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我们熟悉的IE浏览器就要“退休”了。5月19日,微软表示,从2021年6月15日起,IE浏览器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微软解释称,由于过旧的IE浏览器给消费者带来了非常糟糕的体验,基本上
明年,我们熟悉的IE浏览器就要“退休”了。
5月19日,微软表示,从2021年6月15日起,IE浏览器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微软解释称,由于过旧的IE浏览器给消费者带来了非常糟糕的体验,基本上没有人会主动使用,因此公司没有必要继续维护。
那么,IE浏览器经历了什么?
我曾是国王。你可能没用过IE,但你一定看过IE恶搞段子:
这个非常经典:
虽然网上关于IE的笑话层出不穷,但是很多朋友对它是又爱又恨的态度。毕竟Edge上线之前,你得硬着头皮用IE下载其他浏览器。但是我们不能否认IE在网页浏览器中的意义。
1995年,windows95发布。当时美国的互联网已经非常发达,各种品牌的浏览器百花齐放。其中,网景适时推出免费版“网景浏览器”,风靡全球,成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浏览器品牌。为了和网景竞争,微软玩了一个骚操作:财大气粗的微软诱骗购买了另一款流行的马赛克浏览器的部分源代码和相关授权,并称“新浏览器是马赛克的衍生品”。然而一年后,微软更名为IE 1.0,等到Mosaic旗下公司Spyglass反应过来的时候,IE已经席卷全美,打败了对手网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它成为了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浏览器。
IE的爆炸也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注意。从1997年开始,美国司法部指控微软存在垄断行为,将windows和IE捆绑销售,于是微软陷入了长达4年的反垄断调查。但IE并没有因为垄断调查而放缓脚步,发展势头依然异常迅猛。当时IE在微软的地位,仅次于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软件,属于微软的“金字招牌”,所以微软每年都会在IE产品线上投入上亿美元来完善其功能。
衰落的开始:通货膨胀和傲慢2003年,微软接管了垄断。然而,微软表示,它最需要的是钱,它直接损失了7.2亿美元。此时IE在浏览器市场的占有率高达95%,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
而IE的没落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随后几年,微软开始膨胀,觉得躺在金山上也能赚钱。最明显的反应体现在IE的更新速度上:从原来的一年一次的大版本更新,变成了两年一次。而IE 6到IE 7直接用了五年。
显然,IE更新慢跟不上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各种网络安全和协议问题不断暴露。最著名的是“needham变种家族”,一种利用IE漏洞设计的网络病毒,很多用户深受其害。
对于用户层出不穷的问题和抱怨,微软和IE项目组都选择了装死。
这里要从上面提到的网景说起:1998年,被微软挂了号的网景,不得不被AOL收购。收购前夕,网景成员做出了一个有些悲壮的决定——他们将网景浏览器多年努力的成果——源代码和内核架构免费发布到网上;2003年,微软败诉后,AOL也放弃了网景项目组,网景当场解散。2008年,网景浏览器停止运营,一代互联网传奇就此消亡。
但有时候世界就是这么神奇。这群年轻人的开源代码是被另一群年轻人发现的。他们变得富有并致力于研究。两个浏览器品牌诞生,成为IE的“终结者”。
这就是Google chome和Firefox chome的由来。
2006年,在W3C(万维网联盟)的倡导下,HTML5这种极具活力和创造力的语言得到了大众的认可。随后,基于HTML5的多媒体应用如野火般迅速发展。很多浏览器也抓住了时代的列车,实现了质的飞跃。
一直和W3C关系不好的微软看着HTML5飞速发展,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2009年,微软推出了IE9.0,号称可以解决很多安全问题,支持更多HTML5标准。但是,IE 9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不支持xp系统。这就导致了IE 9的口碑不佳,完全成为了谷歌、火狐、欧鹏等浏览器的背景板。
此外,当时智能手机业务也在蓬勃发展,IOS和Android都推出了新一代产品。而IE在移动端也没能扳回一城。总的来说,微软在移动端的策略是失败的,windows phone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虽然微软已经在Windows Mobile和Windows Phone 7上推出了IE手机浏览器,但是这个IE手机浏览器和桌面IE浏览器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它们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内核。可以说这款IE Mobile没有继承桌面系统的优点,也带来了很多新的缺点。当然,归根结底还是windows phone和win 8这两个不好的系统带来的连锁反应。
因此,IE的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蚕食。虽然IE也在不断改进优化,但它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始终找不到正确的方向。2014年,微软宣布停止对IE的技术支持,开始致力于新的浏览器Edge。如今Edge的成功让IE更加被忽视,连微软自己都觉得IE是个包袱。
IE浏览器的体验真的很尴尬,从独霸市场,谁也不对,再到开发浏览器只是一些单位网站。虽然IE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但平心而论,它曾经是一款非常成功的产品,属于一代人的共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