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规模,网络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骨干网。几台电脑互相连接,可以看到别人的文件。这就叫局域网。全市电脑联网,就是城域网。连接城市的网络称为骨干网。1.骨干网络体系
根据网络规模,网络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骨干网。几台电脑互相连接,可以看到别人的文件。这就叫局域网。全市电脑联网,就是城域网。连接城市的网络称为骨干网。
1.骨干网络体系结构及其网络设备以中国联通的网络架构为例,骨干网分为中国169骨干网、IP承载A网和IP承载B网。如图1所示。
图一。网络体系结构
其中,中国169骨干网主要承载固网的数据业务,IP网A承载固网的语音业务,IP网B承载移动用户的数据和语音业务。
国内骨干网除中国联通骨干网外,还包括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国金桥信息网、中国联通计算机互联网、中国网通公用互联网、cmnet、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cstnet、中国长城互联网、中国国际经贸互联网等。
骨干网络层可分为三层: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此外,核心层还连接着国际网关层和互连层。通过骨干网的三层结构,将全国600多个城市连接在一起。以中国电信ChinaNet骨干网为例,展示骨干网的拓扑结构。
图二。中国电信ChinaNet网络主干拓扑的核心层和汇接层
图3。中国电信ChinaNet网络主干拓扑的汇接层和接入层。
核心层、汇接层和接入层的设备分别包括:
核心层(C):超级核心:京沪穗普通核心:天津、Xi、南京、杭州、武汉、成都核心节点全网状连接,负责省际间的信息交换,超级核心还负责与国内其他运营商的流量交换和汇接以及国际访问。(D)层:北方省份的落地设备,南方省份的汇聚设备,所有省份互相连接。
接入层(A):未被扁平化的省份在城市仍有接入层设备,用于接入省内城域网。
通过国内互联层实现与其他运营商的互联和流量交换,如图4所示。
图4。中国电信ChinaNet网络的第三代骨干拓扑
国内互连层:
北京、上海、广州都有互联设备(e路由器)。互连设备(e路由器)直接连接到超级核心的C路由器。ChinaNet通过互联设备与其他一些运营商连接,并交换流量访问。
通过互联网互联层,可以与全球其他运营商互联互通,互通流量访问。
图5。中国电信ChinaNet网络的第三代骨干拓扑
互联网互联:互联网互联设备(X路由器)挂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超级核心下。ChinaNet与世界其他运营商互联,通过X个路由器进行流量互访。
骨干网的设备路由器技术处于路由器技术金字塔的顶端。骨干网路由器的开发生产更加复杂,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常见的骨干路由器有华为的CX6620,NE5000E,思科的ASR 9000系列。
图6。华为骨干路由器
图7。思科骨干路由器
2.城域网架构及其网络设备主干网络下面的网络是城域网,
图8。城域网的网络体系结构
MAN设备包括CR、SR和BRAS,它们的功能是:
核心路由器(CR)主要负责对业务接入控制点设备进行汇接,实现城域网内流量汇聚,并提供城域网到骨干网的流量转发。宽带接入服务器(BRAS)主要实现宽带拨号和专线接入互联网网关、组播网关功能,也可以实现MPLS PE功能。业务路由器(SR)主要实现大客户专线接入互联网网关、 MPLS PE和组播网关功能。出口路由器上面链接骨干网。
CR设备采用骨干网设备,如华为的NE5000E,思科的ASR 9000。BRAS和SR设备的性能要求低于骨干网设备,包括华为的NE40E和ME60系列设备,中兴的M6000-8系列设备和诺基亚贝尔的7750-SR系列设备。
图9。华为NE40E系列设备
图10。华为ME60系列设备
图11。中兴M6000系列设备
图12。诺基亚贝尔7750 SR系列设备
3.宽带接入网及其网络设备终端通过PON技术接入城域网,如图13所示。PON技术在之前的文章《PON技术原理及应用》中已经有详细介绍。
图13。用户终端通过PON技术接入城域网
PON由光线路终端(OLT)、光分路器和光网络单元(ONU)组成,采用树形拓扑结构。OLT置于中心局,负责分配和控制通道的连接,并具有实时监控、管理和维护功能。ONU位于用户侧,OLT和ONU通过无源光复用器/分离器连接。PON的组成结构如图14所示。
图14。PON的组成
图15显示了PON技术的一种使用场景,FTTB+局域网PON网络接入方式,这是一种点到多点的接入方式,即多个小区到汇接局可以共用一根核心骨干光纤(连接到汇接局OLT设备的同一个PON端口)。在小区内最近的接入点(或最近的光分线盒)安装光分路器,通过小区光缆将各楼道内的ONU设备接入网络。
图15。光纤在PON技术建筑中的应用实例
常见的OLT设备有华为的MA5800设备,中兴的C200、C220、C300系列产品。
图16。华为MA5800设备配置
图17。中兴C300/350设备配置
图18。霍峰AN5516-01设备配置
4.移动通信数据被返回给IP-RAN移动通信的发展经历了2G、3G、4G的发展,数据业务快速增长,无线频谱不断增加,网络覆盖不断下降。移动通信需要增加更多的基站来保证覆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移动通信的数据传输技术SDH/MSTP已经明显不能满足LTE和5G网络对大带宽网络的需求。新一代基于IP的IPRAN分组传输承载技术应运而生。IPRAN综合接入网技术用于移动互联网的建设,在可扩展性、承载速率、多点通信支持等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它不仅可以满足移动网络中无线数据流量的增长,还可以实现城域网网关的统一管理。IPRAN网络架构如图19所示。
图19。ipran网络架构示意图
IPRAN分为三层: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核心层RAN ER直接与MME或IP骨干网相连。汇聚层由B类设备组成,用于接入和汇聚A类设备;接入层由连接到基站的A类设备组成。应用于IPRAN的设备包括华为的CX600和ATN系列产品,如图20和21所示。
图20。华为CX600系列产品
CX600综合业务承载路由器是专注于移动承载网需求和发展的路由器产品,主要用于移动承载网汇聚层,与NE40E、ATN系列配合组网。
图21。华为ATN950B设备
ATN系列产品是位于城域网边缘、面向多业务接入的盒子设备。ATN系列产品和CX600系列产品共同构建端到端的FMC综合承载路由城域网,为大客户提供面向2G/3G/LTE的移动承载和专线承载解决方案。
相关的历史文章如下:
LTE接入层协议架构高晓松老师讲5G——课后笔记从香农公式到5G 之一从香农公式到5G 之二LTE的组网架构与接口协议学习5G,从认识分贝(dB)开始未来网络5G网络架构演进 之一5G网络架构演进 之二5G网络架构技术基础 之 SDN5G网络架构技术基础 之 NFV5G网络关键技术 之 网络切片技术5G网络关键技术 之 移动边缘计算LTE核心网EPC介绍LTE核心网拾遗OSI七层模型(详细介绍)TCP/IP模型(详细介绍)网络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