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思考:销售目标怎么分解?你知道客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吗?1。目标分解:使目标具体可行生活中,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100万对你来说是很多,但是如果你把这100万分成10份,
阅读前思考:
销售目标怎么分解?
你知道客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吗?
1。目标分解:使目标具体可行生活中,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100万对你来说是很多,但是如果你把这100万分成10份,每份就变成10万,再把这10万分成10份,每份就变成1万,你会觉得数额不是很大。
如果把这一万元进一步细分成20份,每份变成500元,你觉得金额很小吗?
其实,这就是目标分解的魅力所在。
我们在阿里巴巴的时候,每年定的销售目标都贴在墙上。
2013年我们区域大概有20个业务员。大家报的销售目标大多是50万、60万、80万,最高的有120万。但是,我没有走寻常路,报了一个在大家看来近乎疯狂的数字:588万元。
你为什么目标这么高?因为当时业绩的天花板是600万元。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无法完成的天文数字。连马云都以为我最多只能完成365万。
目标确定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解目标,把这个看似不可能的大目标分解成每个月,每天,把它们变成切实可行的小目标,严格按照这些小目标来有序推进工作。
最终我完成了当年630万的销售额,超额完成任务。
其实那一年,我工作很轻松。正常情况下,我一周会见三天客户,在公司呆两天,休息两天。这一切都归功于我对目标的合理分解。
1.将全年的预期销售额细分到每一天。首先,当年度销售目标确定后,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列出实现这个目标的必要条件,你目前拥有的条件和资源,以及实现目标可能遇到的困难。
比如,要实现这个目标,你需要支持多少客户,目前的客户数量是多少,现阶段客户的特征是什么,客户的回头率是多少。
对这些内容做出准确的判断后,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全年的预期销售额按照季度、月、周、日的级别进行分解,最后细化到每一天。
需要注意的是,目标分解的时候一定要量化,也就是分解到季度、月、周、日的销售金额一定要清晰,用具体的数字量化。
目标分解后,就可以根据每天的目标销售额来推进工作。
比如你今天有一个5万元的销售任务,那么你就要做好计划。5万元的销售额将如何实现?都是来自某一个A类客户,还是来自少数B类、C类客户,还是新开发的客户?
总之,当你把目标分解后,你的工作方向会更清晰。
2.充分考虑市场、战略和团队在分解你的目标时,除了访问的数量和质量,你还需要考虑三个问题。
当你从这三个角度思考问题时,你的目标分解会更科学、更合理、更实际。
①市场在哪里?
在你分解你的目标之前,你需要弄清楚你的客户在哪里。哪些地方是你的主战场,哪些地方是你的副战场?你应该如何分配你的时间和精力?
2013年,我负责的主要市场是杭州主城区和萧山区。在分解销售目标时,我主要以这两个市场为导向,计划在这两个市场实现50%的业绩。
至于杭州周边的市场,比如富阳、桐庐、临安,我的计划是业绩达到40%。就这样,我把业绩剩下的10%放在了国外市场。
这样分解目标后,我的市场布局就一目了然了。
②策略是什么?
顾名思义,销售策略就是为实现销售目标而采取的销售手段。制定销售策略的时候,一定要想好怎么做才能事半功倍。
当时,我采用了两种主要的销售策略:
首先,会被卖掉。
所谓营销是指邀请潜在客户到公司总部,利用公司的资源帮助我们与客户沟通,提高签单效率。
我每月举办一次这样的博览会。因为我已经划分了自己的市场,所以开销售会的时候会根据每个城市的市场份额和我对A、B、C客户的实际需求邀请相应数量的客户。
通过推销的方式,我的签约率大大提高了。
其次,同一个客户永远不会看到第三次。
当时我规定,同一个客户我最多只见两次。后来我曾经做过一个统计。那一年,不超过10%的客户见过三次面,不超过25%的客户见过两次面。也就是说,我遇到的客户,有65%左右是一次性成交的。
如果你不关门,我就放弃了。
当我这样问自己的时候,其实是在强迫自己去充分认识和了解每一个我想认识的客户,搞清楚这个客户是不是真正的KP?你愿意签单吗?你有支付能力吗?
其实这也是我执行力强的一种表现。
任务一旦确定,就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只有这样,你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推动自己向目标靠近。
③团队如何分工?
成为顶级销售,需要从公司申请助理,组建销售团队,对销售团队进行明确分工。毕竟一个团队比一个人孤军奋战更有力量。
当时我的销售团队只有三个人,包括我。我是这样分工的:
我主要负责见客户和辅导助理,两个助理主要负责开发新客户和售后服务。在这种合理的分工下,我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简而言之,不要害怕设定销售目标。很多时候,你觉得自己离目标很远,是因为你还没有认真思考过如何去实现,更不用说尝试去做了。
3.四大问题,反映客户的真实需求判断客户的真实需求,首先要找出客户的痛点。需求背后往往是痛点。
比如,如果某人的痛点是赚钱太难,那么他的需求可能是赚钱更容易;再比如,如果某个人的痛点是市场上很难买到好的馒头,那么他的需求可能是吃到好的馒头。
在销售中,挖掘客户需求的过程,其实就是寻找客户痛点的过程。
只有找准客户的痛点,才能进一步细化客户的真实需求。痛点错了,那么需求自然就细化错了。
在销售中,客户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痛点,但不是每个客户都愿意主动说出自己的痛点,或者能说清楚自己的痛点。
而且我们不能一上来就问客户:“你的痛点在哪里?你的需求是什么?”
所以,比较好的方法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客户说出自己的痛点,然后根据这些痛点提炼出客户真正的需求。
我在阿里巴巴的时候,我们设计了四个开放式结构化问题,专门用来寻找客户痛点。
基本上可以通过图中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问题锁定客户的痛点范围。例如,客户对什么不满意?是业绩还是用户数量,市场规模,品牌,团队还是贸易形式?
