大便利店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4%。
此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人力短缺阻碍了罗森在日本市场的扩张。众所周知,日本国土面积小,人口少,人口老龄化,这意味着便利店很难长期招到24小时员工。另外,便利店在日本遍地都是,市场基本处于饱和状态,扩张空很小。
总而言之,罗森在日本市场难以维持,试图转战中国市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计划到2025年底将在华门店数量扩大至1万家,深挖中国便利店市场增量空,形成“中国市场进,日本市场退”的局面。
挑战接踵而至
在零售市场,由于缺乏品牌监管,加盟商的服务质量处处受到质疑,罗森也难逃其咎。
今年年初,有网友爆料称,北京高碑店罗森便利店店员将掉在地上的食物洗干净后继续出售。顾客质疑后,他毫无悔意地说,地板天天擦,菜也洗过了,就放在锅里继续卖。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网络上对罗森食品安全的质疑甚嚣尘上。
事实上,知名连锁零售品牌出现产品质量或食品安全问题是很常见的。7-11、全家福等便利店品牌也因管理缺陷受到质疑。然而,对于迅速膨胀的罗森来说,一个小小的“拦路虎”就能让他倒下。
况且在中国市场,除了传统的便利店品牌,JD.COM、阿里等资本也加速进入便利店市场,形成新的竞争态势,罗森的竞争压力倍增。据毕马威《中国2020年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除石油便利店外,其他8家便利店(美宜佳、天府、苏宁店、红旗、全佳、罗森、十足、7-Eleven)的市场份额仅占32%,而罗森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为2%。
不仅如此,随着传统商业模式智能化、线上化进程的加快,便利店市场也面临着线上扩张和智能化转型的挑战。对此,罗森株式会社社长Masanobu Takemasahiro表示,“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此外,我们还计划结合中国市场的送货上门服务”。
传统便利店为了更好的服务顾客,正在向线上化、智能化转型。基于消费习惯、线上反馈等信息,描绘消费者画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消费服务,可以大大增加用户粘度,在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口碑优势。同时,设立配送服务也会扩大销售范围,从而适当降低开店密度,降低开店成本。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罗森会加大在中国的市场,而外资便利店和本土便利店也会有更大的摩擦和冲突,国内便利店市场必然会有一场恶战。
文/新零售参考,微信官方账号ID: xlswaican [/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