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几何工具单击分析树中的几何或从属零件,几何工具栏将出现在工具栏中。4.1质点质量是理想的质点,零件的简化称为带质量参数的点,在带惯性载荷的计算中提高了计算速度。需要注
单击分析树中的几何或从属零件,几何工具栏将出现在工具栏中。
4.1质点
质量是理想的质点,零件的简化称为带质量参数的点,在带惯性载荷的计算中提高了计算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创建的质量点不会继承原始模型的边界条件和接触关系,也不会自动抑制原始模型。因此,在创建质量点之前,通常会手动抑制原始模型,并以远程点的形式添加与其他模型的接触关系。
3.作为例子,将图中上部几何简化为质点,计算下部几何在重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
第一步抑制上面的方块。创建一个与下方块关联的远程点,右键单击分析树模型——插入——远程点,在细节窗口中选择下方块的上表面,适当修改高度方向的值进行观察。
远程点创建
远程点设置
第二步创建质量点:在几何工具栏中选择质量点,在范围方法中选择远程点,在远程点下拉菜单中选择刚刚创建的远程点。质量会变成上面那个方块的质量。
创建质量点
第三步施加边界条件:固定下块的下端面,给系统向下的重力加速度。计算结果如下:
边界条件
计算结果
4.2配送质量
分布质量设置方法类似于质点,但不是集中质点,而是曲面或边上的均匀分布质量。
4.3表面涂层表面涂层可以定义表面涂层的厚度和材料。
5坐标系导入模型时,Mechanical将自动添加全局坐标系。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全局坐标系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所以需要创建用户的局部坐标系。创建坐标系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新建坐标系:在分析树中右键单击坐标系-插入-坐标系,添加局部坐标系。您也可以单击工具栏
图标。右键单击创建的坐标系——重命名,修改坐标系名称。
第二步选择坐标系类型:笛卡尔坐标系和圆柱坐标系。坐标系的ID号在坐标系中修改,一般通过程序默认值。
Step3定义坐标系原点原点:可以在定义方式:几何选择,全局坐标全局坐标中指定定义方式。
几何选择是选择模型中的点、线、面、体,圆心会在所选元素的质心。
如果选择了全局坐标,原点将由全局坐标下定义的X/Y/Z值定义。
Step4定义主轴方向:在轴上指定主轴,默认为X轴。您可以在“定义方式:几何图形选择,全局X/Y/Z轴”中指定定义方法。
定义次轴主轴方向:在轴中指定次轴,默认为Y轴。方向定义方法与主轴定义方法相同。
6定义连接当几何图形中有多个组件时,需要确定组件之间的关系。可以在Mechanical中创建的连接关系如下:
连接
触摸式网状连接
接合接头
连接梁连接
春天
承受
焊点
端部释放器(应用于梁和壳元素)
几何体交互(应用于显示动力学)
触点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详细解释过了,这里介绍其他连接方式。
在cnconnections的选项详细信息窗口中,刷新时生成自动连接的默认设置是Yes,这在设计分析时非常有用。
连接选项
6.1网格接触网格连接网格接触有助于不连续实体之间的网格分割,如下例所示。
例3,两个刻面之间的间隙为0.5mm,用网格接触使其接触。
面部-身体空间
步骤1生成网格。
步骤2创建网格接触集:用于创建网格接触的工具不在连接工具栏中,而是在网格工具栏中。单击分析树中的网格,网格工具栏将出现在工具栏中。选择Mesh Edit——Mesh Connection Group,将在分析树中创建Mesh Edit及其下属的Mesh Connection Group。
创建网格接触
第三步设置接触:点击网格编辑设置细节,并改变生成自动连接刷新为是。
编辑详细信息设置
单击网格连接组设置细节,几何体默认为所有几何体(需要先划分网格)。将公差滑块修改为-100,使公差值大于0.5。如果你把它拖到-100,它的值还是小于0.5。可以将公差类型更改为值,然后直接将公差值修改为0.6。
网格连接组详细信息设置
第四步自动生成网格触点:在分析树中右键单击Mesh Connection Group-Detect Connections,其下属会生成两对网格触点。检查它们是否正确。这里只需要一对,删除其中一对。
在分析树中右键单击网格连接组——生成,网格连接创建成功。
生成网格连接
最后,点击分析树的网格,可以发现两个小平面已经通过网格连接成了一个整体。
电网连接结果
注意:也可以手动创建网格接触:在步骤2中选择手动网格连接,不需要在步骤3中设置。只需要在网格连接的细节设置中指定主几何体和次几何体,还需要将公差值设置为大于间隙值。
手动创建网格连接。
6.2铰接接头关节的核心是MPC接触形式,用约束方程定义实体之间或实体与大地之间的连接关系。
它可以分为固定,旋转Revolute,圆柱,平移,插槽,万向节,球形,平面,套管,一般一般,点对面的曲线上的连接点。具体含义将在《刚体运动学》一文中解释。
6.3弹簧弹簧接触梁梁与弹簧梁接触,用于模拟弹簧与梁的连接,以定义相应的接触关系。这两种方法是以相同的方式创建的。以下面创建弹簧接触为例。
4.例如,通过旋转来约束条带的左端,并且条带的上端与弹簧接触,从而可以在重力的影响下变形。
实例4
制作一个弹簧。
在分析树中右键单击“连接”-“插入”-“弹簧”,创建要定义的弹簧接触。
设置弹簧接触的细节:Scope设置为Body-Ground,即几何体与地面相连,这里的地面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表示弹簧锚在固定的地方。其余设置如下。
弹簧触点设置
第二步添加约束。
左端面受远端位移约束,只允许在垂直平面内转动,加上垂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计算结果如下。
边界条件设置
计算结果
6.4轴承轴承轴承是一个2D弹性单元,可用于限制旋转部件的相对运动和旋转。定义轴承时,需要设置刚度矩阵和阻尼矩阵。它包含下图。
轴承的径向刚度和阻尼(平面)
6.4点焊点焊用于连接不同的零件,其功能与绑定接触相同,但对象只能选择点。点焊直接在不同部位传递载荷。如下图所示,将两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逐一点焊,然后固定底面,施加侧向拉力。位移结果如下。
点焊
7网格划分网格划分已在以前的文章中详细解释过,但在结构分析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接触表面应设置适当的细网格,使接触应力均匀分布。
2.对应力应变感兴趣的区域,网格要相应加密,对位移感兴趣但对应力应变不感兴趣的区域,网格可以相应加粗。
3.考虑结构非线性时,网格应适当加密。
8边界条件载荷和约束,也称为边界条件,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详细介绍过,这里不再赘述。
写完了,这里介绍一下Workbench的分析前设置,分析设置和后处理会在后面的文章中详细讲解。敬请期待。作者在翻阅资料的同时也在研究帮助文档。有些理论我不太懂,比如轴承接触刚度矩阵的含义。希望大家交流学习,也希望大家批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