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通信协议有哪些 基于stm32单片机项目

单片机内部有一个强大的全双工串口,针对不同的场合有四种工作模式。波特率可以通过软件设置,并由片内定时器/计数器产生。串口收发可以工作在查询模式或者中断模式,使用起来非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3 12:21:36

单片机内部有一个强大的全双工串口,针对不同的场合有四种工作模式。波特率可以通过软件设置,并由片内定时器/计数器产生。串口收发可以工作在查询模式或者中断模式,使用起来非常灵活。

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的串口除了进行数据通信外,还可以用来驱动键盘和显示器,这是其他微机系统无法比拟的。

串口的结构和控制

对于串行数据通信,单片机也需要相应的串行接口电路。但是,这个接口电路并不是一个单独的芯片,而是集成在单片中,成为单片的一个组成部分。

80C51单片机中的串口由发送缓冲寄存器SBUF、接收缓冲寄存器SBUF、发送控制寄存器、接收控制寄存器、输入移位寄存器和输出控制门组成。有两个控制寄存器用于控制单片机的串口:特殊功能寄存器SCON和PCON。你可以通过软件改变它们的内容来控制串口的工作模式和波特率。

缓冲寄存器SBUF

80C51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端口,即串行收发缓冲区SBUF。这两个是物理上独立的接收机和发射机,可以接收和发送数据。但是接收缓冲区只能读不能写,发送缓冲区只能写不能读。两个缓冲器共享相同的地址(99H)。

该通信端口可用于网络通信、串行异步通信和同步移位寄存器。如果在通信端口的输入和输出引脚上增加一个电平转换器,也可以方便地构建标准的RS-232和RS-485接口。

逻辑上,只有一个SBUF,它代表发送寄存器和接收寄存器,并且具有相同的地址(99H)。物理上有两个SBUF,一个是发送寄存器,一个是接收寄存器。

串行端口控制寄存器SCON

该寄存器的字节地址为98H,具有位寻址功能。

SCON格式如下:

0 (scon.7)和SM1(SCON.6):控制串口的工作模式。

SM2(SCON.5):允许模式2和模式3下多机通信的控制位。在模式2或模式3中,如果SM2=1,当接收的第9位数据(RB8)为0时,RI将不被激活。在模式1下,如果SM2=1,RI将仅在接收到有效停止位时被激活。如果没有接收到有效的停止位,RI清0。在模式0下,SM2必须设置为0。

REN(SCON.4):允许串行接收控制位。REN=1允许串行接收,而REN=0禁止串行接收。该标志设置为1或由软件清除。

TB8(SCON.3):该位是在模式2和模式3下工作时要发送的数据的第9位。在一些通信协议中,第9位用于奇偶校验(奇数或偶数补码);但在MCS-51多处理器通信中,该位是区分地址帧和数据帧的标志,必要时由软件置位或复位。

RB8(SCON.2):该位是已经接收到的数据的第9位,当工作在模式2和模式3时,它是一个奇偶校验位。在MCS-51多处理机通信中,它是区分地址帧/数据帧的标志。在模式1下,如果SM2=0,RB8存储接收数据的停止位。在模式0下,RB8不使用,软件可以将其置1或在必要时清零。

TI(SCON.1):发送中断标志位。在模式0下,第8位数据在发送时由硬件设置;在其他模式下,发送停止位的起始时间由硬件设置。当TI=1置1时,产生一个中断。CPU响应中断后,软件清除TI并发送下一帧数据。

RI(SCON.0):接收中断标志位。在模式0下,当接收到第8位数据时,由硬件自动置位;在模式1下,SM2=1,只有接收到有效的停止位,才能设置RI。在其他模式下,RI由接收停止位中间的硬件设置。当它被置位时,它申请中断。CPU响应中断后,接收数据并清除RI标志,该标志必须由软件清除。

复位时,SCON的所有位都被清零。

特殊功能寄存器PCON

其字节地址为87H,没有位寻址功能。PCON的格式如下:

其中,只有D7位与串行接口相关。

SMOD:波特率选择位。

串口工作模式

串行口有四种工作方式,它们是由串行口控制寄存器 SCON 的 SM0、SM1的状态来定义的,编码及功能如表2-3所示。在这四种工作方式中,串行通信只使用方式1、2、3。方式0主要用于扩展并行输入/输出口。

串口有四种工作模式,分别由串口控制寄存器SCON的SM0和SM1状态定义。代码和功能如表2-3所示。在这四种工作模式中,串行通信只使用模式1、2、3。0模式主要用于扩展并行输入/输出端口。

表2-3串口工作模式

表:fosc是晶振频率,UART是通用异步接收器和发生器。

模式0

在模式0下,串口是同步移位寄存器输入/输出模式,其波特率是固定的。数据从RxD(P3.0)输入,同步移位脉冲从TxD(P3.1)输出。0模式主要用于扩展并行输入输出端口(如串行LED显示系统等。).

