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理论有哪些 解读这5个需求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文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其论文《人类动机理论》中提出。书中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生理需求、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7 16:56:07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文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其论文《人类动机理论》中提出。书中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第一层次: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

如果这些需求中的任何一项(性除外)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体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换句话说,人的生命会受到威胁。从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求是人们行动的首要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在这些最基本的需求被满足到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需求才能成为新的激励,此时,这些相对满足的需求就不再成为激励。

第二层次:人身安全、健康保护、资源所有权、财产所有权、道德保护、工作保障和家庭保障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觉器官、效应器器官、智力等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感的工具,甚至科学和人生观也可以看作是满足安全感需求的一部分。当然,这种需求一旦相对得到满足,就不再是激励因素。

第三层次:友谊、爱情和性亲密关系

每个人都想得到相互的关系和关心。情感需求比生理需求更细致,与一个人的生理特征、经历、教育和宗教信仰有关。

第四层次:自尊、自信、成就、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

每个人都想有一个稳定的社会地位,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尊重的需要可以分为内在尊重和外在尊重。内在的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情况下变得强大、能干、自信、独立。总之,内在的尊重是人的自尊。外在的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拥有地位和威望,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高度重视。马斯洛认为,满足尊重的需求可以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充满热情,体验到自己人生的有用价值。

第五层次:品德、创造力、自我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公正和接受现实的能力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能力,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接纳自己和他人,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意识,善于独立做事,要求独处不受打扰,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的人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做能胜任的工作,这样才能让自己感受到最大的幸福。马斯洛指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途径因人而异。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让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期待的人。

需求增加

自我超越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一个模棱两可的论点。通常包含在自我实现的需求中。1954年,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讨论了他早期著作中提到的另外两种需求:对知识的需求和对审美的需求。这两种需求不在他的需求层次中,他认为应该在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之间。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