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刚装修完,就想做个音响。从第一次想到设置家庭影院开始,慢慢发现自己想要的是真实自然的声音,于是不小心烧了,于是有了几个月的折腾。幸运的是,声音慢慢接近我想要的,所以我订
新房刚装修完,就想做个音响。从第一次想到设置家庭影院开始,慢慢发现自己想要的是真实自然的声音,于是不小心烧了,于是有了几个月的折腾。幸运的是,声音慢慢接近我想要的,所以我订购了自己的HIFI系统。
我的系统配置:
扬声器:BT-AUDIO交响乐1号落地箱
功放:天翼AD-2SE A类功放
音频来源:ROTEL RCD-12 cd播放器
电线:BT-AUDIO PR35发烧喇叭线和WZ98信号线。
其他:干隆盛F1000电源滤波器,定制实木柜。
首先,确定系统需求。
我的环境是方的,近30平空,声学方面没怎么做过。至于听的喜好,我喜欢听各种各样的音乐,有蓝调,民谣,爵士,蓝草,一点软重金属,一点流行,还有几百张CD里的一些经典。
另外我喜欢声音首先要有韵味,其次要通透不闷。我非常注意声音的细节,如蔡姐姐的《月光小夜曲》中青蛙的叫声,或钢琴曲中的蝉鸣和流水。这样的表现让我觉得很棒!整体预算在3万元以内可以接受,从而开始了我漫长的购买hifi之路。
二、选箱之路
刚开始的时候,我也在网上看了大家推荐的音箱,比如邓纳,ATC,尊宝。为了一睹真容,我驱车数百公里来到一家音像店试听。我喜欢邓纳的声音,但它的音色太单薄,这让我有些失望。后来去听了包华704,声音很不错,但是第一眼感觉低频不是很丰富。网上有个框写着包华。你在前端投入多少,就能显示出多少。这不是拼命烧钱吗…
我们继续在网上练习吧。偶尔看别人在朋友圈分享,看到一篇关于第一交响曲的文章,觉得里面的话很好。与其盲目追逐何炅品牌,不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音箱!于是我开始了解这个音箱,四分频四单体的设计,盒子也很大很重。和我之前听过的设备比起来,就更差了。经过长时间的调查,也咨询了很多朋友,觉得可以先下手为强。所以在网上买了这么大的落地盒!现在想来,虽然我老了,但还是很前卫大胆的。
幸运的是,这盒《第一交响曲》没有让人失望。实物比网上看到的漂亮多了。这种颜色和木质纹理很接近我的家居风格,看起来很和谐。人和爱吃的人也是,没有人会对美好的事物感到厌倦。《第一交响曲》就是这样一个盒子,看着很赏心悦目。
这个盒子的设计也很独特。有些像老式的挂钟,顶部像切掉两个角的正方形。它从顶部向下,使盒子看起来有棱角,而前面稍微突出。整个音箱一下子变得既有设计感又不张扬,流露出一丝复古感和现代棱角感。
从侧面看,它也是沉鱼落雁,更像一个古老的挂钟,在我的记忆里找到了永恒的声音!一点都没变。
这首第一交响曲是一个四声道、四单体的结构。它是一个双高音系统,由一个波导锥和一个金属圆顶组成。从这种组合来看,交响曲1的高频是一种优美的风格。不如丝膜高音柔和,但声音通透,延展性更好。前面说过了,我就是喜欢通透的声音。
这个6.5英寸的中音保证了高频和低频的平稳过渡,11英寸的大口径低音单元,配合它的大箱体,足以应付各种古典的编织。
三。功率放大器的选择
确定了盒子之后,我觉得第二个要考虑的是功放。我根据自己喜欢的声音朝向,在开放通透的音色风格中选择大电流高控制的功放,因为我觉得交响乐一号的灵敏度更能表现出大电流驱动的声音的层次感,而高控制能让声音干净简洁。在这个前提下,我听了一些功放,也验证了我的思路是对的。交响乐一号表现出迷人的音色,干净透明又不失韵味,由更透明的大电流功放驱动。当然,这不是丹娜在北欧葱郁的草地上清亮婉约的少女嗓音的通透,而是一个在静夜里历经沧桑,归于平淡的女声的通透。
最终选择的时候,发现口袋里的钱多少是最关键的因素,于是放弃了自己喜欢的音乐,托尔和萨顿21SE,选择了天翼AD-2SE。(当时也在搞活动,那个价格一直让我觉得很便宜)。
下面我就把自己听推交响乐一号功放来回的感受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Spock MT50:声音浑厚,略闷,韵味有点过了。
3.8i(kt88):胆机里的声音属于酣畅淋漓的风格,韵味十足,同时又很清澈。是几千块钱区间胆机里我最喜欢的声音,但是动态大了一点,所以不足。
传真A5.5:推力不错,声场全面,但音色适中。也许它的特点就是缺乏特色。
优雅A-221:声音和A5.5风格基本一致,只是稍微薄一点,贵一点,但是中庸的风格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瑟斯顿21al:个性鲜明的功放。我到现在都忘不了它银质感的高频,但是它的弱势太明显了,低频很弱。
天翼AD-2SE:声场不错,声音流畅华丽,推交响曲一号操控感十足,感觉不像online那么单薄。低频下潜不错,有点丰富。总体:漂亮!但还不够真实!