(1)模式0发送

当数据写入串行端口发送缓冲器SBUF时,串行端口以fosc/12的波特率从RxD引脚(从低位到高位)输出8位数据。当发送8位数据时,发送中断标志TI被设置为1。Tx引脚输出同步脉冲,波形如图2-22所示。

(2)模式0接收

在满足REN=1和RI=0的条件下,就会启动一次接收过程,此时RxD为串行输入端,TxD为同步脉冲输出端。串行接收的波特率为fosc/12,其时序如图2-23所示。当接收完一帧数据(8位)后,控制信号复位,中断标志 RI 被置 1,呈中断申请状态。当再次接收时,必须通过软件将RI清零。

当满足REN=1和RI=0时,将启动接收过程,其中RxD为串行输入端,TxD为同步脉冲输出端。串行接收的波特率为fosc/12,其时序如图2-23所示。当接收到一帧数据(8位)时,控制信号被复位,中断标志RI被置为1,表示中断应用状态。再次接收时,RI必须由软件清除。

▲图2-22 串行口“方式0”发送时序

▲图2-22串口“模式0”传输时序

▲图2-23串口“模式0”接收时序

在模式0下,SCON的TB8和RB8位无效,多机通信控制位的SM2位必须为0。当在模式0下发送或接收8位数据时,硬件置1并发送中断标志TI或RI,并向CPU申请中断。在CPU响应TI或RI的中断后,标志TI或RI必须由用户程序清除。

模式1

当串口工作在模式1时,SCON的SM0和SM1位分别为0和1,因此串口被控制为一个波特率可变的8位异步通信接口。每帧传输的信息为10位: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先低位后高位)和1个停止位。

(1)模式1发送

串行口以方式1发送时,数据由TxD端输出,CPU执行一条数据写入发送数据缓冲器SBUF的指令,数据字节写入SBUF后,就启动串行口发送器发送。发送完一帧信息的数据位后,发送中断标志置1,其时序如图2-24所示。

在模式1下发送串口时,TxD输出数据,CPU执行指令将数据写入发送数据缓冲区SBUF,数据字节写入SBUF后,串口发送器开始发送。发送完一帧信息的数据位后,发送中断标志置1,其时序如图2-24所示。

▲图2-24串口“模式1”传输时序

(2)模式1接收

当REN=1时,允许接收器接收,数据从RxD输入。接收器以所选波特率的16倍对RxD端子的电平进行采样。当检测到RxD引脚从1跳变到0时,接收器开始接收并复位内部16分频计数器以实现同步。

在起始位,如果接收到的值不是0,则起始位无效,复位接收电路,并在再次接收到从1到0的跳变时重启接收器。如果接收值为0,起始位有效,接收机开始接收该帧的其余信息(一帧信息为10位)。在模式1接收中,如果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RI=0,SM2=0,接收停止位=1,则接收数据有效,SBUF加载,停止位进入PB8,接收中断标志RI置1。接收控制器对RxD的负跳变进行重新采样,以接收下一帧数据。

若这两个条件不能同时满足,信息将丢失。中断标志RI必须由用户的软件清零,通常情况下,串行口以方式1工作时,SM2置为0。方式1的接收时序如图2-25所示。

如果这两个条件不能同时满足,信息就会丢失。中断标志RI必须由用户软件清除。通常,当串口工作在模式1时,SM2设置为0。模式1的接收顺序如图2-25所示。

▲图2-25串口“模式1”接收时序

模式2

当SM0和SMl位分别为1和0时,串行端口工作在模式2,串行端口被定义为9位异步通信接口。发送时,可编程位(TB8)根据需要设置为0或1,接收时,可编程位发送至SCON的RB8。

(1)模式2发送

在模式2下发送时,数据由TxD输出,发送的一帧信息由11位组成: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低位在前,高位在后)、1个可编程位(第9个数据位)和1个停止位。额外的第9位数据是SCON的TB8。TB8置1或由软件清0,可用作多机通信中的数据标志位,或用作数据的奇偶校验位。

CPU在执行一条写SBUF的指令后,便立即启动发送器发送,送完一帧信息后,TI被置1,其时序如图2-26所示。在发送下一帧信息之前,TI必须由中断服务程序(或查询程序)清0。

CPU执行写SBUF的指令后,立即启动发送器发送。发送一帧信息后,TI置1,其时序如图2-26所示。在发送下一帧信息之前,TI必须由中断服务程序(或查询程序)清除。

▲图2-26串口“模式2”传输时序

(2)模式2接收

当 SM0、SMl两位分别为1、0,且 REN=1 时,允许串行口以方式 2 接收数据。数据由 RxD端输入,接收11位信息: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可编程位(第9位数据)和1位停止位。当接收器采样到RxD端从1到0的跳变,并判断起始位有效后,便开始接收一帧信息。当接收器接收到第9位数据后,如果RI=0且SM2=0或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为1时,接收到的数据送入SBUF,第9位数据送入RB8,并置RI=1,其时序如图2-27所示。若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接收的信息将丢失。

