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推广模式有哪些,18种最有效推广的方式

一个好的推广活动不仅需要好的创意,好的推广组合,还需要好的执行力。成功的推广是成功的,因为它能吸引大量的顾客,使他们购买产品;顾客之所以被吸引并积极购买,是因为热烈的活动氛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5 04:21:08

一个好的推广活动不仅需要好的创意,好的推广组合,还需要好的执行力。成功的推广是成功的,因为它能吸引大量的顾客,使他们购买产品;顾客之所以被吸引并积极购买,是因为热烈的活动氛围感染了顾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购买欲望。另外,消费者总是有很强的“从众”心理。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促成促销活动的成功。

六大推广爆点:

1、错觉折扣——给顾客不一样的感觉。

2、一瞬间的黄金——让客户趋之若鹜。

3.超值-一元-舍小取大的促销策略。

4.关键价格-客户的视觉误差

5、阶梯价格——让客户自动省心。

6.降价加折扣——顾客的双重利益。

一、错觉折扣——给顾客不一样的感觉

东西便宜,质量肯定差。这是很多人面对各种打折时的共同心理。并且要消除客户心中的疑虑,让他们觉得自己其实是赚了,质量并没有降低。比如“在我店消费满120元即可购买价值150元的商品”或者“在我店消费满99元即可选择任意原价商品”。

实际案例:

在一次活动中,日本三越百货制定了促销政策:凡在本商场购物的顾客,无论买什么,都可以用100元购买价值130元的商品。只要买了,店家当场给顾客优惠30元。广告一出,立刻吸引了众多顾客的目光,他们蜂拥至三越百货挑选自己需要的商品。一时间,冷清的店铺开始变得红火起来,一家濒临亏损的店铺销售客户开始猛增。

案例研究:

自古以来就有一句话“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国外也有。很多客户宁愿选择一些功能少的,便宜的,能满足自己需求的,原价不打折的产品,这样会觉得自己没被骗。很多顾客很少光顾甚至看商店里打折出售的产品,也很少有人相信老板会做无利可图的生意,即使真的不赚钱。因为他们认为这些都是假的,只是引诱他们购买的借口。不管你给多少折扣,明智的顾客只想要真实的价格。

这种操作的优点:

错觉打折有什么好处?

其实只是以一种隐晦的方式出现。与直接折扣相比,错觉折扣更具艺术性,更能吸引顾客的注意力。以故事中的促销方案为例。针对顾客的“便宜没好货”的心态,利用金钱价格的假象,实施“花100元买130”打折的假象,不仅使顾客避免了打折商品的误解,而且真正起到了促进销售的作用,使得百货公司的销售数量成倍增长。

第二,片刻的金钱价值——让顾客趋之若鹜

“一分价钱一分货”的促销方案是让买家在规定时间内自由抢购商品,并以超低价格出售。比如在你的店里,每天早上9:00-9:05之间拍下的宝贝,可以卖到5元的价格。这次促销看似亏大了,但实际上这一步棋给你带来了人气的剧增和很多潜在客户。客户被吸引过来之后,接下来就是让客户自愿付费了。

实际案例:

吸引消费是个头疼的问题。为此,武汉某超市推出了新的营销模式:晚上7点到7点10分,这十分钟内所有商品打九折。这个创新在那天并没有带来很大的收益。然而,第二天,一群消费者来到这家超市排队。这期间人流量达到同期的5倍,第三天接近同期的10倍。这家超市那个月的销售额翻了五倍。

案例研究:

很多人看到这个营销政策,第一反应就是怕被骗。然而,在超市履行的第一天之后,观众的认可不会被任何数量的宣传手段改变回来。而且无形中炒作了超市,带来的后期效益也不容忽视。

其实还有一点很巧妙,那就是时间段。这个时间段最好有一个提示性的标志。晚上7点,中国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知道这是新闻联播的开始时间。久而久之,很多人看到这个时候的新闻联播就会想到这样的店。那么中间就会有一部分人忍不住成为这个超市的宣传员。然后就是第二天或者第三天的巨大流量。以此为循环,消耗功率不小。再加上超市销售的消费品种类齐全,也能给超市带来更多的商机。

这个操作有三个主要优点:

1。独立于受众的沟通

2。省了不少商场的主动宣传费用。

3。人气提升带来的更稳定的客户。

超值一元,就是在活动期间,顾客可以花一元钱购买平时几十甚至上百的商品。表面上看,这种1元价位的商品确实赚不到什么钱,但是通过这些商品,店铺吸引了大量的流量。如果顾客买了1元的商品,要付10元邮费,那么他很可能会选择店里的其他商品。而那些不抢一元商品进店的买家,在你店里买其他商品的可能性很大。

实际案例

在绍兴的一家超市,由于市场不景气,人流量很少。有一天,老板突发奇想。人们不会来买东西,因为他们觉得商品太贵或者没有必需品。于是老板做了一个决定:

把超市里的35件商品(费用大概是3-6元)分成7组,也就是每组5件。一周七天,也就是一天一团,而这些商品的价格只有1元。

当老板把这个决定告诉员工时,员工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然后,第二天店家就贴出了这个广告:

30件日用品,只卖1元,数量有限,售完即止,

(每件商品每次交易每人限购一件)。很多人看到这个广告,看了一眼这30件商品,被业务员确认为1元价格。这些物品都是日常消耗品,如牙膏、毛巾等。于是开始了销售狂潮。老板每天每件商品的数量是100件,也就是每天500件。而且很多人在购买了这种物超所值的商品后,对购物有了一定的感受和需求。所以我也会顺便买一些其他不打折的商品,这样超市其实也是有利润的。