第四,匹配音源
按照我的理解,音源是音箱和功放确定后最后选择的环节,但依然是零花钱的关键因素。选择流行的数码播放器还是CD播放器是个问题。我还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上网时间不多。我不习惯网上下载音乐听。另外我觉得CD的音质会更好。看了天一、罗特尔、奥力的CD,最后决定选罗特尔。
天翼AD-2SE与第一交响曲结合,信息量丰富,韵味悠长。因为AD-2SE A级的优点,在操控上表现突出。当结合ROTEL RCD-12,听动感音乐(如Whitehead Guy,Sequoia Boy等。),实际上表现出了一些威严的气势。第一交响曲音色流畅华丽,气势磅礴,音场恢弘。
像春风一样舒适
说到我的系统,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那温暖柔顺的声音,听起来很丝滑!
比如听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的声音温暖顺滑,就像巧克力一样。然后,当管弦乐队的声音一起加入时,温暖感越来越强。这种温暖不是灼热的毒音,而是通过《第一交响曲》的四频设计,细腻地展现了录音的原貌,绳结的高度、乐器的定位、各个频段的响应,都是录音原貌的真实回放。但是不像监听音箱那么直白。它只是真实地回放,不管听者的耳朵。第一交响曲在还原真实面貌的同时会有一点温暖的润色。比如小提琴的琴弓摩擦琴弦的时候,多了一点温暖和润色的散香,琴身的共鸣也更加温暖。再者,这种温暖有一种整个人沉浸在洗澡中的融合感。感觉整个人都沉浸在这温暖的音乐中,连空的空气都仿佛温暖了几分钟。
密密麻麻,细节丰富。
我组合的另一个优点是声音很密集,也就是密度感超强。在听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时,可以听到坐在桌边的乐手用琴弓轻轻拉弦,那是一种舒适、舒缓、木讷的声音。虽然每架琴的声音都不大,但是放在一起弹感觉很密集。这种感觉就像是在一个茂密的森林里,周围都是密密麻麻的树,头顶上盖着一个巨大的树冠。这一刻,一种平和感油然而生。听这个组合的感觉是一样的。密密麻麻的声音,像密林中的树木,覆盖了整个人。此时的我,内心宁静祥和,感觉时间越流越慢,让自己慢慢沉浸在音乐的水中。
在动与静之间自得。
期间一点点,刚刚演奏的第一交响曲,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吗?虽然交响乐一号的音乐密度很大,这是使用双高音配置扬声器的独特优势,但是通过天翼AD-2整体低频太丰富,我空室没有处理。把音量调大似乎有点过了,但恰恰说明了《第一交响曲》在大动态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良好的控制力。请听比尔·艾文思的“王思然圆舞曲”。低音和钢琴刚开始的慵懒,紧接着鼓刷轻轻的刷着钹,飘在空的空气中,空之间略带悠长的余音,让细刷的鼓声越传越广。这种动与静的切换,可以应用自如,高与低,没有任何违和感。
第五,系统总结
1.举重若轻是对《一号交响曲》最好的描述,《一号交响曲》可以轻松应对各种音乐,它可以激情迸发,也可以轻声吟唱。
2.精致。也许乍一看,这两个字与第一交响曲庞大的身躯毫无关系,但事实上却是如此。第一交响曲的声音非常细腻,分辨率惊人,表现了音乐中的所有细节。
3.第一交响曲的声场表现不错,有很好的深度感,非常适合交响乐的演奏。但是,我要调很久,只能调到一个皇帝的位置。即使人坐的位置稍有偏差,也已经感觉不平衡了。
4.虽然是11寸的低音单元,但是交响乐一号的低频并不是那种打肉的感觉,也就是说,并不是那种反应极快,像低音炮一样下潜很深的低频表现。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轻松自然的。对于《第一交响曲》的演奏者来说,应该是比较熟悉的,听感舒服,不压抑。
虽然环境上还有一些细节,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整个系统的表现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如果整体的形象-约束力和开箱的感觉更突出,我会更加惊叹。但是,我也知道,也许只有金星的残缺美才能让我更有想象力,我才会更有动力去追求HIFI,得到更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