一旦确定了客户的痛点,你就可以根据这个痛点提炼出客户的真实需求。然后根据这个细化的需求,有效的介绍你的产品的一些特点和功能。
在阿里巴巴,这个过程也叫投产品。这个扔产品的过程,其实就是解决客户问题,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
所有拒签问题背后隐藏的其实是信任问题。
中国的人说话优雅矜持,在销售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销售进入成交的关键阶段,客户总是隐晦地抛出各种问题,拒绝签单。一般来说,这些拒签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①战略问题
比如我们公司最近的战略部署,这部分可能不是重点。
②策略问题
比如我们公司刚刚在业务上做了一个调整,现在可能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③团队问题
比如我们现在的团队结构不完善,人手不够,资源的匹配不是特别到位。
④价格问题
比如我们没有这个预算,你的价格太贵。
很多普通的销售人员总是容易被这些表面的拒绝签约的理由所欺骗,认为客户的质疑就意味着没有签约的机会。
其实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当客户以某个问题为借口拒绝签单的时候,其实是在给你机会。
因为每一个客户的拒签其实都在向你传递一个信息,而这个信息背后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真实原因:缺乏自信。
很多时候,客户抛出以上四种问题,是因为没有足够的信心做出签单的决定。他们的潜台词往往是:我对你没信心;看不到收益预期;我认为这个决定有风险。
面对客户的这些拒签问题,我们最好的解决方法不是放弃关闭,也不是积极处理问题,而是消极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那些客户提出的具体拒签问题,就可以解决这个具体问题背后的核心问题——信心问题。
点燃客户心中的信心火焰,让他们愉快地做出签约决定。
比如客户提出价格问题,你可以问客户“你觉得多少合适,我可以给你打个折?”
这样,做一些转折,也能给客户更多的信息支持,彻底解决问题,有助于合同的成功。
4。跟进客户:关闭100次以提高关闭率很多业务员会发展客户,但不会跟进。销售必须知道如何跟进客户,80%的客户和市场都是通过跟进达成的。
后续不是天天给客户打电话“逼单”的事情。巧妙恰当地成交100次(完成销售和与客户签订合同的有效技巧和方法,可以理解为“尝试100次签单”或“尝试多次不断签单”)是客户跟进的最佳方式。
既能帮助销售人员提高签约能力,又能帮助销售人员提高交易效率。
首先我们需要回想一下,当我们要求客户签单时,客户的反应是什么?通常,大多数顾客会说:“我考虑一下。”
这个时候,你会说什么?据我多年观察,大致有以下三种反应:
第一,一般的销售人员大多会说:“嗯,考虑一下吧。”这是最糟糕的反应。
第二,有的业务员会说:“王先生,你还在考虑什么?”相比第一反应,第二反应会好一点,但是语气往往会让客户感到反感,所以这也不是最好的反应。
三、顶级销售会说:王先生,你担心什么?既然在考虑,那肯定有顾虑。能说说你的顾虑吗?这样我们今天就可以讨论了。
这时候由于“第一次见面不可能签单”的惯性,大部分客户都会说:“你今天不能让我签单。”
顶级销售会说,王总,你看你都认同我们产品的价格和价值,那你还担心什么?如果没什么好担心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那我们就私了这件事。
你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如果车间今天要等这种原材料做产品,你会考虑吗?你当然不会考虑。你肯定会说赶紧采购,赶紧下单。
现在你说考虑一下,因为你觉得没必要这么快做。如果你现在签单,那么我们可以立即进入下一个环节,这样你就可以提前实现盈利。
不这样做,会不会失去什么?听着,我们只需要最后一步。让我们今天签署它。
客户可能会说:“你说得很好,但是这些天我们账户上的钱不多了。我要等到货款到账,才有钱支付。”
到目前为止,顶级销售都知道客户不想签单的原因是现在没钱。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放弃签单?不要!
顶级销售会接着说,王先生,资金什么时候到?
顾客说:“今天我了解了你们的产品。如果可以,我会在这个月解决这件事。但是你们的产品不是有点贵吗?能给我便宜点的价格吗?”
当客户试图和你讨价还价的时候,说明客户有需求。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和客户讨论你的产品的价值,让客户认可你的产品的价值。
除了讨价还价,当你在向客户提出靠近的时候,客户也可能会说:“我们今天聊得很愉快,但我还需要和董事长讨论一下。董事长这几天不在公司,等他回来我再和他商量。”
客户这么一说,你就知道他不是第一个KP了。这个时候,你需要更好的了解对方。
你可以这样说:你觉得我们的产品怎么样?如果是你,你会优先考虑我们的产品吗?
如果客户说:“据我所知,你的产品虽然贵了点,但值这个价。如果是我,我会选择你们的产品。”
这时你要继续问:根据你对王总的了解,他会听从你的建议吗?
当事人说:“他应该听从我的建议。”
这时候你就知道他是KP了。知道这不是终点,还要继续学习。你可以问对方:如果你和董事长谈过之后没有选择我们,你觉得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客户说:“如果你不选择你的产品,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性价比。到时候你可能需要再来一次,我们会把这个价值传递给主席。”
这时候你就知道下次拜访客户需要做什么了。
其实销售就像侦察。就算今天不能顺利签单,也要想办法从对方那里知道我们的问题是什么。这样,下次再来拜访时,就能解决问题了。
关闭100次的根本是有效解决客户的签约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掌握了客户的实际需求,找到了客户拒签背后的真正原因,才能有的放矢,看自己能做什么,才能更好的说服客户,最终让客户心甘情愿的当场签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