可惜这家店消费者意想不到的消费力是如此巨大,几乎仅仅一个小时后,当天1元的商品就卖了一个空。更有意思的是,很多消费者都在问,他们需要的商品什么时候会以1元的价格出售,那么在那些时候,更多的消费者会购买,当然不仅仅是1元的商品,还有其他的商品。

案例研究:

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两个环节:

一是超低价格;第二:限量。

在整个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其实是有一定积累的。这个时候消费者不是买不起,而是不想买。如果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被激起,那么后期的消费能量就会被开发出来。之后,相关的销量也会随之而来。

这种操作的主要优点是:

在较低的成本下,超市相关商品的销量获得了不少收益。

唤醒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后消费者的消费不可忽视。

而不是一次性拿出全部30种商品,引起了消费者的长期关注。同时,由于出售的商品都是日常消耗品,每天都会用到。每次使用,消费者都会联想到这家店,会给一些顾客带来二次推荐,而且是免费的。

四。关键价格-客户的视觉误差

所谓临界价格,就是在视觉和感性认识上给人第一错觉的价格。比如以100元为边界,临界价格可以设为99.99元或者99.9元。这个临界价格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给买家一个视觉上的误差。不是几百块的货,只是几十块。在互联网上,也可以采用这种价格策略。

实际案例:

很早的时候,就有这个推广计划。10元变成9.9元,40元变成39元,以此类推。这里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早期的实际案例。

在一个小超市里,超市里的商品并不太多,但是因为某些原因,商品陈列的很乱。老板总是用市场的正常价格来确定商品的价格。记账时,老板用电脑算了一下价格,数字是9.9元。老板突然觉得这个价格好像比10元的便宜很多。于是这家店原来的全价商品(比如20元、50元)集体便宜了0.1元到1元。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说了,也就是第一家吃蟹店取得了自己的成功。从小店到超市。

案例研究:

现在很多人都发现了这个定价的高明之处,但仅仅是凭个人感觉。其实老板想到这个定价的时候,只是觉得价格看起来有点不一样,而且让人感觉舒服,没有压力,就定了这样的价格。其实这就是数字心理学中提到的数字压力。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那么小小的利润也会让生意收获非凡。

这种操作的主要优点是:

低成本投入,获得受众的认知,从而推广自己。

顾客的错误眼光导致店铺的个性化,从绝大多数中脱颖而出。

更多的组合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价格吸引顾客。

五、阶梯价格——让客户自动省心

所谓阶梯价格,是指商品的价格随时间呈阶梯式变化。比如新品,第一天五折,第二天六折,第三天七折,第四天八折,第五天九折,第六天原价。这就给了顾客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越早购买越划算,减少了买家的犹豫时间,促使其冲动购买。当然,梯子的方式有很多种,店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置。目的是吸引顾客,不使商店赔钱。

实际案例:

下面举几个相关案例:最初是在国外的一家蛋糕店开始的。蛋糕店老板每天卖不完的蛋糕,第二天就给了原价一半的折扣,然后第二天基本就卖完了。美国爱德华法宁的商人得知此事后,受到启发,提出了这样一个自动降价促销方案:“前1-5天全价销售,5-10天25%,10-15天50%,15-20天75%”。

该方案中的降价幅度可以针对不同的行业以不同的比例进行规定,对于期限较大的商品可以增加折扣,而降价幅度的天数会加长。

案例研究:

案例很短,但直接说明了一件事。对于季节性商品,如果商家不及时处理,特别是那些快过期的或者疏忽大意的,就会变成废品,废品不值钱。

对于这些季节性商品,商家要及时处理,及时收回成本。这就像现在商场经常打出的口号“亏本处理”之类的。当然,在目前的市场中,大部分还是有非常客观的盈利的,也有一部分是实实在在的亏损。他存在的理由无非就是上面提到的:商品是有季节性的,如果商家不处理,那么这些商品就没有价值。与其浪费生产成本,不如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此操作的主要优点:

商品本身已经生产出来了,与其浪费,不如再利用。

即使利润很少甚至不盈亏,也比等着商品完全失去价值划算。

降价本身就是对消费者消费欲望的刺激。面对这种刺激,消费者的流量和数量也相当可观。

六。降价加折扣——为客户带来双重好处

实际上,降价加折扣是一种商品的降价和折扣以及双重福利的结合。比如以100元内的商品为例。如果你直接给他们打六折,一件商品就损失了40元的利润。但如果我们先把100元的商品降价10元,然后打八折,那么一件商品损失的利润就是28元。不过,买家对后者的感觉更好。

案例研究:

这种时尚品牌商城的做法现在很常见,但在当时是一种创新。在大市场的背景下,消费者除了直观的价格优惠,还需要更多的优惠政策,打击了他们的消费欲望。

对于很多商场或商家来说,每到节日,消费政策的可变性都会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何将大市场体系下的雷同转化为个性化,那么销售政策的个性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毫无疑问,当时的这家商场就是这么做的,而且做得很好。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双重优惠政策,如果计算合理的话,力度甚至不如单一优惠政策,聪明的消费者是不会上当的。当然,在大趋势的引导下,很多商家还是采用这种双重甚至多重的营销手段。

这种操作的主要优点是:

多样化的促销手段,

不同形式的优惠政策组合,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同时满足不同消费优惠政策的需求。也就是扩大了消费人群,也更有助于整体人流。

消费政策多样化,也可以帮助商场专注宣传工作,遍地开花。双重优惠的组合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对提高客单价的兴趣也有很大的帮助。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