当SM0和SMl位分别为1和0且REN=1时,串行端口可以在模式2下接收数据。数据由RxD输入,接收11位信息: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可编程位(第9个数据位)和1个停止位。当接收器对RxD从1到0的转换进行采样并判断起始位有效时,它开始接收一帧信息。当接收端接收到第9位数据时,如果RI=0,SM2=0,或者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为1,则接收到的数据将发送到SBUF,第9位数据将发送到RI=1的RB8。时序如图2-27所示。如果这两个条件不能同时满足,接收到的信息就会丢失。

▲图2-27串口“模式2”接收时序

3种方式

当SM0和SM1位为11时,串行端口工作在模式3,这是一种具有可变波特率的9位异步通信模式。除了波特率,模式3和模式2的发送和接收时序是相同的。

波特率的计算和串口的初始化

波特率的计算

在串行通信中,发送器和接收器的波特率必须一致。软件可以设置串口的四种工作模式,并可以确定每种模式的波特率。

(1)模式0的波特率是固定的,是单片机晶振频率fosc的1/12,即BR=fosc/12。

如果fosc=6MHz,波特率为500 kbit/s;fosc=12MHz时,波特率为1Mbit/s..

(2)模式2的波特率也是固定的,有两种。一个是晶体频率的1/32,一个是晶体频率的1/64,即fosc/32和fosc/64。如公式所示:

其中SMOD是特殊功能寄存器中PCON串口波特率系数的控制位,SMOD=1表示波特率加倍。注意,PCON不能使用位寻址,它只能按字节操作。

例如,在一个12M的晶振系统中,如果SMOD=0,波特率= 187.5 kbit/s;SMOD=1,波特率为375千比特/秒

(3)模式1和模式3的波特率是可变的,其波特率由定时器1的计数器溢出决定(对于80C52,也可以使用定时器2的计数器溢出)。公式是:

定时器1溢出率计算公式为:

各种方式波特率的计算如表2-4所示。

各种方式下波特率的计算如表2-4所示。

表2-4波特率的计算公式

在表中,如果SMOD=0,那么K = 1;如果SMOD=1,那么K=2。

通常在使用单片机串口时,晶振的频率fosc是固定的(通常为6MHz、12MHz或11.0592MHz)。当与微型计算机通信时,选择的波特率是相对固定的。

实际使用中,经常根据已知波特率和时钟频率来计算定时器T1的初值。为方便使用,将常用的波特率和初值X间的关系列成表2-5。

实际中,定时器T1的初始值往往是根据已知的波特率和时钟频率计算出来的。为了使用方便,常用波特率与初始值X的关系列于表2-5。

表2-5常用通信方法及其波特率

有以下三点需要注意。

(1)表2-5只是一些特定系统串行通信的典型数据。对于未列出的其他波特率,应通过上述公式计算获得。并且可以调整相关参数以获得所需的波特率。

(2)当使用的时钟振荡频率为12MHz或6MHz时,表中的初始值X与对应的波特率存在一定的误差。比如FDH对应的理论值为10416波特(时钟振荡频率为6MHz时),与9600波特相差816波特。可以通过调整时钟振荡频率fosc来消除该误差。比如时钟振荡频率为11.0592MHz,在需要串行通信的系统中,为了保证串行通信的准确性,一般使用11.0592Hz的晶振。

(3)如果为串行通信选择了低波特率,定时器T1可以设置为模式1进行计时。然而,当T1溢出时,需要在中断服务程序中重新加载初始值。中断时间和指令执行时间也会造成一定的波特率误差,可以通过改变初始值进行适当调整。

串行通信验证

在异步通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帧格式错误和超时错误等传输错误。在开发带串口的单片机时,通信过程中要考虑数据检错,因为检错是保证准确通信的关键。常见的错误校验方法有奇偶校验(80C51系列单片机编程采用这种方法)、和校验、循环冗余码校验等。

(1)奇偶校验

发送数据时,数据位之后的一位数据是奇偶校验位(1或0)。设置为奇数校验时,数据中1的个数和校验位1的个数之和应为奇数;当设置了偶数校验时,数据中1的数量和校验位中1的数量之和应该是偶数。接收时,接收方应该具有与发送方相同的错误检查设置。当收到一个字符时,检查1的数量。如果两者不一致,说明数据传输有错误。

奇偶校验是按字符校验的,数据传输速度会受到影响。这一特性使其通常仅用于异步串行通信。

(2)检查

所谓校验和,是指发送方将传输的数据块(字节总和)相加,生成一个单字节的校验和字符(校验和),附加在数据块的末尾。当接收方接收数据时,它也首先对数据块求和,并将获得的结果与发送方的校验和进行比较。如果一致,就没有错误,否则,就有错误。这种校验和的缺点是它不能检查字节顺序的错误。

(3)循环冗余码校验

该检查是一次检查一个数据块。例如,对磁盘信息的访问、ROM或RAM存储区域的完整性等。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串行通信中。

串行端口初始化

单片机串口在使用前,要进行编程和初始化,主要是通过设置定时器1、串口控制和中断控制来产生波特率。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定时器l-程序TMOD寄存器的工作模式。

(2)计算定时器L-load THl和TLl的初始值。

(3)启动定时器1-在TCON对TRl位进行编程。

(4)确定串口程序SCON的控制。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